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内要闻>

超7成家长安装教育类APP 能否给寒假充电?

发布时间:2018-02-05 11:49:24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晓霞

英语类

形式多元 效果未必好

背单词、练口语、模仿配音……英语类APP会专攻词汇、会主打听说,努力将英语学习变得便捷并有趣,以此吸引了家长和学生的关注。“背单词类APP的好处是电子化,但孩子是否能够通过APP真正理解和学会这个词语很难说。”吸铁石教育联合创始人罗新有19年英语教学经验,他对APP的学习效果持保留态度。

在他看来,生词的学习不是背其释义,而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和句子进行理解,这需要通过写文章、阅读的不断积累中学会它的用法,这些都是在线工具不能解决的。“我关注到,有些APP会结合图片进行联想记忆,对这点我是存疑的,如一些抽象词语的学习很难通过图片对应。”

对于英语配音类的APP产品,他也不太推荐家长使用。他认为,一些网友不标准的发音还可能对孩子造成误导。

罗新希望提醒家长的是,语言的学习在逐渐进阶的过程中“习得”而非“学得”,至少从目前来看,英语学习是需要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电子产品在很多时候会干扰学习,让孩子分心,家长不要过度迷信、依赖软件。

数学类

练习为主 题型尚有限

在APP里,观看教材知识点的短视频讲解,并通过相关习题巩固练习;与同学来一场速算PK……在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数学老师桂庆霞看来,通过在数学类APP里练习有助于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而且APP里活泼的习题形式也受到孩子们喜爱,此外,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自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习题。对老师而言,一些APP免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我们还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统计分析调整教学设计。

但桂庆霞也强调,目前大部分数学类APP主要起到的还是练习作用,题型比较有限。她认为,此类APP的题目设计需要更贴合最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停留在对基本知识点的复习,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对于不少家长担忧用手机做题会对学生视力产生不良影响,桂庆霞的建议是,家长陪孩子一起使用APP,每次10分钟,避免孩子用手机做其他事。孩子完成练习后就把手机收回,控制使用时间,保护视力。

阅读类

激发兴趣 还需线下引导

在移动阅读渐成趋势的大背景下,针对孩子开发的移动端数字阅读平台也不断涌现,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平台上获得大量的图书资源,开发者也在阅读平台中尝试加入游戏、闯关、动画、配音等形式努力让阅读变得有趣。

但从现实情况看,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还是离不开老师引导和家长的监督。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老师周浩巍表示,“以学生借助某阅读APP背诵《论语》为例,每周后台有数据统计,如每人每天读书量、发言情况。隔一段时间,我会公布数据,参与少的孩子会跟他们家长再沟通。同时,我会在APP里保持与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时常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我还会在线下教学中同步讲解《论语》相关知识,让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

周浩巍说,整个过程中,APP作为一个成果展示,互相竞争的舞台,有利于激发孩子和家长的积极性,促进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学生的坚持、效果的保障需要老师在线下投入很多时间精力。

周浩巍认为,语文学科需要感性的讲解来启发孩子,当故事美、语言美、与老师有交流共鸣时,学生才会愿意参与进来;与之相对的是,阅读类APP还是相对比较冰冷抽象,如果没有老师的参与,单独通过APP进行的语文学习不够丰厚,也不够吸引人。

声音

有家长担心,孩子使用教育类APP学习,会出现接触手机就放不下的情况,但这只是家长的推测。在信息时代,限制学生使用移动终端毫无意义,反而可能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堵不如疏,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认知这些对学习和兴趣发展有帮助的APP,从小建立正确的思想态度,让孩子认识到手机也是学习工具的一种,培养其自制能力。但放手不是放任,如果孩子有时候时间安排不好,或者沉溺其中,需要家长及时进行提醒和引导。

——李维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特级教师

<  1  2  3  >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