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面塑
中国的面塑艺术渊远流长。早在汉朝,一些宗教活动的供品中就有用面捏成的牛、羊;姜子牙用捏出的面人去打仗的神话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今,面塑主要是作为一种工艺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
我们学校也有面塑社团,一开始进了房间,我就发现柜台上摆着许多做好的面塑作品,有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关公关云长、蘑菇屋、豆芽熊、航天飞船、海陆空军人等作品,各个活灵活现!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然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老师一边指着PPT一边说着,“今天我们来捏小兔子。”课堂上,我们和老师一起先将白色放在手上揉搓(防止面团裂开),捏成一大一小的两个圆球,小的做兔子的脑袋,大的做兔子的身子;把白色面团放在手掌上,用另一只手掌斜面搓成水滴形,红色面团照白色面团那样也搓成水滴形,重叠在白色水滴上,做兔子两个长长的耳朵;用黑色面团揉成小圆球按压后,做小兔子的眼睛,并用剩余的红色面团做小兔子的三瓣嘴;给小兔子戴上黄色的小围脖,点缀蓝色的小扣子,再用白色的;用粘土做小兔子的两条小胳膊与胖胖的小腿。接着,在小兔子的面前做一个小蘑菇。用红色面团先揉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用手凹出蘑菇顶的洞,再用白色面团揉出一个小圆柱与红色蘑菇顶黏合,最后在蘑菇上点缀黄色的小圆点,哈,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就出现了。
半节课过去了,我完成得比较快,所以老师又走到我身边。问:“你想不想再制做一只斑点狗?”我点点头答应了。老师便拿出一盒面塑,我先拿起白色面团,揉搓后分成三个面团。“取其中一个,揉成球状。”老师一边给我示范一边说。接着,我又从第三团白色面团中取一小部分揉成椭圆状,并用工具压出他的嘴巴,在嘴巴上方画出一条线,将其分成两半;再将黑色面团取一小点,捏成圆状压扁,放在两拌嘴上,把鼻子贴合在脸上,用手按压贴合处,使它更自然;再取出一小点红色面团,揉成椭圆状按扁,用工具在表面画一道线粘贴至嘴巴里面,再做出他的眼睛、耳朵。接下来就要做身子了,我拿出第二团白色面团,揉成水滴状,剪出后腿按压平整。可我怎么也做不好,要么就是两腿不平行,要么怎么也不像,我甚至要崩溃了,想要放弃。就在这时,老师走了过来。用大手盖着我的小手,拿起剪刀,在面团上咔嚓两刀,再修整一下,就好了。“你看,像我这样再修整一下就可以了,你再试试吧!”我重新把面团揉好,像老师那样咔嚓两刀修整一下也做好了。接着用剩下的面团做出前腿、尾巴、脚掌,贴上黑色的斑点,一个全身雪白,长长的黑耳朵,两只乌黑的大眼睛,身上长着黑色的斑点的小狗就做好了,仔细一瞧好像一位小绅士!我望着自己做的面塑,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面塑要经过捏、揉、压、搓,用不同的手法配上需要的材料以及细致的观察,才能变得栩栩如生,真是美妙的面塑。而且通过面塑社团的学习,我发现自己不仅动手能力,颜色搭配能力,鉴赏理解能力增强了,还让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无穷,对非遗文化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成都市华兴小学 陈齐源 指导教师:廖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