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中国故事丨苏卫晗: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悠长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左希 | 时间: 2021-12-23 | 责编: 罗天林

没有一种成长像生命成长那样,如此复杂多变、难以琢磨。梁启超先生著《论幼子》:“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直言告诫: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处在时代洪流当中,每一个人和他成长的环境自然而然的被放置在天和地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过去和未来之间。

对于青岛这座城而言,1952年是长河奔腾的一息:是年,上海、青岛、天津三市棉纺锭数量占全国的64%左右,“上青天”的美誉传遍全国;5月,中国第一个潜艇基地在青建成;7月,国产第一台蒸汽机车组装完成并试运行;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于当年9月落成,位于百年欧式建筑群中的湖南路3号。

湖南路3号,最早是俄罗斯人建的一座独体二层楼房,1945年以后是美国海军司令部子弟小学。跟随着时代变迁,这个集合了俄式、美式和中式建筑风格的独立院落,历经百年,打磨出迷人景致。

院外高大的法国梧桐连成绿色长廊,大树巨如华盖,早期的万国建筑毗邻左右,步行400米即是海边,收拢百年来的潮涨潮落,涛声鸥鸣。

在这间院落里,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故事就像沙滩上贝壳,捡也捡不完,数也数不清,随光阴流转,岁月更迭。

2007年3月,作为新一代园长,苏卫晗走进了这座绿树掩映的古旧院落,梦境般斑驳的树影、踩上去嘎吱响的木楼梯,不由她不思考:这座幼儿园有着如此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时间沉淀,如何能让它在传承中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走出一条康庄大路?

时间冲刷下的吉光片羽

苏卫晗将目光朝向了园区的历史档案,她要在一个个鲜活案例中找线索。通过大量的走访和问答,苏卫晗一次又一次地将时间跨度拉长,拾纳那些振翮于红瓦绿树间的吉光片羽。

1962年,湖南路幼儿园的老园长遇到了“新难题”,全园直接负责幼儿教育、生活、保健的12名工作人员中有7人在一年内休产假,偏逢当时是全日制寄宿,幼儿24小时都在园内吃住生活,在岗的人员就从洗衣、理发、洗澡、剪指甲一肩挑,不间断地保育教育140多名幼儿。“无比的热爱、全心全意的付出、对幼教事业的忠诚,完成了在困难时期看上去难以完成的任务。”

1982年,亦北和哥哥从湖南路幼儿园毕业。长大成为当地电视台播音员的亦北记忆中的幼儿园时光是模糊的,又是幸福的、美好的:那间宽敞洁净的教室里,静静地摆放着一架琴,每当琴声响起,孩子们就唱歌、拍鼓、跳舞,老师会把每个孩子的被褥掖好,哄大家睡一个香甜午觉。

代表国家队出战国际跳棋公开赛的李琼敏是湖南路幼儿园2005年毕业生,令他记忆最深刻,也是塑造他最多的是当年发起的“棋乐无穷”游戏,老师们搜集、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棋,除了跳棋、围棋、国际象棋,还有卫生棋、进餐礼仪棋等。正是在这样的指引下,李琼敏对小小的棋子产生出兴趣,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在湖南路幼儿园的教职工看来,每一个从院子走出去的孩子,都会经历长长的时间轴后,长成他们该有的样子。翻开厚厚的学生档案和信件,仿佛预见到一盏盏长大后的笑颜,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人民警察,有的成了知名建筑设计师,有的走进学院成为教师,有的驰骋绿茵担当足球运动员……一些毕业生将子女后代送入湖南幼儿园,三代同园。

寻访到一个个故事,翻新出一张张旧照片,岁月带着余香传递到苏卫晗手中,她深刻地感受到:幼儿教育,扎根于过去,更无限指向未来。好的幼儿教育,蕴藏人生果实的奥义,影响人的一生。

教育,以未来为始,再回到当下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弥补性,它要关照到每一个人,教给他们如何做人,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而不是非要教一个人成功,成为天才,它告诉孩子要找到自己的热爱,无论是作为探险家、运动员、厨师、摄影师,或是那些新诞生的职业。

苏卫晗看见了那个精神意义的存在:一所真正的幼儿园,一定要预见孩子的未来,为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做准备,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促发内生动力,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比装满孩子的大脑更加重要。

湖南路幼儿园流淌着历史的光华,蕴含着在地的风貌。约翰·多恩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除了从“附近”寻找答案,苏卫晗将目光投射到更远方。

在对全球各地学前教育发展变迁以及当下教育做比对后,苏卫晗相信,中国需要新型人才,一种更有创造力、冒险精神、更具适应能力、聪明又受过良好教育的时代公民。要培养这样的新型公民,需要从幼儿园开始施行新的教育方法,而幼儿教育就生长在我们自己的土壤之中,赓续的文化基因和厚植起的文化自信,会帮助孩子融入未来的全球化变革。

2008年起,苏卫晗确立了“小公民教育”研究课题,将“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做准备,为家长的科学育儿做准备,为教师的事业拓展做准备”作为办园宗旨,生成了一系列园所升级、团队管理、课程构建、家校共育、社区建设的有效措施,确立了“家园携手,播种希望,公民教育,赢在未来”的教育特色,支撑起“整体视角下的幼儿教育”发展之路。

只有从全生命周期的视野来聚焦幼儿阶段,基于一个完整未来公民的角度去寻求发展规律,去想象和思考人们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时,他是怎样的状态,呈现出什么样的身体、心理素质,以怎样的价值观去应对工作和生活,然后,再回到幼儿教育这个阶段,以有温度、有人性化的方式做设计,支持孩子未来的发展,才会保持敬畏心去看待未完全展开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育是一种未来教育,幼教从业人员更多是要去关注未来,关注当今时代的发展,知道孩子们下一阶段需要什么,去好奇以及想象孩子将来要面对的世界和生活是什么样子,去思考现在教的东西,在未来孩子的生命中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有故事,教育才会有能量

“从未来回到当下”,确立了这样的教育大局观和“小公民教育”特色,苏卫晗要破解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去成就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

苏卫晗明白,幼儿教育是一个高度知行合一的工作领域,不是单需要一个会照顾孩子的人,也不是单需要一个会教授知识的人,而是要与教师自身的生命体验相关联。

幼教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本身。一方面,苏卫晗引领全园教师从“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用“儿童情感”体验人生,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在园内推行“幸福5+X活动”,建立一个幸福工作室、深入一次谈心活动、举办一次文体活动,完成一次心理辅导、阅读一本好书,再将面向教师举办的社区教育指导、爱心献血等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归入“x”,塑造师德品质的同时,增加教师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只有教师幸福了,才能教出幸福的孩子”。

“在希望每一位教师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之前,一个幼儿园所要做的,就是把教育者引领到恰当的位置上,给他们提供实现美丽教育梦想的平台。”苏卫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湖南路幼儿园将“做中学”、“玩中学”作为园本研修活动的特色,一步步形成了ESP课程开发模式,即通过体验(Experience)、感悟(Sentiment)、实践(Practice),让教师积极投入到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中,优化一日活动,提升专业能力,促动园所管理体系的重建和升级。

逐渐地,教师们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在日常发生的教育故事中,积累起教育直觉和敏锐,借助撰写观察记录、教育叙事和随笔、论文梳理等方式,在真实的细节中认识儿童、解读幼儿教育,以成长型思维理解现状,并把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孩子。

苏卫晗说:“我们的老师大都是师范毕业,求学时获得过国家补助,我们不能愧对这份职业。”老师们经年累月利用工作之余,把只言片语,灵光一现记录下来,不断地写作,不断地输出,文字组织不行,就请文字专家帮忙润色,“在文字组织方面,我们肯定是不行的,但我们干事行呀。《领航时代小公民》作为园所共创的第一本书,是对我们教师队伍整体认知的提升,这种将实践转为理论,实践和理论不断印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成长的过程。”

在苏卫晗的示范引领下,湖南路幼儿园又陆续编辑出版了《为孩子一生幸福做准备》、《家园携手成就时代小公民》、《小公民教育课程》、《园长教你80款折纸翻绳游戏》等行业丛书,将教育思考、教学实验和故事诉诸文字,帮助教师获得“生命在场”的体验,在这个过程里面找寻自我、实践自己的教育思考。

除了学术牵引,倡导叙事,湖南路幼儿园还强调成员的自主管理,尊重个人的完整性,激发全员的拥有感和自主性,克服在生存发现期、稳定期、试验期、自我怀疑、平静淡定、保守期、消极回避期等各个时期可能遇到的问题,鼓励教职工带着情感、需求和意志进入到工作中,把工作场所发展成个人感受到幸福的成长空间。

在园区管理制度基础上,苏卫晗对数十年延用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梳理、简化,形成“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以《湖南路幼儿园管理手册》一套行之有效的约定,给教师和团队更多留白。

如今的苏卫晗带领百余名教职工建立起多个园区,融合特教与早教,并且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20余所幼儿园结对帮扶,运用网络互动、送课等形式,将安全健康、科学育儿等内容惠及更多家庭。一批又一批的“湖幼人”从这间院落走出去,担当园长、执行园长、教研主任,到更多地学前教育阵地上开枝散叶。

18年过去,苏卫晗所在的湖南路3号院外葱茏林荫,越发繁茂。

这些文字编织成的叙事结晶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湖幼人”行动的北极星。“不知道接下来往哪走的时候,我们就从身边的故事里找答案。”苏卫晗说,一个好老师,要乐意从小孩子的观点看世界,终身不倦地去观察、记忆儿童的天真感情、对人的态度的敏锐感受,进而给孩子一个人性化的、有温度的成长空间,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全员互动,构建教育场域

幼儿教育为孩子们所准备的,是一口“心灵之壶”。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他是学习多元的知识或适应未来的能力,都离不开对于自我的认识。而认识自我,就是为心灵造一个壶,让一切能力与智慧的源泉都能被稳稳接住。

孩子们认识自我的方式,是从认识周遭的一切开始的。

幼儿园里不仅有教师,还有卫生保健人员、保洁人员、食堂采购、安保人员……作为幼儿园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需要成为有力的课程资源和教育互动构件,这种互动是教师和孩子的互动,是孩子之间的互动,也是与周围一切人的相处互动。

园中的人,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场域。那些真挚朴实的热爱,藏在无数个细节里。

进入湖南路幼儿园需要测量体温,保安师傅手中的体温计却与众不同——外面穿了件红色的“小毛衣”。原来,有的孩子不喜欢测体温,门卫老师就亲手给体温计设计缝制了一件可爱的毛外套。

后勤教师、清洁工、厨房人员都参与到全场域互动中来,在苏卫晗园长看来,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是在教研,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孩子建立在这些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愉悦的安全环境,让孩子们不会害怕犯错。

周围人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说了什么,传递了什么信息,重要的是怎么做。越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强,可以很迅速地模仿成人的行为。

在湖南路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尤其是实习教师,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同事的“夸一夸”,每一次小的进步和创造,都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和鼓励。而这些被看见、被认可、被激励也将随即传递到孩子们那里。

一名教师最大的智慧,就是能够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就是所谓的“择宜”能力。“择宜”也就意味着教育情景当中没有最好,只有最恰当。教师能拿出相对完整的时间和得体的反馈,去观察、支持、陪伴孩子的成长,促进孩子有意义习得的发生,反过来,孩子也容易沉浸在阅读、游戏和探索之中。

湖南路幼儿园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实验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等称号。2021年,苏卫晗作为“山东省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人选”唯一的学前教育代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学习结束后,苏卫晗又将新的理念和收获与团队分享,自主生根,不断开启新的教育实践。

“每一个人的进化都与幼儿园的生长息息相关。做适合幼儿的教育,就要立足于儿童的视角,带着赤忱的热爱和智慧,在一块石头间看到美丽的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塑造高尚的灵魂。”苏卫晗说。

湖幼小镇,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生活

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什么样的环境和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持续探索与表达?在“玩”这件事上,湖南路幼儿园可是一个69岁的“资深玩家”。

延续湖南路幼儿园场景创设的游戏传统,苏卫晗系统性开创了将游戏和情景模拟融合的“湖幼小镇”——一个让幼儿体验真实社会生活的微型社区,打破年龄为界的班级限制,在混龄教育和混合式学习中释放天性,在游戏中发展小公民的社会性素养,涵养孩子自主、自信、关爱、互助、合作等品质。

整个幼儿园像一座小镇,被区隔成若干区域,孩子们自主选择,有的模拟家庭做饭的场景;有的变身小建筑师,用积木拼出自己眼中的风景;有的担当医生,为同伴问诊看病;“警察”帮助市民找寻丢失物品,“快递员”和门卫老师配合,为货品更快抵达而奔忙,“记者”关注实时动态,传播新闻,倡导公义……形成一个现实社会的迷你翻版。

湖幼小镇中有一座剧场,孩子们负责剧场的演出、运营和推广。当天上演的剧目是《国王减肥记》,孩子们从道具、服装、剧本对话要一样一样地“操心”。围绕故事的核心情节“减肥”,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孩子们关注到运动话题,同时也谈到了营养均衡,健康饮食,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被串接起来,孩子也习得了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内容。

小镇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区域的设计,都蕴含着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目标。例如,“大带小”游戏中学会谦让、互助和分享;“万能仓库”游戏利用问题设疑,激发孩子寻找替代物和敢于尝试、乐于创作的潜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试错是孩子游戏时重要的权利,只有尝试了,犯错了,才能够理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这里,孩子是“小镇”的主人,他们自由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这期间,好奇心、想象力、专注力和内在的秩序感,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一个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力,而拥有了充足的内力,才会通往未来的路,才能通往幸福的路。

通过“玩”,让孩子直接感知与亲身体验;通过“说”,让孩子学会精炼、精确、精致地表达;通过“记”,让孩子学会运用符号发展抽象思维;通过“展”,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在不同年龄段孩子相互的角色扮演和游戏中,逐步增加自信、勇气,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力量,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他人。

湖南路幼儿园倡导的小公民教育以陈鹤琴先生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理论基础,以做人为基点,以培养良好社会品质为中心,重视幼儿自主、平等、关爱、诚信、友善、合作的现代公民素养培养,为孩子的终身幸福作准备。

除了湖幼小镇,湖南路幼儿园还有一些特色课程和项目,包括了生命自然教育、节气与传统文化、海洋探秘、小小社会人、好家风代代传等,通过了解文化、习俗、诗词、食育、手作,让孩子乃至家庭从中获得成长。

采访结束时,看到两个坐秋千的孩子在互相提问:为什么梧桐叶会从绿色变成黄色?为什么知了不见了?为什么我们会换牙?

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正是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开始的,幼儿园不是告诉孩子“正确答案”的地方,而是启发孩子在接触周围人、自然、游戏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怎么回事,在逐渐长大的时光中找到自己,在人生如寄里寻出答案。(文/左希 图/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