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西南财大附小校长朱娅君:以“职业体验课程”为载体,上好劳动课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得恩 | 时间: 2020-07-15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7月15日讯(宋得恩)“新时代学生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呢?”这些问题,都是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朱娅君带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以来,一直在思考的。

blob.png

走出书本,走进真正的劳动

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受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农民和工人。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

朱娅君回忆,她曾教过这样的两个学生。他们家住同一小区,家长也在同一单位工作,但两家的家庭教育差别很大。同样是做楼梯卫生,一个学生先用湿拖帕将楼梯拖干净,再用干拖帕抹一遍;而另一个学生拖地时有气无力,只把明显脏的地方拖一遍。朱娅君问他为什么不把每一块地砖都擦一遍,他满不在乎地说,这样就可以了。后来,朱娅君仔细留意了这两个学生,发现他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态度都和拖地一样。认真拖地的那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人缘好,后来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参加工作以后也很受单位好评;另一个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沟通能力较差,做事马虎,参加高考时因疏忽填错答题卡,与向往的大学失之交臂。

blob.png

是什么让学生的身体躺在了书本中?大家对劳动教育中“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劳动用更多的词汇描述它,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遵循原则,挖掘“生活元素”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体验中成长

那么,在小学阶段,怎么开展劳动教育呢?在朱娅君看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外,还得是由学生体验、自我发现为主。而体验要有一定的“抓手”,这个抓手最好是生活中固有的、必需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

遵循此原则,西南财大附小充分挖掘“生活元素”,构建完整的职业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研发低、中、高段校本课程,以收入和消费这一板块中职业为例:低段认识职业,在生活中了解父母并向同学介绍父母的职业;中段体验父母的职业,懂得金钱要通过诚实劳动来获得的道理;高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知道不同职业收入不同,树立职业无贵贱的观念。

blob.png

朱娅君介绍,西财附小的孩子平时不仅要上学,还要“上班”,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校园的“光华币”,学校就是一个“大社会”。学校成立“sunshine银行”,发行“光华币”,职业体验馆里有光华电影院、水吧、光华超市等体验场所,每个孩子可以通过各项模拟实践活动。学校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

在体验馆里,各项职位应运而生,“小行长”“小售货员”“校园110”等岗位由此产生。孩子们第一次选择岗位,大部分都是冲着薪资高的职位而去,当他们体验了各种岗位的异同,慢慢地会将关注的目标从薪资高过渡到自己的兴趣及特长上去。“选择周薪5元还是3元的工作”,成为了学生需要面对和考量的问题。在职业的实践中,学生对职业付出和劳动收入等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blob.png

朱娅君说,中小学生基本远离生产、分配等环节,因而,他们对钱没什么概念,不珍惜劳动,不能体会父母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劳动的艰辛。因此,学校的职业体验课程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生产、分配、消费的闭合环节。附小职业体验课程开设至今,经过实践、提炼和总结,归纳出了“三课九法”的学生学习方式,即:调查、记录、思考;交流、合作、展示;实践、体验、探究。

blob.png

在职业体验课程中,孩子们俨然体会到职业生活中的严谨有序、各司其职、按劳分配、合作共赢的特点,对于劳动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有学生在反思中写道:奔着销售员的高工资,真正上岗才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个职位,比如薄脸皮的我……五年级的一位学生说:“以前看到一样东西,只要喜欢,不管价钱,掏钱就买,经过课程实践,现在我会货比三家,买便宜好货。”

打破学科局限,打破空间束缚

使“跨界教学”成为常态并无限延伸

打破学科局限,使“跨界教学”成为常态的模式。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尝试学科间“常态跨界”,通过职业体验,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如艺术类课程与职业体验课程融合形成课程群,如:财经创意工坊、财经博物馆、寻找财经图谱等课程;语言人文课程与职业体验课程融合形成课程群,如:我是小小推销员等口语交际课程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能力等;综合实践类课程与职业体验课程融合形成课程群,如:设计成都一日游等研学课程。

打破空间束缚,使课堂教学无限延伸。走出学校、延伸课堂、创意教学成为学校建构职业体验课程群的重要探索经验。无处不课堂,无时不教学。课堂打破学校教室的限制,孩子们在墙壁上创画财经故事,在走廊上读财商绘本,在地面上玩财商桌游,在生活体验馆里制作并售卖商品;课堂打破学校班级的限制,在班与班之间进行商品推销,在年级与年级之间进行市场调查;课堂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走进银行,实践模拟,走进社会,研学体验。孩子们在这样一个个“打开”的课堂上习得收获。

blob.png

在朱娅君看来,职业体验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打通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关键力所在,根据不同职业课程的特色,将它的学习方式运用到不同的课程教学中去。“形式上以职业体验,内涵上以能力提升”,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