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故事|岐山一校教育集团校长张凌:教育践行者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2-11-02 15:08: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张凌校长在三所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学校里讲述着她坚定、执着的教育故事。从皇姑区西部薄弱的淮河小学,提出“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培养目标,得到国家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到与共和国同龄的宁山路小学首次提出“至远教育”,推动“至远课程”在全国教博会上大放异彩;再到一校五址的万人学校,岐山一校教育集团确立“博雅+”新型办学理念……张凌校长在启程、知行、修远的过程中吸固纳新厚植学校文化,在和教师、学生、家长同行中不忘初心坚守教育情怀,她用行动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书写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诗篇。

image.png

担当——就是努力把学校的发展当作最高的荣耀

2012年8月,张凌再次走进了她从19岁就开始从教的宁山路小学。六年来,她传承发展宁山路小学国学特色,提出“至远教育”办学理念。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五育并举课程为依托,与宁山教师团队共同构建、研发了 “至远校本课程”。七大类37本校本课程材料,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参与“国展”。“翰墨飘香传文化,北回归线展芳华”,该课程被推广至广东、江苏、吉林、甘肃、新疆等地。

image.png

2021年8月,带着责任与使命,张凌走进岐山一校教育集团。作为集团的领路人,她最先思考的是百年名校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于是,从“博雅”到“博雅+”的新型集团化办学理念形成了。她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以常态化治理方略作为基础,实施“条块并举、纵横贯通、统分结合”的策略;以静态治理为源头,创设两阵垒台,九大中心扁平化管理,项目式落实的办法;以动态治理机制为根脉,引进第三方智慧平台,通过协同机制、复盘机制、互通机制统筹内部资源。于是,集团呈现出以智慧化驱动促进学校再发展的新态势。

image.png

责任——就是努力把教师的成长当作最大的荣幸

每一所学校都有她独特的文化,每一位老师都有她适合的角色。把老师们培养成我们和他们期待的样子,这就是校长最大的荣幸。在淮河小学,每学期听课上百节,做专题报告,亲自上引路课,带领学科组长备课、听课经验交流……她从理念引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生共进、文化共建等方面对学校“阳光教育”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三年来,在各级督导视察中和淮河小学独立现场会的承办中,自信已经深深植根在淮河小学教师的心里。在岐山一校,她提出了“相同的舞台,共同的未来”的发展愿景,探索构建“和而不同,共同发展”的教师共同体,在充分尊重各个校区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形成了博雅+和合(焕新)、博雅+契合(乐真)、博雅+融合(惟美)的价值整合和逻辑自恰的共享理念群。岐山一校教育集团打造“月亮树”品牌项目,以建设去个体化的“岐山学院”和建设去中心化的“教研书院”,让每一位教师在遇见光、追逐光、成为光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image.png

使命——就是努力把学生的成长当作最高的荣誉

在全面落实“双减”的进程中,张凌校长明确提出“双减”落地四个维度,即:双分优化的格局、打破分数的茧房、跨越教室的围墙、逾越传统的鸿沟。在四个项目落地中,她创新作业管理模式、更新作业设计思路、优化作业实施策略、转变作业评价方向,实现作业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构建了“课程不止于课堂,学习不止于教室”,以艺术课程、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体的两级三层课程框架;发起了致力于学习空间的变革与重组;打造了由家长、老师、学生自由组建的,以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建构家校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的完整学习生态圈的创意社区。(图文/苑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