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外语学习的讨论还应该回到教育层面上来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 作者: 罗容海 | 时间: 2022-09-29 | 责编: 曾瑞鑫

近日,教育部网站对“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引发广泛关注。答复显示,目前外语课时占比为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答复认为,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事实上,这样的一个答复态度,在教育部每年的答复意见中,都会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反复呈现。比如2017年教育部就曾在答复中提到:“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亟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提升国民外语能力,需要我们围绕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改进中小学外语教学,推动外语考试改革。”再比如2021年的答复:“中小学阶段学习外语,从学生自身发展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种交流工具,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从国家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随着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日益频繁,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更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

可以说,教育部层面对于外语学习的态度是明确且一以贯之的。一直以来,对于外语学习的讨论一直存在,反对的声音也年年都有,有从素质教育角度来提的,有从减负角度来提的,有从教育效率和教育方式角度来提的,这些在教育教学层面内的讨论,其实一直都在改进。只要是从教育层面的讨论,哪怕中高考加分减分,也都是常态。这对于外语学习如此,对于语文以及其他学科学习也是如此。但如果受到非教育因素的影响,讨论就很容易“出圈”。比如这一次答复的建议,是建议加强语文学习,降低外语学习,这就让关于语文学习和外语学习的讨论都超越了教育本身。

事实上,外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学习,是一种交流沟通工具的学习,是古老而经典的一门学科,更何况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就像教育部年复一年的答复一样,不应该存在疑问。近年来,受到经济发展、疫情、地区冲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成了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初呈现,未来会怎样,的确引人担忧。

但教育作为面向未来而教的领域,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依赖,更应该是价值的坚守者,保持着眼人类未来的定力。而且作为正在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国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国拥抱全球化的决心从未改变,中国开放的大门也永远不会关上。所以关于外语学习的讨论,大可不必想方设法使之成为敏感话题,还是回到教育教学的层面上来认真讨论为好。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研究员 罗容海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