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教育问题 培育优质教师队伍——锦州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2-12-15 14:10: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杰

乡村教育是党和国家新时代的一个工作重点,要办好乡村教育,师资是关键,必须把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培育乡村教育大先生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锦州市聚焦乡村教育实际问题,加快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外驱生态,激发教师内驱动力,着眼教师素养提升,使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着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营造良好外驱生态,破解教师“不愿去”问题

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教研水平、教师成长的“大差距”现象,是制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软肋”。为破解教师不愿“下乡”这一难点堵点问题,锦州市教育局启动振兴乡村教育新举措,“特岗计划”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城乡交流”创出师资培优的新渠道。营造良好的外驱生态,走出教师不愿下乡的困局。

高位统筹建章立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制定了《锦州市关于实施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选聘、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使教师交流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出台了《锦州市集团化办学方案》,促进了校际均衡发展。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统一教职工编制标准。市县两级政府及编制部门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实行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在总量范围内,依据学校规模变化适时调整,切实保障教育教学的需要。

拓宽新教师补充渠道。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通过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重点师范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年轻教师,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从2007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校一名大学生’”到“特岗计划”,截止到目前,锦州四个县共招聘特岗教师2000余人,缓解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结构性缺员问题。“特岗计划”的实施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

持续推动优秀教师交流。各县(市)制定切实可行政策,将在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在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中,要将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经历作为重要的评选标准之一,保证了教师交流工作的持续推进。十三五以来,共交流校长320人、教师2360人,教师交流创出乡村教师流入的新渠道。

规章制度创建良性外驱生态,确保了广大教师能够真正“下得去”,促进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均衡配置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提升教师内驱动力,破解教师“留不住”问题

乡村教师“下得去”,更要“留得住”。这是乡村教育长效发展的基石。锦州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的讲话要求,注重创建完善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为教师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努力满足农村教师发展的需求,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吸引力。

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为了让乡村教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锦州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以往乡村教师条件艰苦、晋升机会有限,“吓跑”了很多来乡村任教的教师。2018年起,锦州市启动了乡村中小学教师一级职称满10年晋升高级工作和农村教师差别化补助工作,形成越是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越高的局面。4年来,共4119名乡村教师评上副高级教师,政策迅速落地,提高了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和工作回报率,也给乡村青年教师鼓足了干劲、带来了希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需要情怀,需要坚定。为了让乡村教师扎根乡村这片教育沃土,锦州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深入开展,赋能乡村教师的自觉成长。

认真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政府、学校和社会联动的师德监督制度,健全师德失范行为监测报告机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评选表彰工作的首要条件。创新师德教育,给予乡村教师人文关怀、人性关爱,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发挥榜样引领效应。为了增强社会对乡村教师工作的美誉度和认同感,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荣誉奖励,在每三年一次的教师节市级表彰中,规定乡村教师受表彰比例不低于40%。发掘塑造扎根农村从教的先进典型,树立了黑山县英城子小学教师张立城、北镇市富屯乡石佛小学教师周占怀、义县七里河初级中学教师何少钦等一批农村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做有标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讲好师德故事,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努力营造重德养德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这几年,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一批热爱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的乡村优秀教师逐步成长起来,他们成为乡村教育的精神灯塔,照亮着乡村孩子成长之路,照耀着乡村教师奋进之路。

着眼教师素养提升,破解教师“教不好”问题

乡村教育的优质发展关键在于队伍的可持续成长,针对乡村教师工作队伍视野不宽、成长乏力的问题,我们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抓手,以全面培训、抱团成长、搭建平台为路径,拓宽乡村教师的视野,在格局上改变老师们的看法,让教师愿意去钻研,去探索,从而破解“教不好”的问题。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为了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我们构建起三级培训体系。首先增加培训经费对乡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共投入培训资金1000万元,培训教师30000余人次,班主任5000余人次。其次实施名师培养计划。举办骨干教师培训、“名家讲堂”和“教师论坛”活动,建立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51个,建立专家型校长工作室10个。通过名师工作室的交流研讨活动,深化与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沟通,取长补短,在名师引领带动中提升乡村骨干教师的研究力、思考力、教学力。最后注重新教师培养,通过青蓝结对进行一对一帮扶,引导青年教师确定发展规划,了解乡土文化,增强归属感,在人文关怀中使其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了不断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8年,锦州市启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联盟,全市100所优质学校与县、乡 所农村学校组成发展联盟,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开展校际交流和送教下乡活动,对偏远学校实施立体式、全方位帮扶,并通过教师兼课、中心校带村小,以及线上共研等方式实现共享、共学、共进。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为了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依托教学技能练兵、教学竞赛等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连续两年开展了“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全员参与”的教师教学大赛,“以赛代训 以赛促学”,比技能、展士气、促成长、提质量,有力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共有1500位乡村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育教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开展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遴选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点燃一批又一批奋进有为的青年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梦想。几年来,170名优秀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2名中小学校长被评为省级专家型校长和骨干校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锦州市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能够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文锦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