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高教 >

宜宾学院:深耕《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课程30年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3-22 | 责编: 徐虹

立德树人是中国大学要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宜宾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全校通识课程《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成为其典型代表之一。课程开设近30年来,校内外受众近20000人。在课程发展历程中,将国家的大政方针、爱国情怀、四个自信、世界风云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对学生的精神指引。

守正创新,立德树人

《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课程创建于1994年,以提升大学生的正能量有声语言表达能力为己任。课程开设以来,深受大学生喜爱,以四川省教学名师彭贵川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在传授有声语言表达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一带一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抗疫英雄、精准扶贫、优秀典籍、仁爱之心、社会责任、感恩情怀、家国情怀、意志品质,心里素质等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演讲实践提升学生人格,通过思政内容改革升华学生眼界胸襟。将演讲与口才作为工具有效彰显课程思政主体内容。该课程获评四川省精品课程、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四川省一流课程、四川省思政示范课程、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等荣誉。

《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课程教学团队,撰写实训教材《解密语言背后的思维力量》,创立大学生有声语言表达演讲能力系统培训“3—2—4”教学模式。建立实训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组建演说大讲堂,组建演讲语言艺术实验中心,建设演讲教学网站,在智慧树平台上建设了40个教学单元,500分钟的在线课程。

《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开设第二课堂(课外讲堂),建立第三课堂(社会课堂),建设语言实践部大学生管理团队,服务校内外。聘请校外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增强课程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彰显课程育人的辐射作用,该课程将思政教育性与工具功能性深度融合,旗帜鲜明讲政治,润物无声说思政,通过有声语言表达传递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励志演讲教育家蔡朝东先生为课程学生作专场报告

润物无声,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课程始终担当育人责任,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本价值,使学生明白精彩的演讲必然是发自灵魂深处的黄钟大吕;助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课程思政“7+1”教学内容模块,围绕课程思政模块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目标,在演讲稿教学选材、有声语言表达、演讲事例选择、人际口语沟通等环节融入思政要素。同时,二课堂演讲训练也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复兴、感恩教育等内容展开。

课程团队指导国家电网宜宾代表队参加辩论赛

近年来,课程组教师指导学生立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多项,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多项,学生演讲稿结集6部共近80万字。指导全校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有声语言表达,指导全校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0余项近500名学生的有声表达,注重学生在就业应聘时的有声语言表达,帮助大批学生在就业应聘时脱颖而出,提升了课程育人成效。课程还在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理工学院、内江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进行交流,彰显了课程的辐射影响力。

彭贵川教授为毕节梁才学校教师作培训讲座

秉持初心,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宜宾学院作为区域性本科院校,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课程团队通过开展第三课堂平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语言文化服务和支持。带领学生到孤儿院、养老院、民工子弟校开展志愿服务,培养仁爱之心,社会责任感。经过多年建设,课程在教书育人、实践教学、服务社会、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三课堂牵手留守儿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在省内外、市内外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类有声语言文化培训讲座300多场,受众近10000人。辅导校内外学生和各企事业单位选手参加各级演讲辩论比赛获奖300余人。其中,团队教师带领语言实践部学生协助指导汉王山监狱干警参加西南三省辩论赛获得冠军,受到监狱领导干警赞扬;语言实践部长吴亚男代表宜宾学院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爱我国防”演讲比赛获三等奖,并参加学校动员大学生参军大会演讲,获得师生好评。课程教师团队带领授课学生介入了宜宾市公安局、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市教育体育局、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宜宾公司、中国电信宜宾公司、五粮液集团、丝丽雅集团等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比赛、培训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学生吴亚男(第一排左二)获四川省“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三等奖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能力,强力助推高校立德树人,引导高校通过课程建设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