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钟晓彬名师工作室共学:设置具身学习新场景,探讨课程新模型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11-25 | 责编: 曾瑞鑫

文物的价值远不止于历史、艺术,还隐藏着当时的高科技。当古代文物遇见一群孜孜以求的物理老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探索故事?11月24日,青岛市钟晓彬名师工作室成员相约青岛实验初级中学,以《文物中的物理》一书为共学主题,举行了一场独属于物理教师的阅读主题工作坊。工作坊通过即兴互动、小组协作、检视阅读、实物研究、可视化设计等学习方式,将思维训练、快速阅读、共学共创有机结合,探索跨学科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青岛实验初级中学阅读空间

本次阅读工作坊邀请青岛市教科院课程中心章鹏主任、青岛市教科院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孙泓老师作为课题顾问,由一方读书创始人左希担任阅读引导员,青岛实验初级中学提供阅读空间和智库支持,通过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点燃物理教师们的“心火”,让文物在物理中活起来。

立足物理课堂,探索学科融合与实践

作为青岛市钟晓彬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钟晓彬老师认为工作室的使命在于建设一个学术研究共同体,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本次的阅读书目《文物中的物理》由钟晓彬老师筛选推荐,他说“我们需要立足于学生原有认知和课堂实践,关注学生物理思维发展,推动教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丰富教师对教学教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探索与发现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青岛市钟晓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钟晓彬(左)

据悉,青岛市钟晓彬名师工作室成员皆是来自于岛城各学校的物理老师,以物理学科人才培养为核心,在青岛实验初级中学钟晓彬老师的主持带领下,工作室已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将充分发挥工作室主持人及其联盟的改革创新、示范引领、指导学习及其辐射作用,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兴趣点燃心火,让阅读充满力量

《文物中的物理》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出版图书,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念祖。在阅读引导员左希的引导示范下,参与教师们以“开始圆圈”的方式破冰,借助名词物化、角色引入等方式,打开思维。

工作坊开始圆圈

唐三彩、青花瓷、金缕玉衣、三星堆青铜面具、兵马俑……一件件文物的名字成为教师们的“行动代号”,从文物到古董,老算盘、收音机、洋瓷碗这些近现代的老物件更是勾起了老师们的共同回忆。工作坊以抽选古币的方式进行团队分组,借助设计团队LOGO和名称的形式进一步打开思维。“赞颂”、“时光机”、“临安壁”、“醉里挑灯看刀”、“梅花”、“火箭人”,一个个出其不意的名字成为小组的代号,引发工作坊成员们一连串的遐想和讨论。

工作坊小组协作

新颖别致的团队协作形式,让成员们迅速进入学习场景。青岛实验初级中学的王璇老师非常喜欢这样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小组名叫临安璧,团队LOGO的灵感来源于是鱼肠剑、唐三彩、临安古币,今天我们采用的是它们的名字和形象元素,结束工作坊之后特别希望能深入了解这些元素的前世今生故事。”

作为阅读引导员,左希介绍到“阅读可以让教师,确立价值,保持开放,自我教育,消解偏见,拥有情怀,建立信念,保持对教育的深刻性,建立复杂性思维,好的阅读活动一定要点燃教师的心火。当一本书点燃了老师,他们自然而然会迈入那片未知,进而引领学生和课堂去往更广袤的世界。”

金桔时间:带着使命去阅读,收集点点星光

阅读过程中,教师们带着“金桔收集”任务,摘选最能打动自己的书中金句,认真的在书签上记录下来,并通过“金桔展示时间”阐述所读、所思、所悟。

历经千年却没有生锈的越王勾践青铜剑,饱经沧桑却依旧鲜艳如新的敦煌石窟壁画,以色泽优美、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的宣德炉…书籍中那些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物理教师们的眼中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智慧光芒。

阅读金句摘抄

青岛市教科院课程中心章鹏主任记录下了让他思考和共鸣的文字:“炉火纯青,初练之时,火色黑浊者,秽杂尚多;炼去秽杂,火色变而黄白;熔练既久,变而青白,尚净而未净;白色尽去,火色纯青。”

当教师们以更开放、更轻盈的心态面对阅读时,会有一种真切的情感体验,不断与自己过往的学习、教学经历相互印证,愿意主动思考和表达。

设置具身学习新场景,探讨课程新模型

怎么滚动都不会洒出灰的“被中香炉”,摩擦两耳就能喷水的鱼洗,屹立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一钟双音”的青铜编钟,凌空飞翔的纸鸢……在实物研究环节,一件件鲜活的研究物让教师们兴奋不已。

鱼洗摩擦测试

来回抖撒测试“被中香炉”,反复摩擦注水的鱼洗,不断尝试应县木塔结构搭建,敲击编钟测试音频与音波,制作安装纸鸢,这一系列亲身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教师们边读书边验证,还发现了很多因材质不同而产生的细微差距。

双音编钟的知识卷轴绘制

在可视化设计这一环节,教师们需要将自己的研究实物与书本知识结合,将物理的原理物化和可视化,绘制在知识卷轴上。“火箭人”小组研究了喷水鱼洗的震动节线和水面驻波;“穿越时空”小组将双音编钟的震动原理和振动波相位以更简明的方式标注出来;“临安壁”小组则在知识卷轴上详细标注了纸鸢的飞行原理;“梅花”小组对“被中香炉”来回测试,并拓展分享了航空、航海中回转器的应用;“赞颂”小组沉迷在应县木塔结构的搭建中,通过反复测试,将榫卯结构拆解为示意图。

工作坊成员研究“被中香炉”

一场阅读工作坊变成了一次物理人的“趣味知识趴”,从了解文物到剖析文物中的物理,从实践、操作、应用等层面全方位、立体地开展项目学习,以此探讨“场景设置+阅读理解+动手实验+可视化设计+反思分享”一体的课程模型。

磨砺教师专业素养,成就巨大教育力量

来自于青岛市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曾出版过原创书籍《漫画物理》的青年教师赵雪给同组伙伴带来了非常多的创意和行动。这次的主题阅读工作坊将“历史文物”和“物理”做学科结合,给了她新的启发。“我们之前就和学生讲过青铜平面镜的反射原理,这一次工作坊将这么多的文物和物理去做关联,后期我们可以系统化的做这个课程,一定能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物理。”

本次工作坊成员合影

结束工作坊时,青岛市教科院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孙泓老师感慨颇深,她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是文化软实力,以物理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文化,让更多学生既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深度思考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教师尤其不能用过去的方法来教现在的学生,让他们去应对不可确定的未来。通过学科的融合、通过课程的活动化和系统化,不断增强教师老师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将教育的明线和暗线巧妙的设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双重成长。”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