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成都棕北小学“魔梯”创客课程的探索之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佚 | 时间: 2020-11-25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1125日讯(宋佚)作为成都市首批“未来学校”之一,成都市棕北小学在创客教育中积极“尝鲜”,进行了包含“创客空间”在内的学校学习空间建设的理论探索及实践创新。作为区域智慧学校建设重点项目学校、区域人工智能试点学校,棕北小学积极推进课程生态中的课堂变革,着力培育学生成长课程典型案例,由对工具的浅表应用到流程再造,样态重构,从而赋能教育。

 从解构到重构

 在创客热潮的“冷”视角中作出“实”探索

 2015年至2018年,棕北小学在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开设创客课程,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学校创客教育发展,将创客课程全权交由创客公司开发,学校“买来就用”,购买资源包括授课教师、教学套件、学习内容等,课程大多以社团形式从小学高段(5-6年级)起开设,学校教师仅作为助教辅助创客教学。但这样的形式带来的效益并不显著,参与创客社团的学生总量少、占比低、竞赛成绩不理想,与2018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导向并不契合。面向未来的发展,创客教育需要指向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更需要让学习回归生活。

 

学校分析了创客教育作为新生事物面临的主要困境,认为当前形式的创客教育存在多技术尝鲜少系统变革、强主题教学弱体系建构、重社团学习轻普识教育等问题,因而对于学校而言“高资源投入低产出效能”。基于前期实践和思考,学校于2018年启动了“课程生态中的课堂变革”,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结合“四个转向”,以“基于混合式学习形态下校本创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切入点,进一步撬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的变革,设计了“混合式学习形态下校本创客课程”,命名为“MT创客课程”。其中,MMind)代表思维能力,指向高阶思维;T指技能(Technology),一是培养而实施的富有体系、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主题活动课程,二是为培养复合(T)型人才奠基。

 2019年,“MT创客课程”正式进入校本实施。因课程内容呈现、组织形式“魔力十足”,深受学生喜爱,被学生、家长自发地称为“魔梯课程”。“魔梯”创客课程的课程目标体系、结构、内容建构、实施方法、评价指标等均由学校自行开发实施;建立与实践混合学习模式以融合式主题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多学科综合能力;建立跨学科、富有创新精神的创客教师队伍,一是建立校、企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二是培养校内“跨界”教师。此外,学校还整合了多个实践案例,形成了《“魔梯”创客课程项目规划》,完成六年三段(低段、中段、高段)二十四项基础模块学习内容的编制。同时,以一年级为起点开发资源包。资源包括学习项目、学习套件(创意物化材料)、教学课件、助学微课、学习评测等。

 从重构到进阶

 在“双线”发展中实现“学”与“习”的混合

 2020年,全国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棕北小学这门承载着学校改革创新的“魔梯”创客课程来说,线上教学仿佛为课程找到了“进阶升级”的天然契机,实施路径进一步优化,混合式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学校加大校企合作深度,调整课程设置,从教学材料、教学课件、助学微课、学习测评以及课程海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升级,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创客实践操作。

课程团队重构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网络学习空间——魔梯课程圈子和区域“三顾云”平台,进行课前准备及课后作品分享,不仅让学生线下学习的过程可见,更打破了常规班级的、更泛在的互动和学习。重构课堂组织形式,调整线上、线下结合的比例,从课堂节奏、课堂评价方面进行调整,抓住学生网课注意力,强化目标意识。此外,课程团队还努力将学生获取的知识“内化”于心,凸显混合学习效能,组织学生将知识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讲出来”;通过物料制作模型“做出来”;通过实景校园定向活动“玩出来”。

 棕北小学课程团队认为,以在线同步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魔梯”创客课程需要实现高质量普惠,在课程设计之初,就跳过了单纯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从“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切入,将走向更深入的“学与习的混合”。2020年,学校会将“魔梯”创客课程纳入低、中、高段课程设置,从经费、师资、课时等方面进一步保障课程的落地和顺利实施。

棕北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创客教育从2015年勇敢启动,到2018年积极再出发,再到2020年从容应对线上教学的挑战,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尝试,正在研究中摸索“从有到优”的路径;“魔梯”创客课程将通过流程再造,样态重构,培育“创意、整合、实践、分享”的创客精神和创客文化,实现小学创客教育的高质量普惠。创客教育高质量发展,棕北小学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