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离市场零距离”的大学!厦门火炬大学今天成立了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佳 | 时间: 2021-05-09 | 责编: 蔡彬

中国网厦门5月9日讯(记者 刘佳)“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新区发展的期许,如今已经在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实现。

就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和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建设30周年之际,今天,我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型产业大学——厦门火炬大学正式成立。这所致力于搭建政企学研深度对接、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平台型大学,将真正“融入在企业里,离市场零距离”。

2021年5月9日,在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建设三十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大会上,中共厦门市委书记赵龙等市领导、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和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马斯多普等嘉宾一起按键,启动了厦门火炬大学。(图片来源:厦门火炬大学)

聚海内外英才 擦亮“高”“新”金字招牌

30年前,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当时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成为“特区中的特区”。30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不断前行,去年位居全国第16位,并继续向国家高新区第一梯队进发。30年来,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创造了一组组里程碑式的数据——园区工业总产值从1992年的1.46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 3011.6亿元,增长2062倍,撑起全市制造业的近半壁江山;园区聚集各类企业一万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营收超百亿元企业7家,超亿元企业300多家,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在全省开发区考评中稳居第一……“高”和“新”,真正成为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的金字招牌。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今天上午,在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建设三十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大会上,厦门火炬大学正式成立。这所大学创全国高新区平台型产业大学之首,将“为落实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提升高新区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做出积极的贡献与尝试。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厦门火炬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庄荣良如是说。

2021年5月9日,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成立平台型产业大学--厦门火炬大学。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在成立仪式上介绍厦门火炬大学。(图片来源:厦门火炬大学)

据庄荣良介绍,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学校成立理事会和校务委员会,分别从战略高度和发展方向、健康运营和高效管理两个层面对学校相关事项进行决策;成立战略、产业和学术三个顾问委员会,为理事会和校务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成立直属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的运营实体厦门火炬大学堂有限公司,为学校运行提供全面保障服务。厦门市人民政府张志红副市长担任厦门火炬大学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应邀欣然同意担任荣誉校长;庄荣良主任兼任厦门火炬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学校还邀请到海内外30名杰出的领军人物,出任火炬大学顾问委员会战略、学术和产业顾问。学校将随实践发展和产业需求不断优化治理机制,使其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扎进企业办教育 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系统提升高新区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抓手,厦门火炬大学的办学宗旨就是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助力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更好地服务厦门打造“两高两化”城市大局;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新产业新型智库、国际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庄荣良介绍。而这也正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能够抢占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

“今天生产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使经济具有竞争力,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技能和人才。厦门火炬大学正是以虚拟的形式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培训和技能的升级。因此,它将发挥一个主要的作用——刺激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Leslie MAASDORP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不具备自然资源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却让本国的经济提前步入了快车道,Leslie MAASDORP以韩国、新加坡为例。他认为,这类国家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是他们知道如何帮助人才提升技能并为之提供精准培训。今天的“厦门火炬计划”,也将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创业者提供一个无隔阂的“项目孵化平台”,让“火炬计划”成为一种世界级、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