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刚柔并济 向美而行” 成都青羊实验中学附小校长张胜浅谈教育之美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得恩 | 时间: 2020-07-13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7月13日讯(宋得恩)美是人由动物性走向人性的起点,人只有通过审美才能成为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所以“美”是教育的本质,构成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张胜认为,“刚柔并济”之美,为教育之大美。“刚”者,健康、勇敢、坚毅、强悍,体育可达之,所谓“野蛮其体魄”;“柔”者,聪敏、温婉、宽厚、修养,艺术可达之,所谓“文明其精神”。刚柔并济,在教育中,便可达到强而正、勇而仁、坚而韧的均衡和谐之人生大美。

blob.png

刚柔之美需要可见、可感、可触的融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美的个体感知能力的奠基阶段,也是初步发展时期。”张胜说,美是有层次的,它需要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可以从自然景观的人文化和人文景观的自然化两方面入手,营建起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校园环境,从而彰显环境育人的价值,所谓“潜移默化”便是如此。

blob.png

学校的环境建设要突显体育的刚健美,可以选择自己的体育特色项目。张胜介绍,附小是以校园足球为主的体育文化,除了训练场外,还将建设“足球历史长廊”、“足球明星墙”、“校园足球之星”、“足球荣誉室”、“足球体验中心”等场馆场所,这些场所有的可以看图读文,有的可以听音乐看视频;有的可以观摩欣赏,有的可以感受体验,都能给学生带来极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再说艺术之美,在附小,我常看到一些动人的场景,楼道边,一个小男孩,端坐在钢琴边,凝神提气,优美的琴声从他的指尖流淌开来,这琴声吸引来几个孩子,他们安静地围在钢琴边,或者轻倚着,或者托着腮,或者站在男孩身后,阳光斜照在他们的脸上,照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那么真实,那么美。也许,看似随意地摆在钢琴角的那架钢琴,实则是着意为孩子们营造的一种艺术的氛围。”

“‘中国打击乐博览室’‘涂鸦墙’‘美术长廊’……学校里静的花木,动的影绰,静的作品,动的声音,这些可见、可感、可触的美的事物,正是孩子们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切入点。”张胜表示,学校找准找好这些切入点,就是在美的教育中“润物无声”。

blob.png

刚柔之美需要深入、精细、倾力的管理

“我常常会想:这所学校,想要帮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思考,是阶段性的、螺旋式的、延展中的。我们不断地进行这种学校教育的‘灵魂思考’,也许正是教育管理者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吧?”张胜认为,“审美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一种有机统一的美的学校文化。”这种学校文化,有时就是学校管理理念的一个显象。

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教学科研、学生活动、后勤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可谓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智慧的管理便是如体育与艺术一般,既需要刚性的管理,更不能少了柔性的管理。张胜介绍,附小把教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刚性的如岗位培训、教学教研、师徒结对、听课评课,老师们得“练”出“肌肉”来;柔性的如每年一次“教师趣味运动会”“教师艺术节”,每季一次“工会活动”,每月一次“教师社团”活动,每周一次“教师读书活动”,得“养”出“修为”来。如此种种,有引导性、自主性,又扁平化、深入化的管理,将刚柔之美,进行到底。

blob.png

刚柔之美需要不同纵度、方式、层次的课程

人们总是对美好的事物无尽向往,美也许是一条线,一道虹,是心底流淌着的最充沛真挚的情感。也许每个人对美的感受认知不同,但每个孩子其实是从幼儿开始即接受大量的、健康的审美指引——对美的理解,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养成一颗对“美”敏感、高贵而丰富的心灵,还需要通过专门的审美教育形式——即学校艺体课程建设来完成。张胜强调,要充分利用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把体育活动、艺体教育课程作为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重要渠道。

附小以“四个纵度、四种方式、三个层次”来实现艺体课程的学校特色。即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艺体普及培养课程、拔尖人才培养课程四个纵度,必修、选修、必选、自设四种方式,基础级、综合级、高级三个层次。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科技等多元文化形态的美,开发成“美丽生活”系列课程,包括校园足球、女子排球、篮球、国际象棋、中国鼓、合唱、水墨画、书法、舞蹈、朗诵、剪纸、茶艺等艺体课程。此外,各课程小组研究课程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开发了《快乐足球》《鼓韵》《水墨之美》等校本教材。张胜表示,艺体课程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核心之一,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进而推动教师、学生、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blob.png

刚柔之美需要丰富、有趣、有益的活动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这里所谓“充实”,就是人作为人得到了完满的体现,这种充实的、完满境界而获得的快乐就是“美”;而“充实”圆满到自身发出光明,到了“放光辉”的地步,就是“大”。在孟子看来,“大”比“美”高一个境界。但其实,他所说的“充实”、“大”都是人自身达到完满感、充实感而获得的境界。张胜认为,就小学生而言,得到这种完满感和充实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艺体活动。

学校艺体教育,应该摒弃一种“重技艺,轻人文”的教育功利性。除了艺体活动比赛成果、艺体特长生比例以外,艺体活动覆盖面、学生参与率更应该成为学校艺体教育成果评价标准,也就是学校的艺体教育成果要由参与比赛转移到常态展示分享。据了解,附小依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都市艺术特色学校、青羊区艺术教育联盟三大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多项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艺体活动,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竞技、艺术类展演、竞赛活动,学校每期的体育节、艺术节,班级联赛,专项主题(篮球、乒乓球、足球、气排球、网球、自编太极操)比赛等,重点将艺体特长生推送到更高更宽的展示平台上,最大程度地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而每周五的校本社团活动一小时,旨在发现并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同时为大家提供交流平台,展示分享成果。”张胜介绍道,“兴趣培养类活动”则更多依靠学科渗透,班级推广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开启艺体智慧,挖掘生长点,培养自己的艺体兴趣和特长。“综合实践类”则主要有学校德育常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活动、电视台演出、教育国际化活动等,从更大范围扩充培养学生艺体素养的路径,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无穷乐趣,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大家的艺体活动健康、活泼、多彩、有序。

“我是一个不会绘画的人,但这不妨碍我仰望《星空》时热泪盈眶。”——懂得欣赏美才会分享美、创造美。刚柔并济之美若只停留在眼所能见的表面就失了灵魂。“强化学校体育、美育,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如是说。这意味着学校艺体教育,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具备更加专业的能力,开拓更加广阔的视野。张胜认为,当人们的思维随时代的车轮周转向前,衡量个人价值变得多元化,也许教育的意义也会更接近它的初衷——“教育的差异,决定一个人最终‘胜负’的,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人生的境界与视野,信仰与责任,以及自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