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擦亮“有机长河”品牌,“有机新村”里感受农业新魅力

发布时间:2023-01-18 14:47: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国网讯 “我们准备在接下来举办的庆新春活动中,向大家展示‘有机新村’的最新成果,让村民和游客尽情品尝村里的有机蔬果。”指着基地里长势较好的草莓、甘蔗、生菜等新鲜果蔬,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长河村党总支部书记徐发明充满自豪。

1月13日,记者在成都长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的有机果蔬种植试点基地看到,崭新的温室大棚、科技感十足的“鱼菜共生”系统、现代农业仓储保鲜库、成片矗立的有机甘蔗……一一映入眼帘,长河村打造的“全域有机”样板已然成型。

治理荒地 荒地变身聚宝盆

“这片地原本是废木料厂被拆除后的闲置土地,既影响环境,又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徐发明向记者介绍,这里以前是厂区,一部分土壤已不适合种植蔬果,另一部分土壤的肥力则明显不如普通耕地。如何挖掘这块闲置荒地的潜力?徐发明冥思苦想,最终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中找到了“答案”。

“蔬果种植在搭建的架子上,喝着营养液就慢慢生长起来,而且还生长得比土壤种植的蔬果更好。”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徐发明被眼前这一幕充满科技感的种植模式震撼了。

回到村上,徐发明在村委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上向村两委干部和群众详细介绍了外出学习考察的成果,反复向大家宣传无土种植模式对荒地治理的作用,发动党员和村民共同参与发展新型种植模式,最终,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村民们踊跃参与,“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逐步成型。2021年7月,长河果蔬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

在基地近100亩的土地里,红彤彤的草莓、绿油油的生菜等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平时,村上的两个有机农作物基地大概有10多名村民参与种植,农忙的时候,更多村民可以在基地帮助插苗、除草等,每人每天能收入100多元。”徐发明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后,村里有20多户村民相继参股入社,村民们不仅可以分红,还可以通过在家门口务工有了更多收入,长河村也通过这种模式迈出了治理荒地、富民强村的关键一步,现在不少在外务工的人员都回来加入其中了。

科技兴农 “有机新村”日渐成型

合作社建起来了,大棚也修建起来了,如何让种植的蔬果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成为摆在徐发明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与合作社社员商量后,大家一致决定——发展有机农业,不仅要让荒地变成村民们致富的“聚宝盆”,还要让果蔬基地成为全村打造新时代“有机新村”的“敲门砖”。

“深耕有机农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村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徐发明说,目标确定后,蔬果基地便成为了打造全域有机新村的试验田。

在基地发展过程中,长河村积极与四川省绿色有机发展研究会、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合作,以生物有机肥代替化学肥,培育具有长河特色的有机果蔬。

在发展全域有机农业的背景下,长河村针对农作物种植、病虫防治等问题,专门组织开展农药肥料增效减量推广活动、农民群众种植技术培训等,让大家对有机农业有了新认识。同时,积极引进高新农业科技、优良品种及先进设备,构建现代化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实现了蔬果全天候不间断播种、移栽和收获。

在基地的立体搭架上,蔬果静静地享受着营养液的滋润和适宜生长的光照湿度;“鱼菜共生”大棚里,美蛙优哉游哉地在人造池塘里舒适生长,无害化的科技养殖手段,不仅让美蛙个头更大、肉质更鲜美,也为基地蔬果种植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肥料,实现了循环种养殖新业态。

“未来,长河村将稳步发展有机农业,力争在三年后,让长河成为全域有机新村。”徐发明表示,长河村将通过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和经济增长新引擎,擦亮“有机长河”品牌,写好富民兴村文章,为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