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尹文彦:争做教育“实干家”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0-09-07 | 责编: 李颖

image.png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文彦

庚子高考有感

百年弹剑匣,榆邑出清华。

立地伏干将,倚天起霓霞。

小成如海市,大道走天涯。

微醉须复醒,且饮一杯茶。

这是2020年7月25日,榆社县教科局局长尹文彦在榆社中学2020年高考成绩发布会上写给师生们的一首诗。诗里有尹文彦对学校今年高考成绩的肯定,也有对榆社县教育的期许。

2020年高考,“破天荒”考出一个清华,对于只有14万人口退出贫困县行列不久、域内教育发展还极不平衡的山区小县来讲,是极大的鼓舞。

在今年春季开学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尹文彦提到:“我们的事业充满希望,前进的路上充满挑战,希望同志们牢记初心使命,同心同向同力,扛起肩头重任,在思想上破冰,工作上突围,质量上发力,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步入教育发展新赛道,奋力争先,勇往直前,全面开创我县教育发展新局面。”

对于榆社县的教育事业,他始终满怀希望,步履不止。

距离2015年7月13日出任榆社县教科局局长,尹文彦迄今已在教科局工作5年有余。

来教科局之前,他教过书、下过乡,在政府机关大院呆过,走了8个单位,曾任两个单位一把手,因此对教育有更深切的感怀:“这些年里,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渴求,我也一直希望在我的任期内能多为榆社教育更好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此,他经常以“厚德载物,知行合一”这句格言勉励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他都以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为学习的榜样和永远的偶像。

不做空头理论家,争做教育 “实干家”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于榆社这个相对偏远落后的省定贫困山区小县来说,办好教育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近年来,榆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当做最大的民生工程、奠基工程,举全县之力办好教育。刚上任伊始,尹文彦就目标笃定,下定决心苦干实干,凝心聚力,创新突破,全面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他精心编写了“教育三字经”,希望以此引导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环境,提供一个最基本的思想遵循和工作标尺,激励他们要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探索实践精神,不做空头理论家,争做教育“实干家”。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教育三字经”出来以后,在教育系统引起不小的震动和共鸣。尹文彦说:“一直以来我也是以这种干事的思想和态度去衡量我们的同志,让他们有想做事的冲动、会干事的智慧、干成事的担当、能共事的情怀和不出事的品行,创设一种‘有为才有位’正能量的用人环境。”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2020年6月29日,教育部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责任,其中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

榆社县幼儿入园率为99.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辍学。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榆社县教科局聚焦“幼儿入园率”和“控辍保学”两个约束性指标,从三个方面压实责任,精准施策。

一是严格学籍管理。积极协调民政、公安、扶贫等部门对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进行摸排,做到严谨精细,底清数明,不留死角,不落一人。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明确“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压实包保责任,会同乡(镇)部门,健全异动学生动态监测机制,做好疑似失学劝返工作。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关爱制度,提高“送教上门”实效,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一学生因贫失学,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提高幼儿入园率”为例,一是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从2019年起,凡经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按600元/年/生的标准,由财政拨款用于幼儿园公用经费,一年共计拨款达140万元;二是加大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审批力度,全县已认定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有效提升了县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其中2017和2018连续两年以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形式招聘补充幼儿保教人员90名。

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方面,一是落实“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双线”即“乡(镇)政府包村领导—村两委领导—家长”一条线;“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一条线,通过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建立残疾学生档案,实施“送教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各学校安排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24名)。三是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和政策法规宣传,做好走访和疑似失学儿童少年的劝返工作。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近年来,榆社县由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建居民小区增多、易地搬迁政策和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大量人口持续涌入县城。为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好学需求,2019年投资近亿元在县城新建了一所北城学校。该校占地50余亩,是目前全县办学条件最好,设施设备最全,信息化技术最优、功能最强大的一所新型学校,集小学初中一体化办学,可以满足2400余名学生就学需求,大大缓解了周边及县城学校就学压力。为办好家门口学校,五年全县累计投入1.7亿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城乡教育资源实现基本优质均衡。

办学硬实力夯实了,如何让更多群众愿意把孩子放心送进家门口学校,这又是摆在尹文彦局长面前的一件大事。

在校长队伍建设上大胆进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一所好学校取决于一位好校长,一位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教师的工作是教学,而校长的工作是办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正好适逢其时,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可以让校长更好地转变角色,聚精会神抓教育,放开手脚谋发展,实现了‘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目标。”

为搞活教师队伍这一源头活水,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会同编制部门对中小学校的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制定《岗位设置和教职工聘用方案》,打破了过去“行政命令式”编制管理的固化模式,初步建立了“双向选择式”岗位竞聘机制。截止目前,全县1785名教师聘任上岗,改革稳步推进。

师资队伍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榆社县教科局从三个层面进行了优质教师引进和培养:一是通过“外出招聘”方式,补充专业教师队伍。以明确的态度,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来榆社县任教,补齐专业教师不足的短板,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新活力。二是加强教师培养。落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把经费用在刀刃上,加强拔尖骨干教师的培养;三是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强化乡村薄弱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努力培养一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榆社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2020年榆社县普通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近658人,创历史新高,其中1名理科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县域教育和困境突破

尽管不断取得突破,但在尹文彦眼里,榆社县当前的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这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教育资源、品质与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强烈要求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

尹文彦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解读。

一是县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例如,目前,榆社县学校因办学规模大小不同(既有巨无霸,又有小不点),师资能力素质不同,家庭文化层次不同,以及学生自身行为习惯不同等因素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差异也较为明显,存在教育教学质量不平衡现象。同等规模学校教学质量也有较大差异,加之县城学位供给不足,标准化操场供给不足等,导致城区“择校热”“大校额”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是县域内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榆社县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在编在岗教师供给不足,特别是优秀教师相对不足,校际间教师配备不平衡、不充分。“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尹文彦举了个例子:一些乡下教师想回城,外地教师想回家,上了职称的教师想脱离一线,职业倦怠情绪有所抬头,影响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校长队伍管理水平存在不平衡、不充分。近年来,榆社县的校长队伍爱岗敬业、勇于吃苦,总体上主流是好的,得到了县教科局的肯定,也同样存在部分校长心思不在教学、不在管理上,满足于当甩手掌柜,盲目自大,忽冷忽热,聚焦主业不够,不想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有的缺乏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看齐意识和创新精神,暮气沉沉、干劲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这些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既有羁绊多年的顽疾痼障,又有新时代出现的新矛盾,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基于这种思路,榆社县教科局以“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为契机,打破了过去“政命令式”编制管理的固化模式,建立了“双向选择式”岗位竞聘新机制,在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盘活了教师队伍,激发了教师活力,促进了教育均衡,为榆社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增添了“新动能”。

做教育就是做生态

“做教育就是做生态”。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尹文彦颇有感触,他认为生态很重要。办好教育,仅仅靠教育部门是不行的,需要上下左右同向发力,协同作战,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是这个生态中的一部分,离开谁都会影响教育的进步发展。

2016年,榆社县提出“五县战略”,其中人才强县战略处在根本位置,创新人才又是实施人才强县的根本保障和最大优势。这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着眼长远,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

尹文彦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作为一名好校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要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做有作为的校长;要创新管理,激发活力,做善管理的校长;要严谨治学,提升质量,做专家型校长;要改进作风,率先垂范,做实干型校长;要提升境界,廉洁自律,做身躬行正的校长;要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做大家认可的校长。

在实际操作中,秉持“质量提升、标准先行”的理念,结合榆社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尹文彦和榆社县教科局领导班子制定了“双百分”考核办法(日常管理+教学成绩),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的一把硬尺子,期望以此“为广大教职员工努力工作创造一个功有所奖、过有所罚的干事环境,一个制度公正、执行公平的竞争环境,一个人尽其才、心有所属的工作环境。”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遵循教育规律就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尹文彦看来,学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教育首先要基于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不断建立新的认知、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脉相承,也是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工作目标方向、根本遵循的贯彻落实。榆社县教科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五育并举”,聚焦课程构建、目标构建和价值观构建,因地制宜,下足功夫,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榆社县教科局还对每个学段提出了阶段性育人目标。尹文彦把幼、小、初、高四个学段十五个年级比作十五级台阶,他说:“要努力筑牢每一级台阶,为上一个年级,上一个学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输送更加合格优秀的人才。一个学段接着一个学段地抓,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抓,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抓,一科一科地抓,要咬定青山、锲而不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抓到底。”

诚如在2020年春季开学工作会议中对榆社县教育发展的笃定,尹文彦对榆社县教育满怀信心,他说:“2020年,榆社县教科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安全发展、规范发展、差异化发展、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思想;聚焦‘三改两保两提高’重点工作;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办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他希望进一步强化主责主业,发挥教育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建+文明学校、魅力校长、最美教师、阳光少年(儿童)”评比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效能,积极弘扬正能量,唤醒发展精气神,献礼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