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45万吨/年 川大学子为绿色低碳发展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22-08-17 14:26: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李科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国网8月17日讯(王李科)环境污染问题历来受到大众关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雾霾天气等一系列现象表明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正严重影响着人类未来生存。8月17日,记者从四川大学获悉,日前,由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组成的固碳“盈”家团队开发了双碳战略下可盈利的CCUS固碳技术,以此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这项研究利用烟气中二氧化碳矿化处理电石渣,同时生产高价值轻质碳酸钙化学产品,以此实现二氧化碳矿化减排、固废无害化处理、高值化学品生产三重意义。”该项目负责人张童阳向记者介绍,该团队成员在参与一线生产过程中发现了烟气直接排放的问题,之后早期技术人员曹永达、褚关润、喻树楠将技术迭代至三代成套装置,后期技术人员王彦、周昶安、张童阳完成了项目建设运行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固碳“盈”家团队于2021年3月去往西昌,跟进万吨级试验运行试验。在第三方考察、专家审核下,万吨级二氧化碳矿化脱硫渣装置通过了48小时连续稳定试验,为团队技术的落地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在覆盖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XPRIZE全球碳捕集大赛学生组中获得了中国赛区TOP10的奖项。

“由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成本高,且工业领域CCUS减碳需求逐年增加,但国内外现有技术手段很难抵消固碳成本,尚缺乏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全链条,从而增加了工业领域相关企业的负担。”张童阳告诉记者,该团队曾多次深入位于乌海、西昌的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目前,此项技术能够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45万吨/年,处理固废7.81万吨/年,新增收益580万元/年,相当于种植5540棵树、保护8160平方米土地。”

目前,团队成员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达6篇,并作为主要发明人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件,其现有客户包括鞍钢集团、中国石化、中广核、中国能建和蓝鼎环保等。“我校的这项碳捕集矿化技术,就是瞄准能源低碳发展与固废治理的重大需求,以经济低耗的电石渣二氧化碳矿化减排协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目标,研究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共性基础问题研究、关键设备开发、过程系统集成和工业试验,为二氧化碳大规模高效低耗矿化利用奠定基础。”据张童阳介绍,“这一项目还将角逐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