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校园,道路长且宽 浸润在校园里的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29 16:34: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指出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部分。将“文化自信”写进课程标准之中并且位于核心素养首位,足以表明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都包含文化,都是文化发展的载体。但是,要想让学生理解、热爱中华文化,建立自觉、自信的文化意识,开发和融合传统文化于课程中无疑是一种路径。为此,成都市龙泉驿区灵龙小学校从传统工艺烙画出发,以“武术”强身健体为辅,连接具有本土特色的“川剧”,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引领下,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烙画:以火为墨绘经典

学校的特色烙画在区域内享有美誉,有市级课题《客家烙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在研,相关区级课题已结题,并且成功参与了省级课题《客家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在2020年龙泉驿区庆祝第三十六个教师节的艺术工作展示坊中,“灵龙烙画”作为区域特色获得了区人大、区政府、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以及市区两级业内专业人士的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成都大运会来临之际,灵龙娃们都摩拳擦掌。“烙笔生花”,正是对师生们的作品最好的诠释。除了考验技法的烙大运,也有酷炫的多材料结合的“炫”大运。灵龙娃们用大胆,创新的笔法,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大运成都。大熊猫、客家建筑、足球、体育馆在他们的笔下都熠熠生辉,活灵活现。

武术:以武会友扬国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国粹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武德教育、弘扬尚武精神能让青少年在习武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身心得到良好的滋养。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武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优秀文化遗产。

武术教育能强健学生体魄,传承中华文化;武术教育,能坚韧学生意志,发扬尚武精神。为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022年4月,龙泉驿区武术协会走进灵龙小学,为“龙泉驿区武术文化传承基地”授牌。通过武术三字经从小培养孩子们崇武德、尚武义,在习武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坚定文化自信。

川剧:以技服人演百态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是非遗传承中一块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2022年5月20日,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主办,四川文产非遗专委会协办的“川剧进校园”活动,走进灵龙小学,给师生送来了一场川剧盛宴。

为了让广大师生更直观地了解川剧艺术的表演内容和表现形式,专家们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和展示川剧技艺。专家们高超深厚的舞台功底,优雅婉转的唱腔,传神精准的身段,无不展现出深厚的艺术修为,赢得全场师生阵阵喝彩。优秀青年演员还指导灵龙小学川剧社团的孩子们舞长轴,加深了孩子们对动作的了解。一系列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弘扬了戏曲文化精髓,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孩子们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也在小学生心里播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非遗进校园,道路长且宽

2022年9月26日,学校举行了主题为“共创文明城,传承天府韵”的开学典礼暨非遗进校园签约仪式。省川剧院的老师“变脸”一步一换,引得孩子们啧啧称奇,惊险的“吐火”表演更是热度无限;可可爱爱的“熊猫杂技”,让我们看到熊猫骑独轮车、单手侧翻……又勇又萌;省武术协会冠军级运动员带来了“兵道”“醉拳”,霸气侧漏间行云流水……灵龙娃娃们也表现不俗,川剧身段、亮相、唱腔,武术套路、剑术……一招一式都透出“专业范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在非遗传承上,我们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自而求索”的反思觉悟;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魄力;更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付出精神。学校开展的多次文化活动标志着非遗项目长效入驻灵龙校园,也标志着学校“艺体涵养人生,足球承载梦想”的特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这些传统文化的浸润,让孩子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成都市龙泉驿区灵龙小学校 朱雪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