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西南民大将把若尔盖站建为国际知名的科研平台

发布时间:2022-07-18 14:37: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李科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国网7月18日讯(王李科)盛夏的若尔盖大草原,繁花盛放,处处呈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观。近日,从美丽的大草原传来好消息——在位于阿坝州红原县的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举行的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若尔盖站”)发展研讨会上,借力科技部批准建设“若尔盖站”这一东风,西南民族大学决定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将“若尔盖站”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平台。

建平台、强服务

“若尔盖站”将被打造成服务国家战略的亮丽名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科司、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承办的此次会议,吸引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科技司、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阿坝州人民政府,红原县生态环境局、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以及“若尔盖站”三家依托单位(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四川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会。

“‘若尔盖站’的获批建设是我校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掀开了新的一页,对于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玉彬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若尔盖站”的发展历程和西南民大给予该站建设的相关支持措施。“‘若尔盖站’大力开展生态草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积极推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双碳’战略提供了智力支撑,对我校履行新时代办学使命,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扎根基层服务祖国大西南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玉彬表示,西南民大将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建平台、聚人才、抓转化、强服务,重点开展青藏高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着力将“若尔盖站”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平台,打造成辐射青藏高原、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的又一典范和亮丽名片。

“作为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若尔盖站’深度整合了国内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的优势资源,有效服务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为构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民委教科司二级巡视员安燕表示,国家民委将进一步加大对“若尔盖站”的建设支持力度,强化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作用。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阿坝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白玛措表示,“未来我们将加强与‘若尔盖站’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阿坝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阿坝州生态草牧业发展。”

四川新增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专家现场调研对“若尔盖站”建设建言献策

在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宣读了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有关通知后,随着“若尔盖站”在会上揭牌,标志着四川新增了一个重要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同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四川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等共建单位的相关代表及专家在会上就“若尔盖站”未来发展规划和具体建设实施方案作了交流发言。通过交流总结出来的结论——“‘若尔盖站’将通过瞄准国家、区域发展和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努力打造成为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野外站,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支撑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获得大家一致认同。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前往位于瓦切镇日干乔大沼泽的“若尔盖站”高寒湿地综合观测场,对综合观测场内设置的高寒湿地水、土、气、生长期监测平台,以及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研究平台所涉及的试验设计、监测项目和仪器布置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专家们在现场还围绕“若尔盖站”如何进一步完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加强“若尔盖站”基础研究、凝练研究领域与方向、提升我国生态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助推“双碳”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建成后将成为首个内陆湿地碳汇监测点

为全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当日在“若尔盖站”还举办了以“‘双碳’目标、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为主题的“西南民族大学第六届青藏高原论坛(红原)”,与会的专家和师生们就湿地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样地和综合观测场建设、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四大类要素长期观测方法与技术、“若尔盖站”湿地碳汇监测平台建设、若尔盖湿地国家公园建设、高寒湿地草地资源可持续管理与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全球变化影响的日益加深,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若尔盖站”的建设和发展中,一定要让“若尔盖站”这一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依托12个国家生态站进行碳汇立体监测科教基础设施建设。这12个站中包括了8个森林站,4个湿地站。其中湿地站中有3个是滨海湿地站,只有“若尔盖站”是唯一一个高寒内陆湿地站。“若尔盖湿地站碳汇立体监测一旦建成,将成为首个内陆湿地碳汇监测点,也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湿地碳汇立体监测的标杆和示范模版。”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杨敏告诉记者,“它不仅能为红原县、阿坝州、四川省以及全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实测数据和科技支撑,也将为国际碳卫星提供地面验证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