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忠诚之警 砺实战之兵 为平安辽宁建设培养一流的公安专门人才——辽宁警察学院“非凡十年•教育巡礼”

发布时间:2022-10-27 11:01: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image.png

历史,在时光卷轴上铭刻每一个非凡的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过去的十年,辽宁警察学院圆满完成“专升本”的办学层次跃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公安教育是特殊的行业教育,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辽宁警察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与部属公安院校相比,还是跟省属先进公安院校相论,都存在着难以追赶的差距、苦于看齐的缺憾。然而,学院锚定发展目标,奋力争先进位,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无论是回应社会的期许,还是干出自己的精彩,一行坚实的足迹已深深印在前进的路上。十年来,辽宁警察学院紧紧依托“铸魂”“铸剑”“铸艺”三大基础工程,强化政治引力、提升教育活力、壮大发展张力,在新征途路上,擎旗奋进,一路荣光。

image.png

铸魂:不舍初心、不懈使命、不竭忠诚

辽宁警察学院始终坚守 “政治建校”这个“根”与“魂”,调准标尺、调高标杆,关键问题动用关键招法,把立德树人作为主线,因事、因时、因势潜移默化、守正创新。

抓住发展节点,因事而化,以德立人。辽宁警察学院党委始终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根本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围绕“专升本”之后思想再刷新、“生转警”之前信仰再导航,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专业课程为辐射,在课堂教学中讲透忠诚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忠诚行为追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始终,铸牢学生忠诚警魂,牢记从警初心。

抓住平台支点,因时而进,以德立识。高扬红色文化涵育,激活红色基因传承,在宣讲平台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研究会,在全省建立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43个校局合作思政实践基地。搭建互联网+党建微信平台,以“微党课”激发价值追求、以“微话语”创新思政模式。在活动平台上以“忠诚课堂”“英模课堂”“行走课堂”等思政课堂为载体,组建警歌嘹亮合唱团等6支特色队伍,将思政教育融入育人的全过程,教育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建功新时代。

抓住践行基点,因势而新,以德立志。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把持久的实践活动集聚成思政的“强磁场”,让学生带着任务深入基层去实习,每人在校期间至少参加20周公安一线随岗实习和不低于1次的大型安保任务。通过实践活动强化思想砥砺、培植作风养成,在“教、学、练、战”中打牢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奋楫扬帆,辽宁警察学院史因此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章节。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有的面对枪口,毅然决然将鲜血融入赤诚;有的面对歹徒,无所畏惧把危险留给自己;有的面对洪流,挺身而出以生命筑就平安。他们不仅是辽宁警察学院的骄傲,更是忠诚的血脉、信仰的基因。为此,新生开学第一课,总是请英模走进课堂,采用体验式、情景剧等形式,以铸魂、淬剑、逐梦来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使命担当传承好。

image.png

铸剑:对接实战、融入实战、满足实战

盘点辽宁警察学院非凡的十年,需要从两个视域来考量:一是为何铸魂?二是怎样铸剑?前者决定着初心信仰,后者体现了使命担当。由此进一步追问,辽宁警察学院在忠诚铸魂的前提下,又是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把剑铸成一种力量、一种品牌、一种风格!

——以剑的力量凝聚人心,涵育养成。通过持续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警察职业精神明显加强,岗位适应能力逐渐提高,专业技能显著提升。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48%,学生总体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6000余名学生先后在各类大型安保活动中得到锻炼,荣记公安部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辽宁省公安厅集体三等功1次,大连市公安局集体三等功1次。毕业生中涌现出二级英模王大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孙晓翠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以剑的品牌振奋人心,超越自我。两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学院代表队两次荣获团体一等奖,辽宁警察学院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等多项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65项。马克思主义学院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生特警方队先后荣获省、市党建工作先进品牌。学院先后荣获雷锋式学校、雷锋式集体称号。成功举办“扬帆起航”“七月放歌”“走向辉煌”“光辉历程”等大型文艺演出,“警歌嘹亮合唱团”参演作品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参加“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首届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人民网予以报道。

——以剑的风格鼓舞人心,满足需求。学院已建成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公安部训练科技应用研发中心、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中国民航空中警察训练基地、辽宁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并承担公安部外警培训任务,年均完成全省入警训练、晋升训练、警种训练等万余人次,共为全国公安机关培训警务实战教官1200多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培养教官300余人。

铸艺:时代必然、实践必要、法治必需

如果说忠诚“铸魂”是先决条件的软“输入”,实战“铸剑”是不可或缺的硬“输出”,那么,“铸艺”工程则是贯穿输入与输出的中间“载体”。

集成实战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学院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构建了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主干学科为特色的学科专业格局。坚持“人才全面发展+公安实战需求”的“双轮驱动”战略,全方位融入“实战”元素,开展实战化改革,学院10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中,有6个专业获批国家和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省部级以上一流专业超过60%。增加实验实训比重,构建公安专业见习、课程实验实训、集中警务实践、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六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案例教学、虚拟仿真、线下模拟、线上推演、现场教学、实战课堂“六融合”实战化教学方法。采取“实情、实景、实战、实兵”考核,技能类课程实行红蓝对抗、执法过程实录的考核方式,逐步形成了不同专业特色的“全过程+多载体+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学院17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

适应实战需要,强化师资力量。强化“中共党员、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三重身份,加强“金专、 金课、金师”三重比例。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培养,初步形成了以学科专业带头人领衔,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结构渐趋合理,素质优良,能教善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启动实战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公安一线人才,派出教师到公安一线挂职锻炼和警务实践,通过外引内培,现有专任教师262人,其中正高、副高级职称人员127人,占专任教师的48.8%;博士、硕士占比78.2%;教师每三年到公安一线任职半年的专任教师占比 82.5%;共引进公安一线人才 36 名,选聘驻校教官 65 名,兼职教官 89 名。十年来,有12人次获“省部级教学名师”奖;13人次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一等奖9项;多人次在省、市普通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奖。2022年学院在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拓展合作时空,创新育人模式。自觉提升站位、自信放远目光、自主推动创新,与省公安厅、各市公安局实施“联合制定招生计划、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联合安排警务实践、联合落实就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实践教学环境一体化、教师教官队伍一体化、科学研究方向一体化”的“四联合四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围绕标准对接、项目链接、课程衔接的现实需求,采取学院教师与公安机关实战专家“双向交流”模式,把基层的实战经验引入教学,又将院校的前沿理论带回基层,共建共育一体化战略格局,形成警技互补、警风互学、警务互帮,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校局合作联合育人”辽警模式。

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步伐。为用而研,用足资源。学院建有“辽宁省社会治安风险管理研究基地”“公安部科技应用研发中心”等部省级科研平台5个,智库2个。拥有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整合研究力量,密切跟踪国际警务科技发展前沿,围绕社会治安防控、警务大数据应用、打击新型犯罪等方向开展研究攻关,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53项、市厅级项目242项,科研经费突破2600万元,多项科研成果获得部省市级奖励。学院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十年筚路蓝缕,十年风雨兼程。大思政成为提升向上向善的能,大实战成为凝聚向心向内的场,大教改成为助推向前向远的势。循着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我们发现——这十年是个关键的时间点。面临建设一流公安本科院校的“关键一程”,只有坚持忠诚育警、实战砺兵,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这十年也是一个关键的空间点,高校建设已从加快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转型的机遇。时空的坐标,就这样让辽宁警察学院廓清当下,构思未来。

image.png

仰望党旗,十年镌刻忠诚;凝视警旗,十年披荆斩棘。一支让党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预备队伍正在集结——过去、现在、将来,无论何时,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辽宁警察学院,正以一种坚定的政治立场、坚韧的精神力量、坚实的发展步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站位一流、对标一流、争当一流”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