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唐场小学:博爱博学,晕染乡村孩子的生命底色

发布时间:2023-03-17 16:48: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治昊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国网3月17日讯(辛治昊)成都市大邑县唐场小学始建于清光绪34年,至今已有114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六年制的小微学校。基于“博爱润泽生命,博学提升内涵”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唐场小学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并于2022年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验收评估。

以爱滋养,博爱博学育人成长

“小爱之于己,大爱之于人,博爱之于自然、社会、国家、生命及一切美好事物。”唐场小学校长牟兵表示,纵观百年办学历程,是一代代唐小教育人的心血,凝聚出“博爱润泽生命,博学提升内涵”的办学理念。博爱之意倡导师生用爱开启心灵的窗户,架起沟通的桥梁,爱国爱乡,爱人爱己,共同建设有温度的唐小校园;博学之意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为成长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育博爱博学之人,彰美丽温度之情。”牟兵提到,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乃兴教之源,传道授业解惑,优秀教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推动学校进步发展,这是积极且正向的循环。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唐场小学以搭建交流平台,设立沟通渠道;改革决策机制,形成共治格局;建设监督体系,实现共享生态,多措并举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教育新样态学校。

以农兴人,“三读”课程助推学子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通过构建“三读”特色课程体系,以此促进办学目标的达成。“读书明智、读人修身、读事明理。”牟兵介绍,“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读小草知坚韧,读果实知汗水,读时间知速度,读古迹知沧桑,从而引导师生通过三读课程的教育不断进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未来。

“读书”课程重在夯实、优化国家课程,督促学生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去观察社会现象,认识生活事物,从“无字之书”中学习人文底蕴,了解乡土人情,认识地方文化。“读人”课程则是扎根本土办教育,强调以人为镜知荣辱,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人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教学楼走廊上一面面的杰出校友墙便是学生随处可见的榜样。

“读事”课程侧重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以地方乡村的农事教育作为抓手,在校园内建立了农事博物馆,收藏近代历史中出现的农耕用具进行展览,引导学生感受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先辈们所拥有的大智慧,了解我国的农耕文化,学习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牟兵表示,小农事大生活,学校利用社团和延时服务项目,组织学生手工制作农具模型、农家生活场景以及对未来农业生产的畅想,农耕创作寄托浓厚乡情,种下“思乡”的种子,涵养唐小少年的爱国情怀,打造农事特色课程,促使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让唐小学子在实践中磨炼、成长。

狠抓队伍,三尺讲台上的“精兵强将”

教师乃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唐场小学以“三读”课程的开发实施为路径,厚植教师乡村教育情怀,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开展“新五项基本功”练兵活动,着力打造一支“善战”的优秀教师队伍。

“量身打造压担子,实事求是给方子,积极争取搭台子。”牟兵表示,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建立了交流研讨、学习培训的平台,开展校内师徒结对,夯实教学基本功;区域优秀骨干进校,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区县名师线上指导,汲取先进育人经验,“三级”培训共促教师成长,凝心聚力提高教师育人的“内功”。 

此外,学校以“新五项基本功”练兵活动为契机,优化管理模式,设置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学校评比活动,组织教师研读课标与教材,精心编写教案,参与市县级专项比赛,以赛代培,让教师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扎实提升专业技能,不断磨练课堂教学的“外功”,促使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让教师有所成长,让学子学有所得,这便是唐场小学的育人初心。”牟兵提到,希望学校对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持之以恒,能够培养出真正懂乡村教育、喜乡村学校、爱乡村孩子的唐小教师,孕育出书写新时代青春华章的唐小少年,真正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