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川大会五洲,谊通校友联四海 川大举行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会议

发布时间:2022-10-31 15:24: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李科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国网10月31日讯(王李科)“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作为国家、社会、个人的文明之源、前进之地、求知之所,大学承载着国家、民族、个人的根本精神追求和价值向往,校友则是作为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其自身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滋养与助力。有着126年历史的四川大学,一直秉承着“与人民同甘苦、与祖国同命运、与社会同进步,让优秀成为习惯、让责任成为动力”的办学传统,为国家、社会培育出不少骨干人才,更涌现出不少各行业、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川大人”的身影履迹五洲四海,校友会遍及寰宇海外。

10月28日,正值成都暖阳和煦,丹桂留香的深秋时节,在四川大学展业大厦101会议室内,伴随着轻快明亮的暖场音乐萦绕四周,500余位校友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济济一堂,共赴一场热烈而隆重的校友盛会——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进一步凝聚校友力量,提升校友工作质量,该校举行了“四川大学2022年全球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会议”。此次会议,来自天南海北的校友与因疫情无法参会的校友们通过云端连线共同分享各自的研究领域、兴趣爱好,以及在国内外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在欢声笑语的畅谈中传递着校友的深情厚谊,在热情洋溢的交谈里感受着时代的美好变迁。与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校友总会会长李言荣来到现场发表讲话,与校友代表们共叙岁月美好,共同聚心汇力,建言未来。

短短半天会期,川大校友代表们倾听了四川大学2022年度校友工作报告,观看了校友制作的相关报告视频,为四川大学各方面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在会议现场,充溢着浓浓的老川大情怀,以及对接下来学校工作的全面规划和布局,共汇海外八方校友之力,为助力四川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近500名川大校友线上、线下集聚一堂

汇聚新时代四川大学冲霄奋起的磅礴力量

金秋十月,天晴气爽。10月28日上午,一场有温度、有情怀的四川大学2022年全球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会议在成都举行。大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500名川大校友集聚一堂,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同凝聚起促进新时代四川大学昂扬奋进的时代之音。

“那一年,他们风华正茂,沐浴着如海师恩、同窗情深;那一年,他们依依惜别,满怀梦想,踏上新的人生征途……”当日,川大校友们重回成都,再聚母校,在会前的相聚中,眼神里满是兴奋,话语里饱含深情——那是对川大的热爱与惦念,更是对成都这片“第二故乡”的期许和构想。

“线上、线下的各位校友们,大家上午好!”当作为会议主持人的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伟向校友们道出久违的问候时,该校举行的这场全球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会议,也向海内海外展示着凝结全校师生和所有校友力量的“川大精神”赓续不绝,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汲取时代精华而垂范久远。

126年一路繁华相伴硕果累累

川大已建立105个校友分会

“过去的一年,我们克服了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波动带来的影响,全体校友和母校共同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川大学外联办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陈森在作《四川大学校友总会2021-2022年度工作报告》时介绍道,四川大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10万在校师生,百万毕业校友的“大家庭”。为了做好各地各行业校友的联络和服务工作,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校已经建设成立了65个地方校友会,11个海外校友会和29个行业校友会。该校希望各地校友都能广泛紧密联系在一起,关心和支持年轻校友们的成长,在母校“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共同推进校内的师生和校外校友的发展,融合校园内外文化,共同筑起校友和母校之间的情感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该校沿着“文优-理进-工改-医强”的学科发展路径,着力建设特色学科,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了14个重点建设的学科群,启动了“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同时,该校积极参与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完成了儒藏全书的编撰,牵头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汇聚到了学校,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了来自川大的智慧。在该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学校面貌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新增校舍30余万平方米,集中改造了老旧学生宿舍32栋,校园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学校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优美景区和学术圣地。

截止目前,四川大学93个专业入选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和挑战杯竞赛当中,获得的金牌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本科生的深造率超过了55%,一大批川大学子的身影出现在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最美大学生的领奖台上;教师团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近年来新增了数位两院院士,两位文科杰出教授,在校的高端人才指数超过了600人。

“一路繁花相伴,硕果累累。”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大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总体成效显著,位居国内高校第一档;泰晤士全球大学排名川大首次进入196名,一年内大幅度提升超过200位;在建党百年之际,该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今年9月,四川大学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更是全面开启了新时代的奋进历程。

校友代表现场精彩交流分享

将与母校携手并肩砥砺奋进新征程

“凝心聚力,共筑校友经济新篇章”,在校友代表交流发言环节,四川大学81级化学学院校友,山东鸿坤集团董事长王琦感慨道,“我们川大青岛校友会成立于2009年,秉承‘团结、感恩、互助、共赢’的宗旨,围绕青岛市政府对高端医疗和高端教育等领域的强烈需求,依托母校的学科优势,作为我们强大的后盾,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和联合各方力量,借力川大青岛研究院,坚持为校友公司和有创业想法的校友,持续的提供行业内乃至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源整合,落实李言荣校长提出的‘当好搬运工’,以此实现教育、母校、校友会、社会四方共赢。”

“校友们,大家好。今天很荣幸代表北京校友们来到母校……”该校94级华西医药学院校友,北京医科校友联谊会秘书长白云昇在作题为《感恩母校深情 拥抱美好明天》的发言时表示,北京校友会将传承华西文化,弘扬川大精神,立足北京地区的优势,努力宣传母校的文化,以传承母校精神作为该校友会的精神内核。“未来是现在的延续,过往岁月留存的过往,是岁月留存的礼物,有了这些可喜的改善和突破,我们相信在校友总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校友会将昂然奋进,活力迸发,一定会迎来新的更快更有力的发展。”

“很高兴和川大全球校友们一起在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共谋母校未来发展。”该校79级化学学院校友,全球创联代表,海纳同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吕蔺强在作发言时表示,6年来,全球创联三大平台和地方创联旗下的平台公司在投资孵化服务校友的企业达到了上千家,行业覆盖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大健康、电子信息、大文创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指导、金融支持、资源连接、人才引进等方式,为校友企业赋能,帮助了大量川大校友企业的项目和学校转化的科研成果落地,为母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着力量。”

同时,四川大学89级法学院校友,成都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叶浪;该校03级高分子学院校友,深圳市智纤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曲云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校友会秘书长、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该校14级化学学院博士选调生,共青团广西玉林市委书记邓承梁;该校85级水利水电学院校友,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胜,分别作了题为《紧贴母校脉搏,努力构建以互助为核心的价值认同》《踔厉奋发,携手中瑞,纳高科技之百川》《齐心聚力,共谱华章》《扎根基层,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数据创造价值 让“祥云”跑赢“乌云”》的精彩发言。他们通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交流分享,彰显出川大校友们以实际行动将校友工作真正融入学校事业发展全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璀璨一面。

预计出资1个亿为母校捐赠修建化学楼

校友将继续在各项事业中诠释“川大人”的初心

一个个“高精尖”项目落地见效,项目建设效益不断释放出向上力量;一个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加快转化……剪不断的母校情、忘不了的成都情、放不下的家国情,在新时代各项事业振兴发展的主战场,到处都有川大校友们的身影,他们用行动展现着“川大人”的情怀、诠释着“川大人”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校友,这次重回成都、回到母校,看到了一处处令人欣喜的变化,让我深深觉得现在是川大发展的大好时期。”借由本次大会的契机回到“第二故乡”,令王琦感到十分振奋,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川大学青岛校友会致力于引进川大优质教育资源,潜心助力青岛人才培养,“接来下,我们将预计出资1个亿,为母校捐赠修建一栋化学楼,助力母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饮水思源、树高寻根,身处各行各业的川大校友们心系母校发展,助力成都振兴。四川大学文旅康养校友会会长陈先德在文旅康养领域,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向记者介绍,四川大学文旅康养校友会是四川大学校友总会批准,依托四川大学商学院等,携手行业专家、资深学者、实力企业家、专业服务机构等自愿组成的行业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该组织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川大精神,通过文化旅游、美食养生、艺术修心,倡导科学品质生活方式,为校友提供文旅康养服务,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希望汇聚各方校友力量,搭建起文旅康养资源整合营销创新发展的更大平台。” 

“此次回校,我为母校取得的各项成就感到欣喜与自豪。”现任瑞士中国瑞中创新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智纤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曲云鹏虽然长期在祖国南方以及海外工作,但他与母校、与成都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身为四川大学瑞士校友会会长的他告诉记者,新冠疫情初期,川大瑞士校友会,作为瑞士仅有的两个高校校友会组织中的一员,与联合国中文书会、瑞士中国科技学人协会、各大学联、各大同乡会向北京、成都、武汉等地捐献了珍贵的防疫物资,在联合国、瑞士华人组织机构间树立起了川大更好的形象。“无论校友在什么地方,都是母校培养出来的。祝愿我们广大校友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报团取暖,汇集各地优秀力量,实现新的突破。”

“分享校友在不同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交流每位校友的成就和发展,是我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伟告诉记者,“希望广大校友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