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皙的皮肤、干练的短发、清晰的思维是吕孟凡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吕孟凡是谁?
她是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2019级生理学(心身疾病)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是一个“95后”,也是38个孩子的“吕老师”。
12月7日,“坚守初心,接续奋斗”兰州大学第四届十大“校园之星”分享会暨表彰大会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举行,吕孟凡第七个走上讲台,开始了她的讲述。
“我想去支教”
时间回到吕孟凡大四的上半学期,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实习、找工作、考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在准备考研的吕孟凡,心中却一直有一个割舍不下的情结。“那时学校正在选拔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好有这个契机,而且我也特别希望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点实事,于是我就想去支教。”
去支教,意味着远离城市繁华的生活,走进贫困地区生活一年,这对一个女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原本吕孟凡也担心家里人不同意,但父母的支持让吕孟凡更加坚定了支教的信心。于是,她向学校递交了研支团的申请。
“支教”如何成为一个女孩子心里放不下的牵绊?这一切与吕孟凡的大学经历有关。
早在大二时,哲学社会学院的吕孟凡就辅修了心理学双学位。修双学位,意味着增加了一倍的课业量。吕孟凡回忆道:“那个时候,第八节和第九节课的间隔只有半个小时,我整个学期都是赶在两节课的空隙匆匆吃完晚饭,坚持着完成了双学位的学业要求。”凭借这样一股拼劲,吕孟凡心理学双学位的科目名列前茅,也逐渐喜欢上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
后来,吕孟凡报名参加过“美丽中国”的支教项目,承担其中的组织工作。大三下半学期,她又拿到了高中政治的教师资格证,一年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也被她收入囊中。立志从事教育工作,慢慢在吕孟凡心中埋下了种子。
在一次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跟她说:“姐姐,我希望有你这样的老师!”“听到这句话时,我内心其实是有些紧张的,也不知道自己做老师是什么样子。”吕孟凡回忆道,当时自己并不知道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但被需要的那种幸福感和获得感却涌上了心头。”
就这样,怀揣着从事教育工作的梦想,吕孟凡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支教团,并成功入选。
8月27日,吕孟凡和其他四位同学满载着行囊,一起踏上了去往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西坡学校的路。“我们在大雨中离开熟悉的母校,在艳阳中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从此,便开始了我与西坡的故事。”吕孟凡在日记中写道。
“我没有白干”
西坡镇位于两当县东部,嘉陵江两岸,北秦岭山脉以南,平均海拔1367米,东北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相连,处于大山环抱之中。来这之前,吕孟凡虽然做了心理准备,却发现想象和实际的距离之远。
镇子上的食品种类有限,只有两种面可以吃;五位研支团成员不是当地人,自然也听不懂西坡镇的方言。吕孟凡笑着说:“去之前甚至没有想到陇南还缺水。”慢慢地,五位研支团的同学逐渐习惯了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的全镇统一的供水时间,甚至摸索出了一套“在全天都能洗澡”的方法。有时为了应对过低的水压,他们不得不蹲下来洗澡。宿舍是没有抽油烟机,只有生火炉的管道的“楼房”,甚至“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吕孟凡不得不逐渐克服从小怕鼠的弱点。渐渐地,吕孟凡甚至总结出了“捕鼠经验”:在同一个地方两次擒获老鼠后,老鼠就不再造访了。
吕孟凡一边适应生活,一边开始调整状态,熟悉学校运行和教学工作,与各位老师深入接触,了解当地基础教育的现状。
考虑到研支团成员的专业,在抵达西坡学校最初一个月的时间里,西坡学校暂时让吕孟凡通过校长助理、心理辅导、住校生晚自习巡视等工作了解学校教学管理运行。直到一个月后,吕孟凡开始教三年级英语课。
备课、教学、批改作业……吕孟凡的支教经历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生涩到游刃有余。时间在流走,吕孟凡也在支教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对她触动很深的事情。
• 一位家长因孩子被老师留下来写作业冲进老师办公室拿起翻开的书就往学生头上扇;
• 一位七年级学生的家长追打学生导致学生将自己的书本全部撕烂;
• 整个镇只有一所小学,一位在镇上租住的学生因父母忘记留下进家的钥匙而被迫“辍学”一周返回自己在村里的爷爷奶奶家……
吕孟凡渐渐意识到眼前这些孩子们所缺乏的鼓励与关爱,于是她只要看到孩子们有好的表现,便让全班同学与她一起鼓掌。她还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便利条件,经常邀请孩子们和她一起玩沙盘游戏,她与学生们打成了一片。在磨合和调整中,吕孟凡对学校、学生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面对农村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她深刻体会到,在启蒙阶段,要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乐趣,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了回报。从英文版小猪佩奇到各类英文动画视频、从英语歌到英语童话故事、从角色扮演到游戏……她不断用鲜活生动的故事、贴近八九岁孩子成长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最开始吕孟凡接手的时候,这个班在英语考试有五人不能及格平均分82分,后来,在一次全县统考的期中考试中,她所带班级38名学生的成绩提升为21人考了100分,全班平均分98分。在她离开支教岗位后,她还给接任的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们期末考试的情况,那位老师说在期末考试中有17人得了满分,她听后感到一阵欣慰,“我没有白干”。她还带过一个班一段时间的七年级地理,那个班的统考成绩是全县第三。
后来,吕孟凡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报道,她其实感到很意外:“我觉得我没有做什么”吕孟凡说,“看到孩子们的成绩都提高了,我最大的感受是很欣慰。
“一定要努力”
在吕孟凡的支教过程中,一位帮孩子写语文作业的家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小学生写作业时很磨蹭,到晚上九点也没有写完语文作业。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因没写完作业而让家长被老师叫去陪写作业,这位家长便为孩子代写作业。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时一眼就注意到了作业上两种不同的笔迹,在向学生问清原因后,老师只得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家长不再为孩子代写作业。
像这样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的经历,吕孟凡和她的同事们有很多很多。
针对吕孟凡所教的三年级英语,她跟家长们交流后发现,家长们不知道英语有什么用,也听不懂英语。不少当地人的业余爱好就是打牌,据吕孟凡讲述,一位家长和乡邻打牌时占了桌子,孩子就只能趴在进门的台阶上写作业。
吕孟凡多次主持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她希望家长们无论如何要监督自己的孩子们朗读课文,多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她也将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传递给了家长们。
有时在跟同学们聊的过程中,吕孟凡也会提起兰州大学。孩子们总是围着她好奇地问,兰州大学在哪里呀,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地方,那里有没有体育馆呀,体育馆又有多大呀。吕孟凡在跟孩子们解释的时候总是以两当县或凤县的建筑举例,在她所带的班级中,有孩子甚至连凤县也没有去过。吕孟凡说,她在跟孩子们提起兰州大学或国内的其他大学,给他们看大学的图片或视频时,孩子们的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向往。
面对此情此景,吕孟凡有时会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她觉得,她支教一年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努力,不能靠别人,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干成一些事的。”若干年后孩子们回想起吕老师,应该会想起当年他们在三年级的英语考试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满分,至今仍有孩子打电话、发短信告诉吕孟凡,老师,我会做数学应用题了;老师,我转到凤县的小学上学,我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结束了支教生涯,如今的吕孟凡担任着基础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的兼职辅导员,她每周二三四在城关校区上课,周内的其他时间就返回榆中校区办公。她坦言:“我不是在坐校车回城关,就是在赶校车回城关的路上。”谈及过去一年的支教生活,她的眼里总是闪着光亮。她依旧热爱学生工作,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了平衡,把自己一直以来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热爱延续了下来,她说:“经过这些锻炼,我学会了倾听和陪伴。”
在去支教之前,她对自己的描述一直是“要强”,她和了解她的同学都觉得,一年的支教生活让她变得温柔了许多,这份支教的经历让她有了很大的成长。谈及未来的规划,她说“我希望自己去当一名老师,也希望有机会把心理辅导的工作一直干下去。”(作者:徐浩淼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