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 进入“分类评价时代”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佳 | 时间: 2021-01-27 | 责编: 刘佳

中国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 刘佳)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行政策发布。其中,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这一焦点话题,正式得到回应。

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 分级评定职称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正式发布。《意见》中,针对高校教师的聘用机制、编制岗位管理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一一回应。在高校教师聘用机制方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高校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办学实际需要,自主制定教师聘用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教师。此外,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进一步探索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等管理方式,落实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在备受关注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方面,任友群介绍,将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教育部还将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探索建立高校薪酬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健全完善高校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作用。

破“五唯”顽疾 建立联动机制考核教师

长期以来,破“五唯”是高等教育界的重拳靶向。《意见》也再次对此进行强调以破“五唯”为导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坚持正确的人才使用导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此外,破除论文“SCI至上”。规范高等学校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使用,坚决摒弃“以刊评文”。任友群透露,教育部将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分级反馈机制,建立院校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和教师评价政策联动机制。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探索长周期评价。同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重申师德红线 建立师德违规曝光机制

落实师德第一标准,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的红线标准。

《意见》再次重申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此外,严肃师德问题查处。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曝光机制,依托政法机关建立的全国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库,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