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在湘西正式启动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5-30 | 责编: 曾瑞鑫

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高山峡谷与小桥流水遥相呼应的十八洞村坐落在苗族风情浓郁的湘西花垣县。5月29日上午,一堂声情并茂的音乐课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小学(以下简称“十八洞小学”)进行。教学点的十余名孩子随着音乐的律动边唱边跳,格外开心。

这是山东省潍坊未来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潍坊未来实验学校”)葛舒琪老师为十八洞孩子们带来的别样的音乐课。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介绍,在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湘西项目中,潍坊未来实验学校与十八洞小学、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磨老小学结为互助学校,广东省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断龙中学、泸溪县第五中学结为互助学校。

展示课结束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教科院副院长谢文斌以及“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学校的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就“技术支持”、“资源共享”、“理念更新”、“线上教研“、“课程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实施方案研讨。王素表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未来学校可以帮助教学点进行主题式课程整合,在研发课程的同时,也要研究支教方式,课程整合适用农村学校复式教学中,对于教学点来说,也许是新的探索和尝试。”潍坊未来实验学校校长祁彧建议,“课程整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对一二年级的数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第二阶段,结合当地资源,将课程话动化;第三阶段,主题式学习形成课程化,并研发教材教案。”针对湘西自治州当地乡村学校校长提出互助学校之间的差距,广东省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副校长刘翥远回应道,“互助学校是相互帮助和成长的过程,这里的孩子是淳朴的,目光是明亮的,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教育的初心。未来教育具有普适性。如果未来学校是有门槛的,那么教育就没有未来。”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湘西项目实施方案的研讨热烈切实,大家在研讨中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

5月29日下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启动。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中国网文化发展中心教育事业部总监林楠,湘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吴凌频、湘西州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勇,花垣县委副书记彭学康等专家领导参与本次启动仪式。

王素介绍了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从核心内涵、政策依据、具体方案、实施计划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她表示,“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学校结对互助、线上研讨、现场送教、教育资源共享、师生素养提升等方式,指导乡村学校激发内驱力,共同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启动仪式上,王素为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共同体湘西试点县——花垣县授牌,花垣县成为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共同体湘西首个试点县。

中国网文化发展中心教育事业部总监林楠为花垣县“中国网小记者站”授牌,中国网为该项目捐赠“中国网小记者基地校“1所。林楠表示,“中国网小记者站”是中国网教育频道主办的青少年公益活动,希望通过中国网小记者站的建站,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提升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向花垣县捐赠桂馨书屋1个。

同时,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广东省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和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湘西古丈县断龙中学、泸溪县第五中学、花垣县十八洞小学、磨老小学6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互助学校也接受授牌。

湘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吴凌频表示,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在十八洞启动实施,是中国教科院在首倡之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首倡之为,恰逢其势、正当其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她希望项目团队能够积极出谋献策、智慧引领,帮助湘西州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教育振兴之路,开启中国乡村教育振兴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