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拥抱“自然之子” 成都泡桐树幼儿园杨敏让每个生命自然生长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杨 | 时间: 2020-09-22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9月22日讯(刘杨)“我们从儿童成长而来,如今我们面对儿童。”成都市泡桐树幼儿园园长杨敏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有生命力的发展个体,他们的生长有各自的节奏,是本能的生长。而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对儿童而言,生活是最适合的学习与发展的途径,是自然生长的本源。而“顺应天性 适宜发展”是“让每个生命自然生长”的内涵。

blob.png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在杨敏看来,老师应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珍惜与儿童一起生活的时光,理解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关注学习发展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探索与其天性的合作,支持儿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对话自然,阅览自然

如精灵般遨游于自然

儿童是自然之子。同雨滴游戏,和大树拥抱,为蚂蚁让路,与鸟儿一起唱歌……对于自然以及其中的物质,皆愿亲近。“常和老师们聊童年的生活印象,提到最多的就是大自然。那时的我们是一个个的野丫头,尽享自然生活中的乐趣。”杨敏说,大自然既是儿童生活的地方、最好的课堂,也是课程资源本身。假期归来幼儿园到处都长了草。花工来除草却被老师们紧急叫停:“留着,这些草有用。”果不其然,孩子们爬草打滚,尽情玩耍的他们发现了更多自然的奇妙: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蜗牛的足迹和粪便、各种各样的虫子……

blob.png

“‘生而淳善,待物友爱。’孩子们愿意聆听大自然说话,能勇敢地为自然万物发声。老师应支持孩子们阅览自然的神奇,在自然中学习,自然地学习。”杨敏介绍,几名大班孩子离开幼儿园去小学前,想要实现的心愿就是想在他们喜欢的小山坡建一个小树屋,他们说:“这是给松鼠的家,希望真的松鼠会来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

爱玩爱探究

在“为什么”中认识世界

“捡片菜叶、摘点野果,河边树下抑或是某个墙角,就能忘记时间、不知饿困地和小伙伴‘办菇菇宴’。儿时游戏的记忆,多少人至今都铭记深刻。”杨敏说,游戏是儿童的精神食粮,也是最爱的生活。

blob.png

“以市级重点课题《基于儿童经验视角的幼儿园游戏场建构的实践研究》为引导,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整合优化幼儿园特有的空间时间材料等,建构了充满能量的‘泡幼游戏场’。”杨敏介绍,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发自主地进行游戏,在其内部动机的驱使下,老师顺应天性、适合方式、适合时机地指导支持,极其有助于儿童学习品质的养成,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积极、全面的发展。

blob.png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儿童的地方常能听到这样的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表象认知,他们还需要了解 “为什么是这样的”、“可不可以是其他样的”。于是有了新的口头禅:“为什么?”杨敏说,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已有经验、想象、现存事实间的不一致,困惑不断产生,儿童的问题已远不止“十万个为什么”。人们常用“千奇百怪”来形容幼儿的提问,其一是问题真的“多”,其二是问题的确“怪”。他们的问题涉及事物起源,涵盖生活万象,带着哲学思考,关联事物的变化和关系,都可能成为课程的生长点。儿童有时期待着成人的解答,有时只是自问自答,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自己追寻答案。老师要用心倾听儿童,保护儿童好奇爱问的天性,为他们提供想问就问且有适宜回应的环境,支持他们质疑思辨,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生活的意义。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认识尊重儿童的天性,支持他们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各自的生命节奏自主发展,自然生长。”杨敏说,儿童的探究欲与生俱来,目光追随天上的飞机、抓沙、和泥、倒腾各种工具弄得满身满脸毫不在意,堵住水龙头让水四处飞溅乐此不疲……他们乐于思考,善于发现,老师们则支持儿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索感知生活的秘密,创造趣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