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成都学院打造“机器人”实验班,培养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3-04-06 15:35: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宋佚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国网4月6日讯(宋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面向未来世界的发展,教育要在变革中不断超越创新。为适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崭新要求。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在原机器人创新协会的基础上,打造了特色班级——“机器人”实验班,以OBE模式为培养理念,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电子信息与机器人行业高端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小班制度,特色教学

学生在“家庭”中创新进步

工学院“机器人”实验班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改革措施,教学上主要基于主动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基础,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导向,通过定期进行项目案例分析,全方位围绕实践展开教学。管理上,主要采取“家庭”式管理模式,班主任和教师是家长,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开展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不是教师在讲台上的独舞,而是与学生的共舞。”谈到“机器人”实验班的管理,班主任李海表示。

李海说,“为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心理健康进行精细化跟踪管理,教学口与学工口共建了‘一对一’学生发展规划体系,包括指明专业方向的‘一对一’专业指导,帮助就业选择的‘一对一’职业引导,以及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一对一’成长计划,对学生的‘一对一’帮扶计划。”

“机器人”实验班在每年大一新生入学时进行宣讲并招收新学员。

“我是偶然从同学口中听说实验班在面试招生,班级不仅采用小班制教学,还配备了优秀指导老师,提供各种学习平台,最重要的是机器人实验班主要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这与我的未来规划相符。”在2020级学生龚泓源看来,进入实验班最重要的是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一起进步,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欢笑不断,班级感与凝聚力十分强烈。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家相互成就,共同成长。”龚泓源说。

优质师资,专业指导

学生在竞赛中屡获佳绩

第十三届“蓝桥杯”省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2022年电子设计竞赛省二等奖、2022年光电设计竞赛省铜奖、一篇科研论文、一项发明专利……这一项项亮眼的成绩均来自2020级机器人实验班学生杨秋波,担任低年级“机器人”实验班技术指导的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利用课余时间,勤学深思,刻苦钻研,积极参加多类技术比赛。

“我最难忘的就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天三夜里,每天只休息三小时,连续的高强度思考让身体和脑子处于高负荷状态,到最后封箱前的几个小时纯粹就是精神在支撑着身体。”回想起参赛的那段日子,杨秋波表示痛并快乐着,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一切都值得。

谈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他说想从事嵌入式这方面工作,以后要追随业界专家和学长的脚步,以他们为动力,向他们看齐,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成长的坚实后盾。“机器人”实验班拥有优秀的教师配置,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0%,双师型教师占比90%,教学团队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教学经验。

机器人实验班班主任李海长期致力于硬件电路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他的专业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真诚和无私奉献,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有些学生甚至亲切地称呼他为“海哥”。

在2020级学生余江浩眼里,李海是他最敬佩的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海哥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暑假的时候,班上有很多同学都留校集训,准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集训的一个月里,他每天都风雨无阻的来到实验室指导备赛,在四天三夜的比赛中,更是每天早出晚归地陪伴着我们,在海哥的指导和陪伴下,我们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绩。”

戮力同心,团结协作

班级在发展中硕果累累

“机器人”实验班自创立以来,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得10余项全国奖项,70余项省级奖项。此外,“机器人”实验班学生还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17项。

除了在赛场上绽放光芒,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也吸引众多知名企业的目光。据了解,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平均每人手里收到七份offer。

李海说,“在机器人实验班里,我看到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奋斗不服输的精神,也让我对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坚定不移。”

李海表示,“今后,结合学校的‘新工科’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实验班教学改革,积极围绕导师制,将企业项目纳入课程教学,强化以问题为导向的PBL式教学和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不断推进构建‘教学—竞赛—科研’相互融合的阶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在点亮学生科技梦中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供图: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