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朱永新2021两会手记(二):我的提案我的梦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朱永新 | 时间: 2021-03-03 | 责编: 曾瑞鑫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

3月2日,北京晴,星期二

早晨5点15分起床。把昨天的两会手记最后定稿。

读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大石真的《205号教室》。这本书讲述了学校体育馆里一间秘密的地下室中,四个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渴望尊重、理解和爱,在这间被他们称之为“205教室”中寻找心灵的慰籍和力量的故事。不知何故,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了另外一本日本的儿童文学名著《窗边的小豆豆》、新教育午读“新孩子”丛书中的《萤火虫教室》、美国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几本书有儿童读物、有教师读物,书中不同的“教室”,彼此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实则都记录着人们对于理想教育的追求。

早晨7点50分,乘车去全国政协。

上午9点,参加分组讨论,讨论人事事项和《政协协商工作规则》(草案)。我们小组由民进、共青团和特邀界别组成,13位政协常委先后发言,就政协协商及工作规则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我注意到,我身边的刘卓明常委,不仅在文本上密密麻麻做了记号,而且使用电脑写了发言提纲。刘新成副主席就大家发言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做了解释。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这个工作规则是人民政协成立70年来第一个专门的协商文件,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尽管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已经实现了0到1的突破。

上午11点,列席参加政协主席会议,听取各组讨论情况的汇报。这一次改变了以往每个组分别汇报的做法,由潘立刚副秘书长综合各组意见统一汇报,节约了不少时间。以往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会议,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小小的细节上的改变,就能够提高效率。

下午3点,在驻地参加分组交流。民革与民进组的政协常委们就边境地区的防疫问题、人口政策问题、华侨华人的疫苗接种问题、医院废水处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我在发言中谈到了央视等主流媒体课外辅导广告泛滥的问题。现在央视等媒体在黄金时间段大量播出课外补习机构的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父母的焦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本。建议严加控制。

下午4点半,分组讨论结束以后,接受新华社记者刘开雄关于全民阅读的采访。就阅读的意义与方法、书香政协与书香中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由于两会会期缩短,今年的提案提交时间提前到3月5日,将建立阅读节、保证残疾人阅读权益等几个需要联名的提案发给联名委员。

根据全国政协控制数量、保证质量的要求,我今年的提案数量与前两年持平。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全民阅读与教育问题为主。

我个人排在第一位的提案,仍然是关于全民阅读方面的《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我一直认为,以“国家阅读节”为庆典,十分重要。一方面,举行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孔子诞辰日的这个时间节点,能够让人们更清晰、更鲜活、更持久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提醒人们对此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强化阅读正是加强精神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能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和阅读相关的还有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推动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提案》。针对我国高校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全、散、小、弱”,趋同性高,整体影响力弱,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不强的情况,提出了推动高校综合性学报向专业性、学科性刊物转型,通过股份制改革、集团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全国甚至世界品牌影响力的、全新的学术论文发表平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及学术交流监管平台。这个提案是我观察研究了多年的问题,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一个以“学校名字+学报”的综合性刊物,发表的大部分是本校教师为主的文章,无法成为有影响力的学术性期刊。

另外一个是《关于保障盲人和视力障碍者阅读权益的提案》。这个提案最初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杨佳教授呼吁的,作为国际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阅读30人论坛成员,她对保障残疾人阅读权益的问题高度重视,多次建议我关注盲人和视力障碍者的阅读问题,尽快督促有关部门批准加入《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简称《马拉喀什条约》)的程序,对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关于已发表的作品改为盲文出版无需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付费等条款,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予以推动。提案完成以后,她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理事长张海迪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我期待,通过这个提案,让盲人和视力障碍人群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掌握更多自食其力的本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让身体的障碍不再成为贫困的根源,同时也让全社会更多了解盲人和视力障碍人群,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关于完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案》,也是我这次提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案。看似一个学习普通话的“小事情”,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前些年在脱贫攻坚调研的过程中,我就亲眼所见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人因为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而无法走出大山。去年我也听民进的同志介绍,他们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试点经验。目前,凉山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了85%,受益的儿童进入小学后语言发展水平抽样测评合格率达到99.03%,学业成绩平均分、合格率分别比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高10.99分、15.6%。我在提案中提出,“学前学会普通话”,不仅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要求,也应该是对全国儿童的普遍要求。建议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上升为奠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家战略并写入国家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提案》,源自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的两份研究报告。民进中央一直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为教师节、教师法的出台提过重要的建议,也在关注教师队伍男性比例不断下降的问题。据统计,201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男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1.25%、43.22%及46.11%,较20年前累计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汉等发达城市的男教师比例下降急剧。上海初中男教师比例(28%)已经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值32%,低于日本(58%)、澳大利亚(38%)、新加坡(37%)、英国(36%)等国家。为此,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民选先生等做研究报告中介绍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提高男性教师比例的做法引起了我的兴趣,从而撰写了这个提案。这个提案这两天“曝光度”很高,还上了百度的热搜榜。

《关于加强我国国际组织人才界定、选拔与管理的提案》,来自于生活中的事件。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转化为提案,同样,生活中的事件也是提案的素材。有一位民进会员,在一个著名的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的协调人。但由于是业余时间的“兼职”,在本单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由此诞生了这份提案。提案分析了我们在国际组织人才的界定、国际组织人才的选拔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国际组织人才的界定标准、国际组织人才选拔与管理方式的具体建议。

《关于加强中小学项目学习课程建设的提案》,是我和苏州大学教授、新科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伟群博士共同完成的。前年在写《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的时候,阅读了大量项目学习的文献,后来和美国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奇、HTH的校长拉里等对话的过程中,也听他们详细地介绍项目学习的有关情况,深感项目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命,更是未来教育的一种基本模式。与此同时,王伟群教授与郝京华教授正在研发中国特色的项目学习课程,有不少亲身体会。我们在提案中呼吁,要让项目学习进入正常的学校课表,确保每一位学生有机会从中受益;设计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项目学习课程,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建设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形成完整的项目学习课程体系;加强项目学习的师资培训,促进项目学习课程开发等。

《关于鼓励中国民办学校“走出去”的提案》记录了最近这几年,我对民办教育如何健康发展问题的思考。如何面对各地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数量的规定?如何满足中国外派机构工作人员子女华文教育的需要?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动注入教育的力量?如何发挥民办学校“走出去”的独特优势?我在提案中就规划民办学校在海外的办学布局和给予民办学校走出去相关的政策指导和支持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还有两个提案,与去年年初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关。

2020年疫情期间和复学后,全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出现了中小学生自杀率较大幅度上升的现象,青少年厌学、自我伤害呈现恶化趋势。生命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情况比较严重。为此,我与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袁卫星执行所长和副所长卢锋博士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要制定出台《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师教育内容和通识培训,整合利用生命教育社会资源,积极构建生命教育共同体等具体建议,撰写出了《关于在中小学系统开展生命教育的提案》。

《关于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预防自杀自残高发的提案》则是在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博士和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陶新华博士两位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的。我们多次连线讨论青少年轻生的社会、心理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加强心理普查和摸底科研,帮助每个学校建立常态化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心理卫生和生命教育课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级的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学生工作专业化队伍建设和社会支持资源建设,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缓解社会焦虑等具体建议。

最后一个是《关于制定未成年人游戏国家标准,家校企协同履行监护责任的提案》。去年两会期间,我曾经就中小学生游戏分级问题提交了提案,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去年12月26日,腾讯携手中国日报社、新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共同发出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在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等介绍了他们在未成年人健康游戏防护机制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与面临的困难,当时就考虑就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在这次两会期间,提出了前置防护,为父母提供易操作的统一监护工具,加强家庭层面网络素养教育;事中保护,游戏中按照标准设立统一的自动管控系统;事后服务,要求所有企业建立并公开投诉和举报渠道,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并给有需要的家庭特别关怀等三方面的具体建议。

自去年两会以后,就开始“备战”今年两会的提案了。还有一些自己一直关注的问题,如针对社会上“丑字”泛滥的问题,海外新一代华侨的祖国认同问题,特殊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家庭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问题,发展数字经济的问题等,都在持续关注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适时提出相应的建议。

每一个提案,都在心中萦绕良久。每一个提案,都是一个梦想。每一个提案,都是对于美好教育、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知道,有些提案,可能不一定能够立案;有些提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解决结果。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勇气,坚持真理、不断努力的韧性,应该是政协委员的基本素养。

傍晚7点,对幼儿至高中的家庭教育主题进行了思考和梳理,并整理出若干条家庭教育理念,和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交流。

晚上读完韩启德院士送我的《医学的温度》。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陆陆续续看了不少章节,很有感触和共鸣。这本书结合作者从事医疗工作与医学研究多年的经历,对医学的哲学、医学的历史以及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进行了深入的人文思考,阐述了作者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问题的独特看法,批评了“技术至上”的观念。他提出,不能把衰老当作疾病,不能把追求长生不老作为医学的目标,不能给生命无望的病人增加无谓的痛苦,不能不考虑医学的社会效应和公平公正。他认为,“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它的衰弱,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作者提出的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来路和归途等振聋发聩的观点,对我们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乃至重新认识自我都极具启发意义。作者虽然说的是医学,其实,科学、教育,只要是与人相关的领域,哪一样不需要温度呢?

在驻地的房间里简单运动了一下。完成今天的手记。

晚上11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