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发布时间:2022-12-26 14:18: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杰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在有关地方主动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荐的基础上,遴选12个市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沈阳市位列其中。

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包括天津市、辽宁沈阳、浙江杭州、浙江宁波、福建龙岩、江西抚州、山东济宁、河南洛阳、湖南长沙、海南三亚、四川广元、宁夏银川12个市。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沈阳市将以幸福教育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为根本,以“双减”试点为牵动,以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优先发展、立德树人、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的思路,系统探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到2025年基础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基本建成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高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沈阳范本。

——实施党建引领提升工程。开展党建领航攻坚行动,出台沈阳市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完善学校党组织书记培养与教育机制;建立“党建+”工作模式,把党建全方位、全过程贯彻到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党员教师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建品牌创建行动,选树一批特色鲜明、效应明显、群众满意的党建品牌,建设“少年党校”,建立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在高中阶段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和主题党团课。传承红色基因行动,建设一批具有沈阳英雄城市特色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开发红色精品校本课程,打造红色经典线路。思政育人融合行动,到2023年建成1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基地,评选50个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基地和300节思政精品课,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达到80%以上,每年评选10名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打造思政课名师。

——实施立德树人强基工程。五育并举育人形成新体系,健全培养教育、实践行动、督查考评新机制,建立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新模式;开展常态化体育项目日常训练、年级比赛、课堂比赛等活动,探索高水平体育团队人才跨市域和区域招生、小初高中衔接培养模式,举办沈阳国际青少年赛艇邀请赛;建设各类艺术项目特色高中;培育100门市级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打造新模式,建立全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数据信息分析系统,综合开展防控工作,实现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年均下降1%以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每年提高3至5个百分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新突破,建立学生在线心理档案测评系统和心理问题大数据预警系统,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和跟踪服务制度,全面实行入学心理测试机制。学生心灵健康工作构建新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有机统一的培育和践行体系,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机制。

——实施优质资源扩增工程。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展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建设攻坚行动,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60%以上;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堵点疏通行动,全面补齐学校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质量,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100%;到2025年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70%,实施“职普融通”计划,推进普通高中学生随意愿向中等职业学校流转;推进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达到100%,组建跨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联盟。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取得新进展,创建300所新优质均衡示范校,新增3至5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特色普通高中;到2023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73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45所。集团化办学质量实现新提升,实施集团化办学全优领航工程,建立集团名优校长工作坊、名优主任工作坊、名优班主任工作坊制度、集团学校“资源蓄水池”,推进名优教师跨校区走班制,建立市直属普通高中联盟和县域普通高中联盟。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教师蓄水池”、“周转池”,深度推进教师交流。建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行动,启动乡村学校综合提升行动。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打造新模式,开展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标准化建设,配建智能化教室、配置课程体系、配备教师团队,实施“点单式”选课,开好面向“一老”的公益讲座和面向“一幼”的实践课堂。

——实施“双减”试点落地工程。建立培训机构监管机制,健全高中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制度,探索建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遴选、引进、评估、退出机制,建立常态化校外培训广告排查清理机制。构建高效作业管理机制,实施作业管理“减无效作业、减考试压力、减家长批改作业负担”行动,开展作业管理“三强化”行动,即强化教研指导、强化全程管理、强化家校共育。推进课后服务提升质量,建设全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学生选课、教师管理、监督评价等功能一体化管理;开展常态化寒暑假托管服务,推行个性化课后服务,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深化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筑基提质”行动计划,聚焦学校教学,做优课程、做优改革、做优质量。

——实施办学活力激发工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自主办学机制实现新优化,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实行年度计划、审批报备和清单管理制度。学校办学特色建立新载体,建立学生精品社团评选推广机制,打造“人人进社团、校校有精品”的社团活动新局面,开展星级社团评选大赛,打造一批星级社团。建立中小学校园文化评选大赛机制,推动全市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育人方式创新打开新局面,普通高中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设立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试点基地;对接高校专业设置,丰富体育、艺术、小语种等人才培养项目,探索特长学生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模式。

——实施师资队伍提升工程。建立教师队伍动态补充新机制,实行基础教育学校面向综合类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职业教育学校面向社会招聘技术技能型人才,采取面试前置的招聘教师新模式,形成教师动态补充新局面。开展各学段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提升专项行动,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占比达到8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占比达到15%。建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新模式,开展师德师风大培训大讨论活动,出台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举办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及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实施体音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定期开展全员思想政治轮训、岗位大练兵。建立教师待遇保障落实新举措,实施教师薪酬待遇保障项目,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补贴政策。建立书记校长队伍建设新体系,完善学校党组织书记培养和教育机制,建立校长培养培训机制。

——实施数字赋能推进工程。建设智慧教育支撑体系,推进中小学校5G全覆盖建设,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高速宽带网络,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建立教育部门首席数据官制度,普及中小学校首席信息官。建设智慧教育应用体系,推进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建成沈阳“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支持教育教学全过程应用服务。建设课程资源供给体系,建设综合课程、主题课程等跨学科、融合性课程,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实现区域全覆盖和优质资源共享。到2025年制作精品示范课例3000节。实施特色发展引领行动,打造一批教育信息化发展特色区域和示范学校,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机制。

——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教育评价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规范学校考试行为,严格控制考试难度,规范考试次数,纠正“变相考试”、考试成绩排名等行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新机制,围绕学生学业增值发展、课业负担、体质健康、幼小衔接等重点领域,借助大数据手段,在全市学校抽取不少于总量5%的样本,实时监测并定时发布反馈。对基础教育学校、校长、班主任和教师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优秀学校、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评选新机制。

——实施教育生态优化工程。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新格局,组建100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打造互通互联家访新格局,通过见面、视频、电话等方式,征集“家访手记”典型案例,实现家访率全覆盖。校园安全管理实现新突破,实施智慧安全校园建设,学校安全防范重点部位和区域全部设置电子巡查装置、紧急触发与现场告警装置,中小学校园安全防坠装置建设全覆盖。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强化校园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效能。都市圈共建共享打造新局面,与都市圈其他地区共建幸福教育文化联盟、优质教育资源联盟、研学教育实践联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教科研协作联盟、教师成长共同体,共办幸福家园绘画比赛、校园足球赛、美好家乡创意大赛、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等活动。(文/ 辽宁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