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什么时候“清华毕业生当保姆”不再是新闻呢?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 作者: | 时间: 2021-05-31 | 责编: 徐虹

作者:汪灿

“清华毕业生当保姆”上了热搜。近日,一家政公司在某平台发布清华毕业生求职保姆阿姨管家的信息。5月27日,该家政公司人员回应称,求职者学历属实。

已经计记不起这是第几次清北毕业生因为“非主流”的求职意愿,上新闻了。

一些网友的质疑或批评,可以归结为两类:对于个人来说,作为全国顶尖学府的毕业生,去从事保姆工作,是“大材小用”;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清华毕业生享受了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当保姆是“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辜负了社会期待。

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难反驳。一则,职业无贵贱,家政服务是维系社会运转的“三百六十行”里的重要一环,无论是谁想从事这一行,都是个人选择,值得理解和尊重。这应当是人们评价此事的前提性共识。

二则,认为清华毕业生当保姆是“大材小用”,背后还是对家政服务行业的固有偏见。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就提出要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并提出了“原则是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的目标。可见,提升家政服务业的“含金量”和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早就纳入了国家的制度性部署。

尤其要看到的是,这名清华女生的经历中,有高档小区的家庭助理、管家等履历。可见,该女生的当保姆意愿,并非一时冲动,更可能她在此前的经历中,发觉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兴趣、特长,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行。而且,她当的保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保姆,需要承担孩子的教育辅导工作。从这一点说,清华的教育经历,并非完全用不上,而是能很大程度上为其提供助力、发挥优势。

从该女生开出3.5万元的月薪也不难得知,她希望从事的是高知识附加值、市场稀缺的“现代保姆”。她对自己的求职定位,可谓明确。有网友笑称,“主要还是(雇主)给得太多了。”这或许是实话,但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雇佣双方都觉得值,是市场选择下的双赢。如果有一天女生觉得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再换工作也无不可。人生的路很长,成功的定义也有多种,能忠于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定义的成功,是一种幸运。

至于说这名女生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逃避社会责任,虽初衷包含善意,但有点杞人忧天了。首先,清华毕业生当保姆之所以上新闻,就是因为“稀缺性”,这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其次,在看似不那么光鲜、高大上的家政行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更多孩子,就不是履行“社会责任”吗?

很多年前,“北大毕业生卖出肉”事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事件的主人公、曾经的寒门学子陆步轩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年销售额18亿元的商业成就、身价过亿,还给母校北大捐款9亿元。这算不算履行了社会责任呢?

清北毕业生被赋予更高的社会期许也可以理解,但身处现代文明社会,我们也该认识到,个体的选择自由和获得感同样重要,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拥有更幸福的生活。期待清华毕业生当保姆不再是新闻。

换个角度说,我们评价某人某事时,除了从自身经验和阅历出发,还应当基于当事人所处的特定的情境中。不妨参照这句名言:“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