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以“四结合”为着力点,提升思政课育人“四个力”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晓麒 | 时间: 2022-04-08 | 责编: 曾瑞鑫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三年以来,思政课建设发生全局性和根本性转变。高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让思政课堂有温度、让授课语言接地气、让教学内容引共鸣,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的引路明灯和精神食粮。

结合学生成长需求,提升思政课育人的亲和力。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和思想的迷茫,思政课要从讲述大道理向解决小问题转变。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家都“躺平”了我还要继续努力吗?大学时期应该谈恋爱吗?怎么克服社交恐惧?毕业了是去创业还是求职?……诸如此类的大学生学业、生活、恋爱、职业等多种困惑需要有人给予他们帮助和启示,思政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成长需求,才能在思政教学中找准切入点,让思政课堂启迪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触动学生灵魂,提升育人的亲和力。思政课教学要在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学生“痛点”,对症开方,让冰冷的灌输转换为温暖的关怀,让无聊的说教转换为有趣的互动。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意义,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理论引导,更要在课堂外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切忌照本宣科式的教书和上传下达式的育人。教书和育人的相融合体现在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充分信任和对思政课的高度认同上,思政课应成为大学生的人生信仰课、心理疏导课、成长规划课,思政课教师应成为大学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心灵导师。拉近学生与思政课堂的距离,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夯实铸魂育人主阵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前提保证。

结合经典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育人的感染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把红色故事、英雄故事、励志故事、榜样故事、传统文化故事等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述,提升思政课育人的感染力。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要将经典的中国故事和晦涩的理论难点相结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要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承担校内外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学习和讲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传递时代价值,增强育人实效。新时代的大学生生逢盛世,是肩负重任的强国一代,不仅要让他们理解和感知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所经历的苦难辉煌,更要让他们领悟和认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将经典中国故事搬入思政课堂,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讲得有意义,让学生有体验感、参与感,才能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外化于行。用经典中国故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引导他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应有之义。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政课育人的吸引力。社会实践是行走的思政课堂,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服务大众。思政课教学应与学生专业、党团建设、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育人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成为社会实践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把青春之歌写在祖国大地上。社会实践内容既要和思政课程相结合,又要充分发挥学生所学专业特长;既要以国家发展为导向,又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既要以生产劳动为基础,又要以当地资源为承载;既要以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为任务,又要以塑造大学生自身价值理念为目标。日前,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主动承担责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充分支持,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将基本原理转换为生动实践,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思政课教师要持续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让学生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抓手,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和特色环节。

结合国际国内大势,提升思政课育人的说服力。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思政课要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核心,不断增强育人说服力,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在变局中保持定力和清醒,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由此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思政课教学既要以详实、具体的数据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以鲜活、典型的事例让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局,要在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对比中把中国的制度优势讲清楚,在英国脱欧的影响发酵中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讲透彻……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要求,随时更新授课内容,做到常讲常新、常新常讲,不断提升授课说服力,让学生既解惑又解渴。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形势、把握规律,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立足国际国内形势,同现实紧密结合是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必然要求。

作者:刘晓麒,副教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