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中国故事 | “深漂”校长刘汉文:用30年的敏锐助推教育与时代同行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陈尚宝 刘丽娇 邓晓婷 | 时间: 2021-04-27 | 责编: 罗天林

2020年9月1日,刘汉文以“听钟南山爷爷教导,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为田心小学全体队员上秋季学期思政大课。

2020年8月27日,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以下简称“田心小学”)学生唐珩越收到了钟南山院士的回信:“收到你的来信,这不仅是对我,更是对我国全体医务人员在抗疫斗争中作出的贡献的赞美。希望同学们多问’为什么’,保持好奇心,努力求创新。” 这封回信以展板的方式在校园里展示。

“多问为什么”是田心小学孩子们的特质。这封回信的背后,是唐珩越项目式学习的优秀成果。该成果不仅入选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优质案例,还被课题组制作成为深圳市盐田区家庭项目式学习可视化课程资源。

2021年3月,刘汉文接待来校调研采访的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专家组。

据校长刘汉文介绍,疫情期间,在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引领下,田心小学采取了线上授课和居家学习的方式,进行家庭项目式学习。

也许是偶然中的必然,学生唐珩越在观看新闻时,看到钟南山院士潸然落泪,便以《钟南山爷爷为什么哭了》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探究学习,并把学习成果以书信的方式寄给了钟南山院士。没想到,竟意外收到了回信。

居家学习期间,田心小学学生共完成32个项目式学习项目,其中,4个案例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举办的“家庭项目式学习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在国际StarT项目学习共同体举办的“基于冠状病毒主题的项目学习评比”活动中,田心小学荣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荣誉背后,是校长刘汉文敏锐观察时代并引领师生共同探索的结果。

“广大家长对子女成长成才的美好期盼,就是我工作的不竭动力所在”,这是刘汉文校长最常说的一句话。

今年是刘汉文到任田心小学做校长的第4年,时间虽不长,但办学成绩却尤为突出——荣获“两国级+两省级”含金量高、业内公认的集体办学荣誉。从创建校长思政课到发展新样态教育,再到各类多元活动的探索与开展,刘汉文持续实践与输出着田心“泓雅”理念与精神。如果把田心小学比喻成一个港湾,那么远航到这里之前,刘汉文也曾历经风雨和质疑。

查阅刘汉文的个人履历——18岁从教,25岁来到深圳,三十多年来,他先后担任四所学校校长。“这么多次角色的转换,对我来说,不变的是对教育的初心和责任。”刘汉文说。

与教育结缘始于客家文化的浸润

“朴实、真实”的教育就是好教育。在采访中,刘汉文反复提到,而这种教育理念离不开他客家人的身份。

1966年,出生在广东梅州兴宁的刘汉文,从小就深深烙下了客家文化的印记。也许是因为深信“读书改变命运”,客家人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多数都会投入到子女教育中。刘汉文说,梅州学者朱迪光有一次带人游览梅州,旁人请他用一句话形容客家人的风气,他只说了两个字——“读书”。

直到今天,客家人也是全国最重视教育的地方之一,从梅州走出来的客家商帮,也成为中国教育慈善的先行者。刘汉文与教育的渊源大约始于客家文化的浸润。勤劳勇敢、敏而好学、革新创造的客家精神一直伴随着刘汉文的教育事业直至今日。  

2006年5月,刘汉文携手香港新界沙头角中心小学吕东明校长(左)远赴梅州山区洋门小学,开展“梅—港—深三地手拉手”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最优秀的学生群体走进了中等师范学校,接受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刘汉文感慨不已:“18岁从中师毕业,走进离县城30多公里的偏远山村,开始了我的从教之路。那个时候山村的建设是比较落后的,整个学校的办学条件还非常简陋,即便是这样,但我依然感到亢奋,这大概是初为人师的原因吧。”

刘汉文在这所当时在镇上较优质的学校里,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要负责整个四年级的教学工作,既做班主任,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画画等,每个星期多达20节课。

因学科之多,他只好借着煤油灯光,日复一日凌晨起来备课。刘汉文保持着热情洋溢的激情,除了带给学生们生动有趣的课堂之外,他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我热爱学生,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

对于那些因为成绩不好或者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放弃读书的学生,刘汉文便挨家挨户走访,雨天泥泞的道路,冬天呼啸的北风,不管有多困难,他依然坚持做家长和孩子的工作,让孩子重返课堂。这段特别的乡村工作经历,寄托了一个教育人最挚诚的希冀。

可以说,在客家“重文教”的影响下,刘汉文自小在心里种下的这颗教育种子,已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深漂之旅,一个“菜鸟”校长的进阶

1991年9月, 25岁的刘汉文从广东梅州来到深圳盐田区。彼时,是深圳特区建立的第二个十年,全市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正因如此,深圳更需要像他这样兢兢业业的人。

1991年9月,深圳罗湖区沙头角镇海涛小学(以下简称“海涛小学”)成立,刘汉文便在这所新成立的学校担任教师,开启了他的“深漂”之旅。刘汉文依稀记得,在当时,为了给学生打印课表,他常常把蜡纸刻好,然后油印,这便是俗称的“油印机”。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油印机是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辅设备,刘汉文说:“刻写蜡纸是教师的基本功,刻写需一笔一划地进行,用力要适度,行笔速度适中,尽量不要连笔刻写,连笔容易戳破蜡纸,如果修复不好,就要重新换一张刻写,不但浪费蜡纸,而且耽误时间。刻出来的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密有致,印出来的字迹才能美观大方。蜡纸刻完,工作才完成了一半,接下来便是印刷。”

如此繁琐的印刷过程,数不清换了多少纸,重来多少次,但为了方便学生们上课,刘汉文都耐心细致的完成。靠着这种勤奋、扎实的客家性格,他被提拔为该校教导主任。对刘汉文来说,担任教导主任是他教育生涯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他只懂得如何管理,但缺乏自己的思想。正是有了这样的学习和历练,他的思路得以慢慢理顺。

1996年,刘汉文任职深圳罗湖区沙头角镇东和小学(以下简称“东和小学”)副校长并全面主持学校工作。这一年,他30岁。

1996年11月,时年30岁的刘汉文,被上级教育部门从教导主任岗位提拔为罗湖区沙头角镇东和小学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这所创办于1917年的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和时代特色的学校。面对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学校,刘汉文却犯了难。“30岁当校长,且没有经验,能行么?”质疑声最大的便是学校的老师了。

刘汉文深知,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必须要用办学思想引领,必须要身体力行。“只有理念认同了,对你人格认同了,才能得到认可。只有自己优秀,别人才愿意追随他。”

于是,他把客家人务实敏行、敢闯敢干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用行动去感染、激励教职工,给他们一种榜样的力量。但想要改变质疑声,这还远远不够,他又从应酬中摆脱出来,开始钻研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政策,做教育行家的里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重新分配了时间,把学校工作分轻重缓急梳理清楚,“要相信、尊重、依靠教职工,尽己所能努力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难点。”

一年后,由于出色的教育能力,刘汉文升任东和小学校长,同时也带出了一批具备高素质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他称这是自己的“菜鸟”校长阶段。

创建盐外小,为盐田树立品牌学校

2001年9月,肩负着创办“一所优质、特色品牌学校”的办学使命,刘汉文被盐田区教育局委以重任,担任该校创办校长,一干就是16年。

2001年,深圳特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文化立市”等战略目标,在深圳与国际接轨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成为了重中之重,此时的深圳乃至全国都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这种需求更是在2001年12月,中国历经15年谈判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后尤为热烈。

同年,正值盐田新区建区三周年的历史节点,盐田区要在这里建设一所新校——沙头角小学,并计划把该校建成特色的、优质的小学使之成为盐田区的品牌。几番讨论,盐田教育局决定把英语作为品牌学校的重点学科,而沙头角小学更名为“盐田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盐外小”)。

得益于在东和小学5年的积淀和客家人开拓创新的品质,刘汉文成为了盐外小校长的首选。新的学校如何规划和发展?一切又是新的未知。考虑再三,他决定迎难而上。“为盐田树立品牌学校,压力很大,但关乎教育的热情更大。”就这样,他抛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欣然赴任。

同年9月,该校正式投入使用。此前,盐田区开始组建“筹办盐外小外出学习考察团”。刘汉文作为成员之一,随团前往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办好这所新学校拓宽视野,谋求创新。6月,刘汉文正式被任命为盐田区外国语小学校长,并立即全盘着手学校各项筹备工作。

2001年9月1日,以“特色、优质、品牌”为愿景,秉承“外语突出、各科领先、和谐发展”理念的盐外小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刘汉文开始了新的征程。

步入正轨后,盐外小开始聘请外教,从香港引进英语教材并采取“小班化英语+双语教学”教学模式,这在当时来说,是在深圳市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

为了照顾好每位学生,盐外小开设了小班教学,即外教课把38人的班级分为每班19人,如此一来,增加了学生们参与互动的时间,提高学生们的主观能动和竞争意识。盐外小成为了刘汉文实践“人本、人文、人格”学校管理模式的“实验田”。

2011年9月,刘汉文在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校庆十周年庆典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上讲话。

在他的带领下,盐外小的学生因流利的英语口语和综合的英语能力登上了全国中小学英语“希望之星”的大舞台,最高成绩荣获原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小学组第八、第四名!

周邵瀚同学在全国“模联”深圳赛区比赛中脱颖而出,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活动大放光彩!盐外小的童声合唱团更是获得了世界合唱比赛金奖!徐询老师荣获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大赛的一等奖!

此外,和他一起工作的教师,如今已分布盐田乃至深圳各个学校,有的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甚至当上了校长。在盐外小工作了16年,这所学校成为了盐田区乃至兄弟区家长们非常信任和十分向往的学校,刘汉文桃李满天下。

他说:“我的很多教育理念都是从盐外小实践,认识,再实践中成熟的,并且不断完善。很欣慰,遇见能与我一样,对教育事业有无限忠诚和热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追求的行政干部和教师队伍,一起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事关盐田区教育的发展,我责无旁贷。”

慧学善思,为教师搭建特色舞台

刘汉文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教育充满理想和热情,2017年7月任职田心小学校长后,他将这种高标准也落到了教师培养上。

创办于1987年的田心小学,现有师生1200多人。仔细观察田心小学校名“田+心=思”,就不难理解田心小学“慧学善思”的育人目标和“学思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思”字也是他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善于思考,敏而好学,与时俱进。

在刘汉文的带领下,无论是学生成绩还是综合素养,田心小学都走在盐田区前列。不仅成绩出色,在书法、合唱、篮球、舞蹈、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国际大型赛事中,都活跃着这所学校的学生。

刘汉文回忆,刚到田心小学,教师队伍人才面临着断层,“学校要办好,师资队伍是关键。”刘汉文想方设法、频频出招: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对有潜力、肯钻研的青年教师委以重任,调动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关注细节,对每名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引入资源,为名师提供“走出去”的机会。

2021年4月,刘汉文在深圳盐田、深圳大鹏新区、杭州临安、新疆喀什四地校长研讨学习会上做学校管理报告。

正是刘汉文的这种格局与智慧,不仅成就了一批教师精英,更让他们凝聚成一个快乐、向上的专业团队。

“你能翻多大跟斗,就给你搭多大舞台”这是刘汉文对老师们说的最多的话。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田心小学实施“名师引领、青年教师发展、中壮年教师再辉煌”等系统工程。

2016年,大学毕业生吴叶扎根盐田,正式成为田心小学的语文老师,她说:“学校会倾尽全力帮助我们抓住每一次提升的机会,每当老师需要参加比赛、上公开课,学校的科组总是集体出动,群策群力,一起磨课、提建议。”在2018年盐田区“四有杯”教师综合素养大赛中,吴叶获得唯一的特等奖。她执教的课例在2019年广东省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也荣获了一等奖。

除了关注教师的成长,刘汉文还注重教师们的特长培养,他鼓励教师们用自己的特长去开发校本课程,并且为他们创造机会。

兴校必先强师,田心小学始终坚持“教师第一”的理念。如今,田心小学已构建由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组成的人才梯队,师资力量日渐增强。

探索德育新路径,为学生成长导航

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刘汉文校长在校门口迎接返校的孩子们,并为他们送去新年的祝愿。

多年来的校长生涯,让刘汉文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视角观察教育,在学校多元文化碰撞的新兴势态之下,他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希望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学生能够人尽其才,个性发展。

为此,田心小学主张“生活德育”,倡导“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环境即课程,处处有学堂”的德育观。此外,田心小学全校教师队伍中有超过80%的教师持有心理健康B证或C证,班主任队伍持证率超过90%,形成了上至校级领导、下至各科老师完整的心育工作组织架构。

2018年11月,田心小学周之凌同学获得了深圳市第七届“美德少年”称号,这份荣誉在全市仅有10名。2020年12月,经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局、少先队深圳市工作委员会推荐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盐田区田心小学大队,成为深圳市唯一荣获本届“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集体荣誉的少先队组织,此荣誉是经党中央批准,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少先队集体的最高荣誉,每三年评审和表彰一次。

德育说来简单,实际推进起来却存在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为此,刘汉文尽量创造条件,以课程为核心载体,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来深化实施“一体化”学校德育。

在课程育人方面,他常根据社会热点来决定自己的思政课题,2020年9月,田心小学首先开展了课程育人——校长思政课。

2019年,刘汉文在国庆70华诞少先队员主题日上,以《从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汲取磅礴伟力》为题给全校师生上了第一节思政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难历程。

他以“中英街历史”为例,告诉孩子们每年3月18日这一天,盐田区中英街的警世钟要鸣18响。这“18响”的由来要追溯到1898年6月9日,当时,中英两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依据条约向清政府提出了“租赁”新界的要求。

次年3月16日,中英勘界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18日完成勘界。此后,香港和大陆的边界线从九龙界限街向北移至沙头角。新划界限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形成了英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3.18”沙头角勘界日不仅是中英街形成的历史背景,也是中英街警示日活动的由来。

为时刻提醒青少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002年3月,深圳盐田区决定将每年的3月18日定为“中英街318警示日”。

刘汉文每次的思政课都是从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引入,这样一来,既带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收获了知识。“广大家长对子女成长成才的美好期望,就是我工作的不竭动力所在。”当刘汉文说出这句话时,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份量。

用“学思课堂”构建教育新样态

盐田区第二届“四有杯”教师综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吴叶的语文“学思课堂”,让学生“想学”“愿学”“会学”。

独特而丰富的教育经历,让刘汉文能够以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教育,捕捉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让教育与时代接轨。

新样态学校实验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倡导和引领的学术性实验,从“美丽校园、智慧教育、课程再造、魅力课堂、创新管理、家校共育”六个方面对区域教育进行整体提升。

2017年2月,在盐田区教育局和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盐田区全国首批全部学校整体加入实验。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盐田区新样态学校建设对促进盐田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起到了很好作用。

老学校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成为新样态学校?思考再三,刘汉文认为,打造一支职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升级课程体系、实现校家共育以及创新管理与新样态学校密不可分。

2019年5月,成功承办了新样态2019学术年会田心小学分论坛活动,一场社团展演、两个实践介绍、四堂课堂教学展示,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在系统推进“新样态”六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田心小学紧紧抓住“课堂革命”这一核心工作,主动拥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时代教育。

“学思课堂”是田心小学探索构建的全新课堂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先学后教”,即学生先进行课前或课中的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即从情感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为学而教”,即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而教;“以学评教”,即由评“教”转变为评“学”。而这种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的学习意识,让课程教学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战场”。

例如,在田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们会精心设计各类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scratch编程课——吹泡泡》这节课上,老师事先将泡泡水带到教室,并邀请学生上前来体验吹泡泡,从而自然引入scratch制作一个吹泡泡小游戏的课堂主题,通过任务驱动法,老师帮助学生把制作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并交还到学生手上,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内在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

2019年4月,该校成功举办了“新样态2019学术会田心小学分论坛”,一场以社团表演、两个实践介绍、四堂课堂教学展示为主的活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仁生在会议上总结道:田心小学把这个新样态描述得非常清楚,刘校长提出“教师第一”建设 “至善”主题教师文化、“思”主题学习文化、汉字综合性学习主题文化、“泓•雅”主题校园文化四大校本主题文化。这就是新样态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新样本、新典范。

“花开在田,厚植于心”

深圳市优秀少先队员、盐田区最美儿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举办的“家庭项目式学习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六(2)班洪萱同学向嘉宾介绍田心小学项目式学习开展情况。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田心小学在深圳市盐田区科学研究院的引领下,开展了“家庭项目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老师指导和家长协助下,学生寻找生活中、学习中所遇见的问题,以问题导向开展基于项目进行的主动而深入的探究活动。

学校不仅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通过课程整合以挑战“田心吉尼斯”项目激发学生的潜能,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心理、科学等多个科目,为孩子们搭建了课内课外学习、交流和活动的平台。

刘汉文为到访田心小学的北京师范大学—浙江杭州临安名校长项目的校长学习团介绍该校的“汉字文化园”。

“田心小学的办学视野要很广阔,教育追求要很高远,教育内涵要很丰富。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成才先成人。”刘汉文如是说。

刘汉文是全国汉字文化教育联盟的副理事长,该联盟于2019年成立,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指导。作为广东省首批“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田心小学把书法引进课堂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了。建设汉字文化园,开展汉字文化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田心小学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这种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从走进校门便可感受到,书法墙、书法拓片等在校园随处可见。刘汉文表示,学校每周开展一节书法课,学生们会利用午间20分钟时间进行硬笔“天天练”。说着,他便拿着毛笔在校园石台上写下“花开在田,厚植于心”八个字,这也是田心小学全体教职工厚植的教育情怀。

2018年12月,在田心小学承办“汉字学习联盟(深圳)”成立仪式暨首届“基于汉字学习”的研讨会上,莅临活动的盐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莫熙玲(右二)观摩学生现场书写。

2018年12月18日,“汉字学习联盟(深圳)”成立仪式暨首届“基于汉字学习”研讨会在田心小学举行。活动中,100名同学现场展示硬笔书法,53名学生用篆、楷、隶、行等四种书体集体合作,一起书写近500字的《大学》总论百米长卷书法作品。此外,该校还创编了“习字操”,形成了“自然书写,诚恳学习”体系。“练习书法,不仅明智、益美,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育德、正心、修身、立人。”刘汉文说。

目前,田心小学还与盐田其他学校一起举办《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诵读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刘汉文注重总结与交流,善于带领团队传播办学成果与经验,让田心小学吸纳了更多优质资源。

2020年12月,在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汉字文化教育联盟大会”上,副理事长刘汉文代表联盟理事会做工作报告。

田心小学的创新举措不止于此,有的正在起步,有的还在萌芽,有的获得推广……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逐渐成形、固化、践行,把田心小学的治学理念落实到实处,也让“文化治校”成为了可能。

2017年11月,作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的代表之一,刘汉文(第二排右六)和其他代表受到了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前中)等领导的接见。

刘汉文是盐田区唯一深圳市名校长的获得者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头衔虽多,但刘汉文向来谦和低调。四年来,在他的引领下,田心小学先后获得两项国家集体荣誉、两项省级集体荣誉。谈及“办学秘诀”,刘汉文笑称,“教育这件事本来就没有秘诀,只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否真正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考虑,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情怀和使命”。

“说来也巧,来深圳30年了,我的工作单位可以概括为‘两老两新’,‘两老’的意思是东和小学和田心小学都是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这需要我在‘老纸’上新描绘;而‘两新’则是海涛小学和盐外小都是新建的学校,那么我要在‘白纸’上描绘。”刘汉文打趣道。

有着37年从教经历,做过25年校长的“教育老兵”,刘汉文总是勇挑重担,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不断探索着新的教学策略和学校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学生的真正需求。几十年的坚守,初心如磐,蕴藏在心中的是那份永远无法割舍的教育情怀。 (通讯员 陈尚宝 记者 刘丽娇 编辑 邓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