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农村应当发展“为生活而教”的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作者: 李新玲 | 时间: 2021-11-29 | 责编: 曾瑞鑫

中青报客户端北京11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新玲)农村教育不应该照搬城市化的“应试教育”、不应该走单一的“升学主义”道路,要发展“为生活而教”的素质教育。这是今天在北京发布的《乡村教育新观察——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报告(2021)》(简称《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观点。

《报告》指出,在我国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农村教育下一步如何发展,需要厘清“后普及教育阶段”农村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仍面临着城挤乡空、大班额、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短板、留守和流动儿童教育保障、区域间教育不均衡、中职教育发展滞后以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稳定、保障差等系列问题。

《报告》对“十三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概况进行了全面扫描。本书作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提出:应该以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实施面向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教育为抓手实现乡村文化和乡村社会的恢复重建。

发展“为生活而教”的素质教育是将学校的教育目标从“达到一定标准测试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对学生及其社区的经济和社会福祉产生积极的影响。”实施适合农村青少年成长需要的植根乡土的教育、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

近些年来,许多县区将乡村学校纳入美丽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使乡村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地农村创新型的小规模学校,也做出了多样化的探索,优秀的案例层出不穷。例如,浙江缙云县“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通过改造校园,改革乡村学校课程,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内在的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和校长队伍,立足乡村与本地文化结合,实现了让孩子就近“上好学”,共享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

此《报告》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时代公益基金会联合策划并组织专家团队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