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学校应做出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2-08-01 16:21: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2021年7月,“双减”政策从万众期待到落地实施,转眼一年,这股教育的春风在神州大地全面推行实施,减负提质得到全社会认可,“双减”成效得以显现,但我认为,“双减”后,学校还需做出一些改变。

改变育人观念。学校应该与时俱进,深刻领会“双减”精神,与“双减”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丢掉“旧思维”“老框框”,摒弃“题海战术”“唯分数论”“打时间仗”“考试论英雄”等观念,重新审视教育初衷,树立“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评价”的观念,开齐开足上好课程、积极推行课后服务、加强师资培训等,做到减负不减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改变课堂架构。“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多年的教育口号,“双减”后,提升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改变课堂“随意性”“满堂灌”“本本主义”等陋习,既要精炼教师课堂语言,又要科学组织教学,还要推行探究合作、拓展延伸、思维培养、表达训练……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通过校本培训等提升课堂驾驭能力,还要精心备课,优化课堂各环节设计,让课堂40分钟紧凑、高效,把知识讲透,把能力提升,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主动提升”。

改变作业设计。多年来,学生作业设计布置存在机械重复、应试教育明显、以“册”为本不加筛选等弊病,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严重削弱学习积极性,让很多学生“累倒”在作业旁。归根到底,是广大教师没有“备作业”的习惯,一味地用“练习册”“资料”让学生刷题、练题、做题,做了很多无用功。要改变老套路,学校要组织开展试题研讨,引领教师认真审视自己的作业布置,少布置不加选择、滥竽充数的作业,多布置一些“量少质高”“拓展延伸”“实践探究”的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空间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培养学生作业兴趣,提升学生作业效率。

改变社团活动。长期以来,学校重“统考”科目而轻艺体,重“分数”而轻实践,导致非统考科目若有若无,甚至被占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双减”明确要求课后服务要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要结合实际,尽量设计出门类齐全,涵盖学生兴趣的各种社团,建好场地,选好师资,确保时间,让学生找到喜欢学校、爱上学习的理由,让学生都能有一门或多门能力特长,从而点燃学习兴趣。

改变评价方式。“分数评价”是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的一贯方式。学生天性不同,禀赋各异,他们各有各的特长,有的记忆力不强却能歌善舞,有的领悟能力不快却创新十足,如果总以分数论“英雄”,对这些学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特长湮灭,沦为“陪读生”。为此,“多元评价”“等级评价”“过程性评价”成为“双减”后一致认可的评价方式。学校必须探索“多一把尺子”“多一个维度”“多一种标准”评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甚至多个引以为傲的优点,让他们在道德品质、爱好特长、学业成绩、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抬得起头”的地方,才能让学生阳光自信,健康成长。

“双减”后,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中走出来,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学校必须做出应有的改变,才能适应教育新形式,才能让“双减”落地落实,收到预期效果。(眉山市洪雅县教育和体育局 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