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做好锦州“双减”工作的“加减法”

发布时间:2022-12-12 14:53: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苑广亮 | 责任编辑:曹杰

中国网讯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锦州市委、市政府把落实“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一号工程”,遵循“积极不激进、求快更求好”的总体原则,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推进,奋力攻坚克难,做好锦州“提质增效”的“加法”和“减轻负担”的“减法”,让“双减”在一“加”一“减”中切实走进千家万户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调查显示,全市高达97.59%和97.71%的学生及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锦州作业管理经验在教育部交流推广,校外培训机构减负及整治工作信息30条被教育部简报转发。

一、注重高位推动,凝心聚力打好“双减组合拳”

(一)加大工作统筹力度展“高度”

成立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局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教育、卫健委、公安、市场监管、人社等25个部门为成员的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部署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纳入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为全市“双减”工作明确奋斗目标。成立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表、细化路线图、对标任务清单,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

(二)构建配套支撑体系瞄“精度”

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锦州市“双减”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举措、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同步工作推进,各部门制定了关于课堂教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维稳、课后服务、资金监管、广告管控、消防安全等配套落实措施,在确保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设计了“自选动作”,确保“双减”工作各项任务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构建校内校外全覆盖、全链条治理有效支撑体系。

(三)提前预防化解风险提“亮度”

建立了“双减”“日报告、周分析、月研判”的“双减”维稳工作机制,严格落实3×7×24值班值守制度,全天候无死角监测网上敏感舆情,切实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目前未出现不稳定现象。制定了锦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依法依规严厉打击“黑班”、“打游击”等“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积极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转换工作岗位,全市80名来自校外培训机构的优秀教师已被选拔录用到公办学校任教。同时,注重发挥市教育局“两新”组织行业党委和市民办教育协会党委作用,通过举办百人誓师大会、召开圆桌座谈会、组织力量开展自查自纠等形式,积极推动疏导思想、指导机构转型转行和平稳退费退出等工作,提前预防化解“双减”工作风险隐患。

(四)健全督导问责机制强“硬度”

让督导“长牙齿”,聚焦“双减”关键环节紧盯不放。市委市政府督导办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双减”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督导。各县(市)区和市政府督导室将减负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及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频次、费用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将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和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重要内容,对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开展专项督导。

(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换“角度”

完善协同机制,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成长预期,达成学生减负共识。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宣传机制,做好“双减”政策解读、树立正确育人理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并及时传播本地本校采取的实际举措让广大家长放心、安心、舒心。市教育局与市妇联联合举办了落实“双减”工作暨锦州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站与社区家长学校对接启动仪式,强大本市家庭家教家风教育阵地力量。联合市卫健委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全面提升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推动构建“互联网+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在打造“两微一端”家教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发挥“锦州智慧教育云平台”优势,打造“学生发展指导”“空中课堂”等栏目品牌。锦州教育网开设的“家教课堂”专栏,累计推送家庭教育指导文章300余篇。

二、注重立德树人,减负提质夯实“学校主阵地”

(一)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显“温度”

稳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强化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巩固优质均衡发展成果。目前,全市各地中小学共成立了100个教育集团,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100%。以赛促训,举办了全学段、全学科、全员参与的“脱颖杯”“智慧杯”“新星杯”、“大练兵”等教师教学大赛,为教师赋能,提升教学技能。为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解决校内“双减”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签订“双减”——“六保证”承诺书,全市2.1余万名中小学教师全覆盖。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引领学校在教研、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各环节精心研磨,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解决中小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问题。扎实开展学期初巡查视导工作,“把脉诊断”日常教学常规行为,切实加大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力度。定期对各地各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进行评估。

(二)提升作业管理水平保“适度”

市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五要”和“七不”,明确管理方向。注重精细高效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建立了“三本”“三关”作业管理制度,打造了自有电子信息作业资源库。2021年10月初,正式上线应用大数据作业监管平台系统,全面铺开中小学生作业情况的科学化、精准化管理。同时,完善作业监督体系,组建18个作业监督管理工作群加强作业监管,提升作业管控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家长对本市作业管理工作满意率达到97.71%。《辽宁锦州作业管理初显成效》文章在教育部五项管理专项督导快报刊发,作业管理经验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交流推广。

(三)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拓“广度”

结合实际情况落实“一校一案”,全市352所中小学共研发近50门课后服务课程,实现课后服务5+2(每周五天、每天至少2小时)100%覆盖,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达到了预期效果。发挥本市红色资源优势育人作用,多次组织了80多所市县乡村“一体化发展”联盟校的1500名师生参与的大型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先后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北镇庙和医巫闾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创设了独具本地特色的“校内暑期托管+校外研学实践”的锦州路径。假期期间, “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家庭式“项目化”研学实践活动盛大开启,辐射近2000个家庭、4000余名学生,形成了“小手拉大手”共同感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强大精神力量的良好风尚。市教育局与渤海大学联合开展“青耕辽宁·筑梦童心”关爱留守及困境学生“云支教”活动,84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寒假期间为全市2419名留守及困境学生开展了多元化的线上义务课业辅导、德育教育和心理疏导等。中国教育报以《锦州:让红色教育真正“红”起来》为题,对锦州市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活动情况进行了整版报道。

(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耕“深度”

全面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试管理,改进考试方法,提高命题质量,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切实降低考试压力,通过评价导向的转变,助推正确成才观的形成。坚持“五育并举”,启动实施了锦州市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并以此撬动评价制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克服学校在办学行为中短视化、功利化现象。

三、注重严查严打,科学治理树立“校外培训新标尺”

(一)开展校外专项治理亮“态度”

多元共治,高效推进。教育、市场、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在中秋、国庆、元旦等节假日和周末、寒假等重点时段,综合“地毯式”排查、突击检查和定点抽查等多样形式,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机构20553余家(次),对167家违规机构进行了“黑名单”公告、责令停止办学等处理,119家“黑班”被依法取缔。全面排查清理违规培训广告,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3948人次,清除违规广告898个,全地区校外培训违规广告得到有效治理。特别是今年3月中旬疫情防控形势又趋复杂严峻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防指办关于“所有校外培训、教育咨询、托管服务机构(含看护班、自习室)一律停止线下培训活动”的规定,市教育局抽调31名机关干部联合相关部门组成包保小组对包保机构进行每日巡查,确保各个校外培训机构在“双减”背景下不扯疫情防控“后腿”。假期期间,组织以“强化培训监管 守护快乐假期”为主题的“监管护苗”专项行动,有力有效地保证了全市中小学生度过了一个平安、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二)规范办学培训行为爬“坡度”

严格规范审批,保证见底清零。自2020年8月开始全面暂停审批新的校外培训机构。通过组织机构举办者恳谈会、“一对一”约谈等形式宣讲政策,引导培训机构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培训业务转型向艺术教育、劳动教育、托管服务等领域发展,并发挥成功转型案例模范带头作用、总结案例成功转型经验,平稳有序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截至去年12月中旬,全地区448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清零。严格资金监管,实施“电子眼”监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预收费资金以银行托管、缴纳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加强监管。监管银行提供资金为每家机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助力“电子眼”监控。与市信息中心合作建立全地区校外培训机构和托辅机构在线监管平台,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各机构视频监控联网,目前已有189家机构实现“电子眼”监控。

(三)加强正向宣传引导增“维度”

充分利用锦州日晚报、锦州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锦州发布、锦州教育微信公众号、锦州教育网等本市媒体和各校宣传阵地进行多层级、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在寒暑假、国庆等关键时间节点发放《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布消费提醒,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引导家长合理安排校外培训,及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举办面向锦州全市师生、家长开放的“减负提质多措并举 教育生态持续向好”的“双减”工作成果展,以实际成效推动自觉落实,形成家校社共建共享的良好校外培训市场消费环境。“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在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辽宁日报、锦州发布、锦州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发稿640篇,发布小视频52部;网上“双减”内容点击率76万余人次;编发了43期《锦州市“双减”工作简报》和43期《校内“双减”周报》;30条工作信息在《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载。

(四)构建日常监管体系持“力度”

用“三个加强”推动形成监督闭环。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市民办教育协会号召各机构规范办学行为,巩固“双减”成果。加强联合检查。全市各级教育、市场、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5+2”“白+黑”“明察+暗访”工作模式实施常态化监管巡查,加大查处力度,对于违规违纪校外培训机构露头就打,绝不手软。加强网格治理。依托本市网格化综合治理管理机制,构建了覆盖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外托管机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日常监管“无死角”。(苑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