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城厢学校:跨越千年历久弥新 “仁爱”理想贯穿始终

发布时间:2023-02-13 17:26: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汤莉华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国网2月13日讯(汤莉华)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学校地处千年古镇城厢镇,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袭承绣川书院,毗邻国际铁路港。学校于2007年2月由城厢镇辖区的四所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既具有浓厚历史底蕴又融入了国际化视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占地80余亩,在校学生2391人,小学33个班,初中21个班。教职员工207人,中小学高级教师61人。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验收评估。

城厢学校尊重绣川书院这一文化源头,延续其文脉、文化、文德与美德,传承和挖掘“依仁游艺勉作通儒,博学多能养成佳士”的办学精神。秉承“城厢仁风,绣川文韵”的校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核心任务,依托课程、课堂、课题,打造有品位、有品相、有品格、有品牌的高品质学校,深化推进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五兴,着眼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构建学校特色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党建引领促发展 “绣川星火”创党建品牌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结合学校实际,牢牢把握“提升组织实力、发挥堡垒作用、党建引领发展”这一根本,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利用“带、抓、做、促、验”5个方法推动党建标准化创建。

实施“三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明方向,实施“领航工程”,强化政治引领;搭平台,实施“强基工程”,党建带“团、队”建设;抓责任,实施“先锋工程”,全面争优创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建立“绣川星火”党建工作品牌。学校现有党员教职工50人,全部活跃在教学和管理一线,其中半数以上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管理职务。城厢学校是区委宣传部设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点位学校”,2019年学校团支部获评青白江区“五四红旗团支部”,2018年学校党总支部获评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学校党总支部获评“青白江先锋”示范基层党组织。

坚守初心追寻理想 “仁爱”彰显时代特征

城厢学校地处城厢镇,城厢镇濡染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仁者的风范、气度、韵致、教化,构成了人文城厢的重要特征。梳理“仁爱”教育思想,便形成了城厢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以“仁爱教育”为教育理想;以“文才雅致 爱满天下”为育人目标;以“以爱立人 以文化人”为育人理念;以“绣川文韵 城厢仁风”为校训;以“文质彬彬 爱满校园”为校风;以“敬业乐群 爱生立人”为教风;以“乐学明志 自强不息”为学风 。

城厢学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仁爱”文化思想,实施“仁爱”教育理想,深挖绣川书院办学精神,以“尊重、理解、关怀、热爱”为基本内容,发扬“自爱、自尊、自强”精神;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为基本要求,以爱立人,以文化人,传承民族文化,涵育民族特色,铸炼中国风骨,帮助学生胸怀世界、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奉献世界。

学校以“仁爱”价值追求为主线和特色,在“天府文化”大背景下确立城厢学校的“绣川文韵,城厢仁风”校园主题文化,对校园文化进行系统主题设计。2018年由政府投资380余万元完成了文化主题的景观建设。文化景观设置了九个主题景点,景观设计与城厢古镇建设结合,与川西民居的校园建筑风格协调,紧扣校训,体现古朴厚重、仁爱书香的特点,达成传承和教化的育人目的。

以“仁爱”实践文化 培养全面发展的仁爱少年

学校以“仁爱”的价值体系为文化底色,深挖“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办学追求。以培养“一个全人”为宗旨。培养学生有依仁的品质——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有游艺的潜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积累知识,获得能力;有鲜明的城厢特质——在绣川文化的熏染下,展现出城厢学校学生特有的风貌:乐学明志,自强不息。

仁爱教育只有上升到课程高度,才能推进得更广泛、更深入。学校以“因材施教,多元选择”为原则,根据课程实施实际,建设和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一点多面的绣川体系”,学校课程建设包含国家基础课程、学校拓展课程、学校社团课程、学校项目课程等。

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研发延时课程,优化课后服务,形成“1+N”的“绣川模式”:“1”指作业辅导,“N”指拓展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为三个学段,已开发涉及健康、人文、语言、艺术和科技五大领域的23门高品质延时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学生参与率100%,并建立兴趣社团、特长社团、特色社团。大力推动阅读活动,打造智慧阅读系统,创建阳光书吧、户外阅读空间、楼道阅读长廊、班级阅读角,实现阅读场景全方位渗透;阅读计划、书香班级、阅读漂流、百日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同步进行,实现阅读全息化。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活动化,以“全景式劳动教育”为理念,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日常运行中,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落实“1(劳动基础课)+3(校内劳动活动、校外劳动活动、志愿劳动活动)”课程体系,设立“值周班级”制度。构建学校与家庭、基地、社区资源融合、协同共育平台体系,坚持家庭为基、学校为本、社会为重,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参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从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增强以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方面,学校立足新时代新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学校推进德育课程、德育队伍、德育活动“三项建设”。基于“全人”发展角度构建“绣川学子德育图谱”、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增设“新学期入学适应”“学习心理辅导”“情绪的认识及调适”“青春期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欺凌的预防”六个专题,开展生命教育、性教育、理想教育的三个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收效甚好。

课堂教育方面,学校确立“质量立校”意识,以成就他人的合作课堂和师生平等的和谐课堂为宗旨,建设城厢优效的一心多态的“绣川课堂”。课堂教学以学生中心,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主张教师课堂教学多样态。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导学精讲练”“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课堂样态的教学。规范过程管理,把好“五关”教学常规。学校以“四有”——有序、有趣、有效、有用为构建“好课堂”的指标。 

在聚焦课程、活动的同时,学校以“聚焦成长事件,立足过程进步,展示最佳成果,及时记录反馈”为原则,建立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中段依托“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小学段按照《青白江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开发校本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平台,客观记录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兴趣特长等。同步建立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改变以书面考试为依据的唯一评价方式,通过“参与态度、获得体验、学会学习、能力发展”等几个维度,采取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家校共育方面,学校创新方式,持续提升家校合育实效。落实学校家访制度。2021年寒假期间,全校教师家访396名学生,做到家访前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详细预案;提升家长育人水平。学校长期坚持开展“仁爱”家长学堂、开设亲子课程、开展线上和线下家长学校学习10次以上,通过多种方式转变家长育人观念,引导家长科学育人;挖掘家长育人潜能。邀请不同领域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精彩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公开日”活动,学校的校服比选、食堂饭菜、艺体节活动等均邀请家委会参与和监督。

以“仁爱”价值文化,培育有中国风骨的仁爱之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校致力于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对本职专心,具有胜任教育工作的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教学的能力、开设选修课程的能力、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制定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规范从教行为,制定《教师从教公约》和《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实施教师生涯规划。以树立教师发展愿景为起点,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制定《青年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细化青年教师一年成长,两年成型,三年成熟的目标;实施“青蓝工程”“骨干工程”和“名优工程”,利用和区内集团校、市内联盟校、省内友好学校的校际交流,跟岗学习开展教师培训;通过导师带徒,开展结队帮扶;立足课堂,分层级开展过关课、创优课、示范课、研究课,通过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争优,引导教师快速成长;建立层级教师培训机制。打造名特级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成立教育研究中心。搭建学校研发平台,提升学校创新能力和加快学校变革节奏,研发服务学生的可视化产品,例如:学校工作规范、技能标准、课程教学、评价办法等。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机制和建立教师发展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统筹全校各学段各学科教研、科研工作。组织、参加、指导教研组公开课教学活动,做好评课活动的组织和总结工作,并指导教师写好教学案例;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确立教学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建立科研成果的检查汇报制度,提炼科研成果并推广运用。

完善教师关爱机制。学校坚持“把钱花在离教师和学生最近的地方”的思想。在国家政策范围内,落实对教师“六个必”的人文关爱:有成绩必肯定、生日必祝贺、有矛盾必化解、有困难必帮助、有情绪必疏导、生病必看望。

以“仁爱”特色文化 构建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

以“仁爱”的价值体系为依托,城厢学校深挖“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的办学追求,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应的学校特色文化体系。

“依仁游艺”的“艺”指六艺,在古代分别指“礼、乐、射、御、书、数”,学校结合新时期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六艺”进行改革和创新,“礼”即礼仪,“乐”“书”对标美育教育,“射”“御”强身健体,抵御外敌,对标体育和国防教育,“数”对标科学。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学生礼仪素养、美育素养、体育素质、国防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形成“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

体育锻炼强体魄。城厢学校是省级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和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改革方向,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将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拓宽课程领域。严格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加强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实施体育作业“2+3+1”方略,即固定2个常规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每周坚持在家运动不少于3次、有1项终身热爱的体育技能;建立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质量和实际效能;巩固学校运动项目“1+3+1+N”发展格局,培育1个重点项目:田径,3个传统项目:足球、篮球、排球,1个特色项目:跳绳,N个新兴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定向越野、自行车、网球等);学校制定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三年发展规划;实施人才九年梯度培养机制;每学年举办体育冬令营和体育夏令营。

美育熏陶树品格。学校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美育校本课程,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选修课,大力开展高雅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按照小学段、中学段分别高水平建设了“三团一队一坊”(舞蹈团、乐团、合唱团,鼓号队,美术工作坊),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每年举办艺术节、音乐节、画展等活动。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学校在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截至目前,获得国家级科技制作比赛一等奖学生2人,二等奖学生3人;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103人;发明创造作品荣获市级奖项的学生20人;科技论文荣获市级奖项的学生45人;科幻画荣获市级奖项的学生38人;教师科技作品荣获市级一等奖2人;获得成都市科技制作(机械模型和电子作品)学生265人,学校多次荣获成都市科技创新大赛和青白江区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机器人培训与竞赛。在现有条件下,每年加大对机器人设备的购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社团、课后延时服务等对学生进行机器人培训。在2013年四川省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在2018年青白江区第五届机器人大赛、2019年青白江区第六届机器人大赛、2022年青白江区第九届机器人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城厢学校将继续以“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探寻,真正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生态化、品质化、现代化的新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