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时间里,一个人能做多少事?从普通人成为人生赢家?出版一本畅销的著作?亦或是周游全世界?若用两个字来概括我的十年,便谓之“追梦”,而我,陆樱桃,一位来自塞尔维亚的女孩,正是那位追梦人。没有阿拉丁的神灯,没有哈利波特的魔法棒,更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唯有自己的坚持与奋斗。
相遇·缘起
自打记事起,我便对语言和自然有着独特的喜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未知世界的文化的好奇心也愈加浓烈。2010年秋天在诺维萨德大学哲学学院大楼出现红字双语横幅,上面写着:“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get acquainted with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learn Chinese.学习汉语,熟悉中国文化,领略古国文明。”当时,作为一名语言学的本科生,我一眼就迷上了这些方块字,想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我时不时悄悄从中国教授的办公室经过,偷偷打量着里面的装饰:悬挂在墙壁上剪纸、熊猫吃竹子的水墨画、橱柜中的茶壶与茶杯、瓷器花瓶等等,这些来自东方的用品和器具,都是我不曾想象过的,但它们都真实地展现在我眼前。它们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不断感染着我,就此打开我与中国的缘分之门。
几次徘徊之后,我试着与中国教授开始交流,他们非常友好,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慈祥和蔼,慢慢地我与他们也熟络起来,申请到学汉语课程的机会。每次课上涉及的茶文化、剪纸、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太极拳等等,我都感觉是在探索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令人心驰神往。隐藏在神秘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尤其令我心醉,每当抚摸这些汉字,我的思绪就飘至千里之外的中国,时而俯瞰着笼罩在薄雾中时隐时现的长城,领略古时烽火连天战不休的沙场;时而置身茂密的竹林山野,聆听古语触碰竹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响;时而又徜徉古镇沿街,细嗅空气中阵阵的怡人烟火气,欣赏身着传统服饰、蒲扇半遮面的东方美人。我想,终有一天,我会亲临这个神秘的国度,探索迷人的奥秘。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不得不中断汉语和文化课程,而刚刚种下梦想到中国学习汉语与文化的种子,一直在等着机会萌芽成长。
相知·起航
毕业六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你不坚持学习汉语呢?难道你还不清楚掌握汉语就是掌握未来的世界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击中了我内心深处那颗尘封已久的“中国梦”的种子,如春雨一般将它浇灌,让本沉寂着的梦想又重新萌芽生长。
她说的没错,过去六年中,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在世界遥遥领先,许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人们开始学写汉字,学说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中国与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经过几晚的辗转反侧,慎重思考,我决定追随自己的梦想,报名了当地孔子学院的汉语课程。短短六个月内,我准备并且通过了汉语水平测试HSK3级,因为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去中国看看。懂得了梦想,这样才会越追越有味道。
2018年,我有幸获得了来中国参加夏令营的奖学金。手持机票,唯有感动的泪水能说明一切,我也愈发清晰,梦想是可以实现的!离开机场坐上大巴行驶在公路上,恍然间我有些茫然,我心里想: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随即而来的疼痛感让我确定这不是在做梦。先前在课堂里、资料中、网络上了解到的中国,远不及我亲眼所见。极具现代化的玻璃摩天大楼,熙熙攘攘的车子,摩肩接踵的行人,发达的基础设施等等,这些都是在汉语课上无法体验到的。难以想象,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但人们生活那么秩序井然,很钦佩中国政府的治理规划。那时候,我脑海里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国度,更是一个充满希望、面向未来的初升太阳般的形象。
夏令营开幕式当天,也是我的生日,老师们和同学们为我庆祝生日。我也很荣幸代表诺维萨德大学亲自向塞尔维亚驻中国大使馆赠送一张水墨仙鹤宣纸画作为礼物,这也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接下来的十四天,我有机会见识了浙江的空中花园,踏足古老的中国长城,感受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与中国山河的巍峨壮丽;驻足上海外滩,仰望东方明珠这颗耀眼的星,俯瞰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流连北京胡同街头,体验民间生活的安静与喧嚣。这一次,不再是想象,而是亲身站在这片沃土上,享受它带来的惊喜与震撼。正如中国的古语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8年后,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第一步,我的决定与努力都没有白费,真是太神奇了!
回到塞尔维亚后,我清楚地认识到我和中国定会有解不开的缘结,便抓紧时间深造汉语,通过汉语口语考试HSKK。同时,我参加诺维萨德孔子学院的文学创作竞赛,并在“我与中国的故事”环节获得了一等奖。我把专业的认知语言学知识添加到故事中,将其阐述为一篇正式的论文,发表在针对文化、艺术、文学和戏剧的KULT杂志上,为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形象、知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9年,我向中国的一所大学递交了暑期研修奖学金申请,凭借扎实的中文基础与学习背景,获得录取并代表塞尔维亚在中国这所久负盛名的大学的哲学学院,与4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一起研修中国哲学课程。时隔一年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那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这里也是我的家乡,只是这里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也越来越快。
短短的两个月暑假,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中国哲学的课程,有以教育大家孔子为代表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经典,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法自然、大道无为的道家思想。尽管当时很难理解这些哲学思想的精髓,但是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感受到中国古代先贤的伟大,他们的这些思想至今仍然体现在中国的治国理政理念中。闲暇时,我会与小伙伴们一起徜徉在故宫,足迹遍布故宫的角角落落,轻抚朱红色的古城墙,犹如置身旧时,成为宫廷的一份子,跟着官员们一起上朝觐见,共商国是;一起前往三里屯,领略北京的大都会气氛,仿佛化身一位现代派的女子,行走在时尚最前沿。
我们乘坐高铁去山东参观孔子的故居——曲阜孔庙,了解孔庙历史,感受孔子作为教育大家的伟大。其实第一次来中国,我就听老师说中国的高铁又快又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行进中硬币放着都不会倒下。亲自体验后,果然名不虚传,水杯放在小桌板上,稳稳当当,完全不用担心里面的水会洒出来,而且三小时不到就从北京到了曲阜,快速便捷又高效,不禁再一次感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我想,如果古代中国也有高铁的话,那唐代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应该只需要当天乘坐高铁就能抵达,不需要快马加鞭赶很久了吧。
相爱·情定
经过两次短暂的夏令营体验,我对中国的好感倍增,萌生了留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念头。带着不舍再一次与这片美丽的国土告别回国后不久,我得知我有资格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作为汉语进修生来中国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兴奋之情难以言喻。归心似箭,我甚至还没来得及打开行李箱,就第三次踏入中国的家门。这一次不再是短暂的夏令营或课程研修,而是真正意义上长期的学习生活。九年的坚持,到中国学习汉语与文化的梦想终于实现,再一次印证了中国的古话:“有志者,事竟成。”
尽管前两次的经历已经为这次的学习做了预热,我也熟悉了一部分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对我而言,此次旅程依旧是全新的开始。在学校,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我积极参加学校与学院的汉语角、运动会、以及志愿者服务,这些都是我之前在中国未曾体验过的活动,我还结交了几位中国朋友,他们教会我使用APP打车、消费、租用共享单车、利用万能的淘宝网购,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产品,凭借一只手机就能行走全天下,十分便利。最让我感到神奇的是在欧洲街头从未见过的电动自行车,这种小车不需要像自行车用脚助力,也不会像汽车耗油才行动,它纯靠电力驱动,更加方便,避免了大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满足大部分人短途出行需求,而且环保,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后来,我从中国朋友那了解到,它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叫“小电驴”。
一个学期学习结束,我顺利通过汉语水平测试HSK4级。正当我为即将到来的寒假和中国农历新年做旅行准备时,新冠病毒疫情突然在中部省份爆发,传播迅猛。中国政府即刻作出应对措施,利用全封闭的方式,阻断传染链。尽管这样做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但是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上。这也是我就读的大学所奉行的原则,始终把我们国际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及时做防疫宣传、发放防疫物资,全方位保障留校国际生的安危。尽管我的许多朋友都担心我,建议我收拾行装返回塞尔维亚,但是我坚决婉拒他们的好意,无法打包行李离开而丢失了自己最终实现的梦想。
与此同时,我的中国小伙伴都加入了抗疫志愿团队,保卫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我也不甘示弱,成为校园里的防疫志愿者,一同与学院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朋友们笑称我是勇往直前的国际后浪,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信、勇敢、乐观、青春与朝气,切实感受到中国的自信与发展、力量与强大。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林立的高楼大厦、网络科技发达程度以及先进的服务上,更加体现在年轻人的面对未来的自信状态与实际行动上,即“少年强,则国强”。我亲眼目睹了经过全国的努力,中国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当世界局势开始失控时,中国毫无私心地给予塞尔维亚在内的世界各国援助以及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让我深受感动,中国力量与大国风范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也明白选择留在中国是正确的。
2020年6月,我结束了一年的汉语学习。此时,再一次面对人生分叉路口,我不再迷茫,有一只无形的手冥冥中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毅然选择继续留在中国,申请孔子学院奖学金硕士生继续提升自己,我早已无法和这片土地相分割,中国是一个因其真实性和独特性吸引我多年的国度。
2010年到2020年,十年光阴,弹指之间,我早已把一半的心留在了中国。正如美国旅行作家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在他的著作《寻路中国》中描述的那样,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角度来展现中国变革发展,未来我也将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拥抱最美的风景,勇敢向未来报到,谱写属于自己与中国的青春旋律,奏响梦想的乐章。(作者:Jadranka Lukić(中文名:陆樱桃)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