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光明时评:钟芳蓉等北大新生选择冷门专业,是心之所至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 作者: | 时间: 2020-09-03 | 责编: 徐虹

作者:小亢

9月1日,北京大学本科新生开学报到。因报考考古专业而引起热议的留守女孩钟芳蓉的出现,让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迎新展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除了她以外,还有不少北大新生选择了物理、数学等并不“热”的专业,即将开始四年的学习。

名校学生选择冷门专业常常引发热议,人们会表示不理解。有一种常见的思维认为,选择了最热门、最赚钱专业就选择了光明的前途,一劳永逸,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简单吗?

钟芳蓉等北大新生选择了冷门专业,就像钟芳蓉本人说过的,是因为“心之所至”,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很多时候,因“心之所至”而选择的东西,往往才能够坚持下去。

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在谈选专业的时候说,“兴趣、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导师,选最适合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远远比选最赚钱、最热门的专业来得重要。有强烈的兴趣,才可能真正把一门学科学好,若是没兴趣,在上学期间学得很痛苦不说,一旦课业成绩不理想,再赚钱的专业出来的学生也有可能失业,每年计算机、经管这些热门专业大批的毕业生中,找不到好工作的也并不鲜见。

同为北大考古专业学生、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教授,生于北平、长在上海,自1963年从北大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心归敦煌处,根入石窟蟠”,若非热爱,怎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正是这几十年来的坚守,她才最终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成就。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说,“他们这样选择是为了把他们的人生变成一件艺术作品,是出于生存的美学动机才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人们应当关注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存在’。”

这些北大新生选择的专业,在外人看来是冷门,但对他们来说是自己内心的真正所爱。因为热爱,他们才有极大的兴趣去静心钻研所学的专业,将来才有可能做出成就。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相比物质的富足,内心的充盈对他们来说也许更重要。若能多一些“将心比心”,就会少一些“不看好”的声音。

况且,冷门专业并不是绝对的冷门。像物理、数学这类基础学科,是科学上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戴建业教授曾建议的,学好这样的“宽口径”学科,能使自己有更大的适应性,就业面不会窄,而且也方便转换其他专业进行学习;一些如遥感科学与技术、天文学等的专业,就业率其实并不低,正因为“冷”,才会人才匮乏,物以稀为贵;还有一些冷门专业看起来“冷”,这只是一时的现状,未来有一天很可能突然站上发展的“风口”。

学问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积累知识、打好基础,自然不用愁未来的出路,而不好好治学,即使选择了热门专业也难以一劳永逸。

未来的路还很长,免不了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确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内心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并遵从自己的内心所爱。有句话说得挺好,“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