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1-13 14:26: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魏博 | 责任编辑:曹杰

中国网讯(魏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深化“双减”政策,深耕厚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育人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国家课程融入传统文化

学校注重在国家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深入挖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真正使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

二、校本课程丰富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学校着眼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立足“快乐”,精心编制《快乐阅读》校本教材,将国学经典内容纳入其中,让学生聆听圣贤的教诲,汲取智慧的力量,启迪学生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学校坚持不懈推进马头琴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与推广,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编印了马头琴校本教材,并将马头琴纳入三年级必修校本课,全面普及马头琴教学,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

三、节日课程实践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国人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髓,是每个炎黄子孙不能割舍的家国情怀。学校以传承节日文化为根本,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个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为代表,建立了中华传统节日课程体系,用最亲近生活的传统节日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社团课程提升传统文化

学校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设葫芦画、掐丝画、国画、剪纸、陶艺、武术、围棋、戏曲、马头琴、葫芦丝、竹笛、国学、书法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社团课程,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活动课程拓展传统文化

学校在大型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舞蹈《跃然书简》、经典诵读《读中国》、马头琴表演《万马奔腾》等已成为经典节目。体育节上,武术社团的表演带给全校师生视觉的震撼,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经典魅力。学校举行“春节剪纸艺术展”、“学经典、树美德、扬家风、行孝道”红领巾故事大赛,定期开展“舌尖上的美食”、“诗词百味”、“戏腔端午”、“奇妙的绳结”、“漫步古诗苑”、“戏曲进校园”、“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丰富了教育活动内容,提升了教育活动内涵,同时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以传承。

“童心向党 筑梦启航”文艺演出

体育节——武术表演

六、研学课程体验传统文化

学校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乡俗文化探究、非遗文化体验等主题,开发了辽沈战役纪念馆、㟷山烈士陵园、葫芦古镇等文化研学课程,有计划地开展研学活动。每年清明,学校组织学生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英烈精神。六一儿童节,带领一年级学生到㟷山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每年四月起,学校组织学生分年级来到葫芦古镇,参观中国关东民俗博物馆,感受民风、民俗、民生、民情;参观葫芦文化博物馆,在各种各样的葫芦艺术品中感受烙画、雕刻等工艺之美;体验手撕画、扎染非遗课程,让孩子们在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辽沈战役纪念馆“清明祭英烈”活动

塔山烈士陵园新队员入队仪式

葫芦古镇非遗文化课程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新时代新文化的基石。学院附小将持续聚焦“双减”主旋律,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一如既往地为学生搭建传统文化的学习平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的方方面面,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播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以“匠心”精神传承经典,用优秀文化浸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