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夯实校本教研之基 铺就教师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0-09-11 | 责编: 李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素质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构合理的校本教研制度、开辟出多种有利教师专业化提升的校本教研路径,并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以此夯实校本教研之基,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铺就教师发展之路,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扎兰屯市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达标之后,基础设施已经达到标准化的水准,但作为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起决定作用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重要课题。为突破这一瓶颈,我校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框架,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和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清晰的角色定位是校本教研的前提。在实施校本教研工作中,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是校本教研的领导者、引领者;业务领导是校本教研的具体执行者、策划者、设计者、搭台者;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在校本教研实施的过程中,我校切实构建了“思想到位,理念先行;目标明确,计划可行;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制度框架,搭建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深厚的教育情怀、精湛的专业化素养的发展平台。

二、构建校本教研运行体系,拓宽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1.加强培训学习,厚植理论素养。

“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主要的方式。让教师和教育发展走在前沿地区的教师、学者零距离接触,会带给教师从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

而校本培训,则是学校学习培训最基本的方式,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常态化形式。校本培训主要有三种方式:读书活动、主题培训和视频学习。

开展读书活动,推荐给老师必读书目,让教师自由阅读,也可以开展主题阅读,语文老师还可以师生共读,学校同时要为教师阅读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阅读活动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每周都设立读书分享时刻,利用周五例会时间,以年组为单位轮流面向全体教师做“好书推荐”或读书分享活动,每个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读书汇报会,展示每位教师的读书成果。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教师读书的深度,是否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有目的的安排教师将读书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来,实现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改变校长和教师的行走方式,让我们的专业成长有温度、有宽度、有深度。

开展专题讲座,这是培训的重头戏。主要有五种形式:通识培训、学科知识培训、应用技术培训、专题培训(含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共建、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学术沙龙活动。培训工作制度化推进,就有一批业务骨干在不断梳理反思中成长为“品牌教师”,她们身边的追随者也慢慢会成为骨干教师。

开展网络或视频培训,把国内知名的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录等资源推荐给教师观看。这些教育信息都是最前沿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2.着眼同伴互助,打造学习共同体

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我们以学科为主线,根据年段特点组合搭配结对教师,由学科主任、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本学科其他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与提高。互助双方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这种动态的交流,充分发挥群组的作用,在互动交流中提升专业素养。

学习共同体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业务领导与学科教师结成的学习共同体、教研组形成的学习共同体、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让他们和学科新入职或相对薄弱的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可以体现在日常的备、讲、批、辅、考、研各个方面,缔结学习共同体,随时随地开展教研活动,在学校就会形成良好的群动力,长此以往,群动力会蜕变成学校的动力群,这将成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利支撑。

3.注重示范引领,实现群组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研讨活动、竞赛活动,通过能手示范、素养大赛等形式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在学校有组织的评课过程中加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并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特征,通常设置七种课型的教研课:常态推门课,新教师实践课,岗位练兵展示课,骨干教师观摩课,业务领导引领课,课题研讨课,优质参赛课。这七种课型覆盖到学校全体教师,既关注到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也关注到骨干教师;既有常态的课程,也有示范引领课程。同时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对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实行分层培养,实现缩短青年教师适应期,补齐短板;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期,突破瓶颈;推动骨干教师成熟期,跨越高原。 

4.突出岗位练兵,提升专业素养。

岗位练兵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学校采取集体练功和个人练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本功训练,个人练功重在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如三笔字、写作、简笔画、朗读、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在集体练功环节中,重在提升学科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如《课程标准》学习、学科素养培养、电子白板使用、微课录制、备讲批复考研活动、班主任技能技巧学习等,积极营造教师争做骨干教师、品牌教师的场域文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5.引导线上学习,重视线下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在日常教育的备讲批辅考研等常规活动中,教师们已经习惯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查找一些资料,下载一些资源,以互联网+自学的模式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但这种互联网+自学的形式是碎片化的,不够系统,怎么做才能让教师深度学习,实现融合拓展?我校采取线上主题学习+线下实践研讨的方法深度学习,实现融合拓展。

线上的主题学习内容源于哪里?对本地区来讲,我们可以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云平台资源,同频互动课堂、各类名师工作坊以及教师自建的网络资源来实现线上主题学习、实现线上的互动交流、线上的答疑释惑,并结合线上内容开展线下的研讨和展示交流活动,让线上学习的理念方法在线下得以应用。

6.促进校际联盟,助力共同发展。

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学校应该将象棋思维转化为跳棋思维,象棋是你吃我我吃你,单兵作战,而跳棋是借助对方的力量让自己跳得更快走得更远。所以开展校际联盟,就可以实现跳棋借力的效果,让每所学校都能借助对方的力量让自己快速的发展起来。

建立联盟学校,无论域外的名校还是域内的共建校,要实现校际上的资源共享,尤其是向先进地区学习。更要实现有教师参与的观课、培训等教学活动,让联盟活动从理念上有改变,做法上有启发,操作上可借鉴。从而实现助力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7.着力课程研发,促进特长人才成长。

众所周知,现代课程改革向着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界的大趋势发展,在学科中心、儿童中心、社会生活中心之间,做着整合与探究,但一个结论似乎是无可争议,丰富的课程比单一的课程更有利于孩子们的人性丰满。所以在校本课程设置研发上,我们实现了三个突破,突破了校内师资限制,广泛招募家长和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担任校本课程教师,学校开设了28个门类的校本课程;突破学科定位的狭窄,开发话剧课、影视课;突破班级规制的固化,实现不同学段学生的融合课等。在这些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聚焦核心素养,融合育人目标,解构重组,在破中立,基础素养筑牢,充分激发教师的个性特长,实现小舞台中的大突破,小反思中的大成长。                                             

8.启动课题引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很喜欢梅贻琦的这句话:“一个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并不在于它有多少幢大楼,而在于它有多少个大师”。作为义务阶段的小学,怎么培养名师,如何产生大师?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成为学习者、成为研究者、成为课程的管理者,它是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最为有效地手段,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才能够更好的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我们要通过各种课题研讨活动,不断给教师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很重要,我还有无限的潜力,我会做得越来越好!”但课题研究中一定要注意,要选择从小问题入手,选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不断让教师感受到研究过程中的成功感、成就感,正所谓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无限的可能,就为教师的职业理想提供无限可能。

三、挖掘校本教研思想内涵,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准

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其实培养教师的家国情怀更为重要,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能做好教育的事,才能真正落实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精神。目前备受家长瞩目的名师是在哪里产生的?是谁给了她们那么高的社会评价?其实所谓的名师,是依托学生产生的,一旦脱离学校,也就无所谓名师了。在专属教师的学校舞台上,才有了教师个人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清情静敬”做教师,这是文化小学的师训,时刻告诫教师要有清醒的头脑、有高尚情怀、安静做教育、心存敬畏,她不仅是师德上的一个要求,更是家国情怀的体现,专心做教育,安心做教师,爱心育桃李,从而走向思想先进、业务精湛的专业发展快车道。

总之,我校依托主题教研成果,依托课题研究成果,梳理完成了识字拓展课、精读拓展课、略读引领课、快乐读书吧等六种阅读经典课型,同时整理编撰了课型成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心得近10卷成果。这是文化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淀,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有效促进了教师成长。

未来已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存在无限可能的场域,让我们依托校本教研开启今天的专业成长,带着情怀、带着温度,无问西东,向心而行,在基础教育之旅追梦2035!

(作者:内蒙古扎兰屯市文化小学校长 姜日莉 校长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