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北京市朝阳区挂牌“理想教育文化实践研究基地校”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徐虹 | 时间: 2021-09-26 | 责编: 徐虹

中国网北京9月26日讯(记者 徐虹)9月24日,北京朝阳区举办“合作对话式教育教学范式 引领课堂教育文化新发展”——诊断式督导教师教学评价实践研究工作推进会。朝阳实验小学福源分校成为全区首个“理想教育文化实践研究基地校”,并获赠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撰写的《理想教育文化建构:“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未来,基地校将承担起深化实践研究,贯通实践研究领域,固化研究成果的任务。“十四五”期间,朝阳区也将持续推广 “理想教育文化”建设研究成果,推进“百所教育文化示范校”工程。

据悉,朝阳区开展理想教育文化实践研究已近四年。期间,课题组成员及专家团队先后走进11所实验校的课堂192次,听评靶子课233次,单元备课说课177次,实验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说课文稿近400篇,有万余张照片存量,近4万分钟视频资料。通过建构“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落实“专家引领”“课题示范”“专题培训”三大行动计划,引领实验校师生走上了一条减负、提质、增效的“高速路”。

作为“理想教育文化”的首倡者,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认为,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课堂。只有深入课堂的改革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够让教育回归本来面目,让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人格精神的共生,变被动成长为主动生长。与此相适应,需要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撑的人格培养和知识传授。据此,朝阳区把这一要求细化为构建“理想教育文化”。

据悉,其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12366”:“1”是一个价值观,即培养具备“尊重、民主、责任、科学”的“最佳公民”这一终极目标;“2”是两个方法论,即“理想教师教学方法论”和“理想个体生长方法论”;“3”是三个落地,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学生成长核心素养落地和“减负”的真正落地;后面两个“6”是指12个策略,包括6个认知层面的策略和6个非认知层面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实验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理想教育文化理念,研究团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体系,梳理出七个阶段,即:建立“合作对话”思想、明确合作对话目的及目标、确定合作对话的主题、形成合作对话的筹备方案、组织实施合作对话、建构合作对话成果、对合作对话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合作对话式课堂的教学设计模板及单元备课模板,并逐步形成课堂评价体系,即:“一看、二听、三思考”。一看:看“师生+时空”的构建。二听∶听主题和次主题的设定;听“两个方法论”及“认知要素”与“非认知要素”的运用。三思考∶思考合作的真诚度;思考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系及育人效果;思考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经过不断研究、实践、打磨,课题实验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灌输少了、引领多了;学生胆子大了,收获多了;师生、家校之间的矛盾少了,关系更加和谐了……

在《变化与成长》主题沙龙上,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十八里店分校校长陈春红表示, “‘理想教育文化’引领下的课堂,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知识的亲历者、实践者。”这是最深切的体会。她举例说,随着“理想教育文化”的深入推进,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大方站、大声说、大胆问了,而且能够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们的变化直接带动了教学成绩的大幅增长,师生的实际获得感也大大增强。

作为一线教师,北京化工附大附属中学教师王静表示,在“理想教育文化”引领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课堂生态也发生了改变。“此前,我关注的是课堂上落实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能得多少分?而现在,我会更关注他们是不是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是不是真正‘悟’到了!”

据悉,在首批“理想教育文化”实验校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朝阳区将持续深化“理想教育文化”建设研究成果,推进“百所教育文化示范校”工程,以 “合作对话”撬动课堂改革真正落地,推动教育的 “大棚效应”向“生态效应”转变,从根本上提升区域教育减负、提质、增效,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学生受益。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