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句话是对北京家长对择校恐惶的真实写照。“狼多肉少”的尴尬境地,让优质资源成为少数人的“美餐”。是什么样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好政策 却成了歪嘴和尚念歪的经

学区
就近入学,本来是方便学生和家长的好政策,但偏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了歪嘴和尚念歪了经。
“就近入学”“学区”概念的引入
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此后,“就近入学”“学区”的概念引入,在学区择校的基础上,入学选拔仍主要以考试为准。为了竞争重点校,小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风气渐起,政府着手严控择校。

全文>>>

各地教育部门政策的摇摆不定参差错杂
目前北京小升初的格局,源自1998年。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电脑派位”划片入学。新政策制造了两难境地,家长不愿意孩子进入差校,而名校为了争抢优质生源也不愿意接受派位。于是,“占坑班”陆续出现,“奥数”培训开始泛滥。

全文>>>

双轨招生 演化出名目繁杂的入学形式

双轨制
北京市乃实行电脑派位和教育部门允许或默许的学校采取多种入学招生渠道的双轨招生制,但是经过多年演化,形式了名目繁杂的入学形式。
电脑派位和多种招生渠道提供的选择
虽然对政府对择校“禁”字当头,但北京市乃至全国普遍运行的是一套初中入学学位双轨制分配模式。即电脑派位和教育部门允许或默许的学校采取多种入学招生渠道。经过多年演化,形式了名目繁杂的入学形式。

全文>>>

推优、特长生 不可言喻的操作空间
综合分析,除推优、特长生、民办校招生和寄宿校招生指标为公开信息外,其余升学渠道的指标分配各校比例不同,外界难以确知,操纵空间很大。不管怎样,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虽有法律保障的“人人平等”,但不管是通过哪种渠道,都对学生和家长带来不小的考验和挑战

全文>>>

重点校“掐尖”的同时学会了“吸金大法”

标题图片
“坑班”成为名校通过考试选拔生源的主要通道,也成为学校创收的渠道。名校无需自己组织考试招生,从而规避了政策风险。
打不死的“奥数班” 总能死灰复燃
在利益驱动下,奥数成为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敛财的工具。奥数的确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某教育局工作人员说,奥数之所以这么疯狂,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升学看奥数引起的,民办学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绝大部分有奥数;公办学校招生私下看奥数的现象仍然存在。

全文>>>

“占坑班”重点学校的拔尖创收的玩法
“坑班”成为名校通过考试选拔生源的主要通道,也成为学校创收的渠道。名校无需自己组织考试招生,从而规避了政策风险。而相对应的是,无数个家庭在周末、寒暑假疲惫奔波于京城各个“坑班”之间,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全文>>>

谁能上好学校取决于谁有一个“好爸爸”

标题图片
如果想上个好点的小学,还不在片区内,做家长的就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批条子、走共建、上坑班、跑裸考、买学区房,哪条路都鲜花与陷阱并存。
“共建生” “条子生” 拼爹的游戏
 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优质学校”,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择校成为整个家庭人力、物力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动员。有权势的家长们通过各种途径递条子、拉拢与学校的关系,普通家长则不惜抛重金带着孩子奔波在“金坑”、“银坑”之间,不惜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

全文>>>

家长:学区房 进入优质校的双保险
学区房被公认为是上优质校最有力的保障。不管孩子学习好与不好,我在这片区内,你就得收我。有人笑言:“这事就像买春节回家的票。托关系就像是找票贩子买火车票,不到最后拿不到,也许最后也拿不到。学区房就像是飞机票,贵,但是保险点。”

全文>>>

电脑派位:“无能家长”的无奈选择

标题图片
四五月份是高考考前的冲刺阶段,伴随这场战役的还有北京幼升小、小升初家长“择校”的一场“暗战”。
按学区电脑派位不再是招生的真正主流
有权的找关系,有钱的送孩子出国,没钱的上奥数、学特长,只有没钱没权更没精力的等待最后派位,这被认为是学生和家长最无奈的选择。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看似公开透明的按学区进行电脑派位,不再是初中入学招生模式的真正主流。

全文>>>

本应平等的义务教育不再是人人享受的权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小升初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选择,依据义务教育的属性,人人都有平等享受的权利。择校的兴起,不外是出于追求质量和效率的市场本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晓东指出,之所以“严禁择校”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是因它违逆了人的本能。给家长留有一定的选择权。

全文>>>

改革才破解“教育均衡”的利剑

标题图片
自十八大以后,教育改革的措施陆续出台。对于家长们特别关心“教育均衡”的问题的迎来曙光。
资源不均衡是择校热的直接原因
教育资源不均衡被认为是择校热的直接原因。“义务教育的区域环境应实现校际均衡,才能拆分优质学校与权力掌控者的利益共同体,使择校问题得到根本性矫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政府应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增加教育投入,尤其是对薄弱学校的扶持,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

全文>>>

北京 全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北京新政策传递出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的要求,正在北京等多个省份“发酵”,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方式,可以预见,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将成为发展新趋势。

全文>>>

结束语

北京是幼升小、小升初择校的“重灾区”,而北京的改革也是全国的风向标。家长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半吊子”的改革,只要择校的口子继续存在,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