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征文】我把自己栽种在东方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白宇新 | 时间: 2020-12-23 | 责编: 曾瑞鑫

[编者按]在这个开局并不顺利的2020年,我们经历了痛苦、恐慌、感动,有过泪水、有过欢笑。当中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时,所有人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居家隔离”、“健康码”、“上网课”、“直播带货”,一个个新鲜的词汇,正逐步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工作模式和学习习惯。

旨在记录来华留学生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度中不平凡的经历,促进不同国家青年一代的人文交流,展示各国来华留学生风采,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响应,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网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官方网络媒体支持单位,特刊发部分获奖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一等奖作品《我把自己栽种在东方

【土耳其】白宇新 西安外国语大学 

我从土耳其来到中国已经快十四年了。十四年中,在古城西安,我从一名青涩的学生成长为一位土耳其语教师。关于我的中国生活,关于我的西外故事,我有说不完的话。日久情深,中国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安置不了灵魂。”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因为中国虽然是我的异乡,但却很好地安置下了我的肉体与灵魂,真正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风土人情,都是我在此深深扎根的原因,这里有着许多抹不掉的珍贵回忆。

我在西外留学六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开始是老师们口中的“小白”,接下来成为学生们喜欢的白老师,掐指算来,也已经八年了。中国人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的小树苗们如今已枝繁叶茂,花开朵朵,这是我最骄傲、最有成就感的事。课堂上,我比较严厉,学生们都会对我产生敬畏之情,甚至有时候对我有些小害怕,但是他们清楚这是我在为他们自己负责;一到课下,那气氛就不一样了,我对学生尽量做到平等相待,尽量去提高他们的素养,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会一起吃泡馍,期末去郊游野餐,我也会邀请学生来到家里做客,一起做中国饭和土耳其甜点,交流中土文化。每一届的学生与其说是我的学生,倒不如说更像是我的朋友,家人。最早的一届离校已经四年了,但是我仍与他们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近况,哪个同学如今在岗位上做了什么贡献,哪个同学有了人生伴侣,哪个同学遇到了麻烦需要帮助,这些我都依然了解,就像自己的孩子步入了社会一样,想要时时刻刻关心他们。

真正根植在我精神世界里的,将我的血与肉融合进这片土地里的,就是这里的人和事。“老师”是我一开始来到这个陌生国家,陌生城市的第一份工作。是这份工作带给了我温暖,让我有了在这里长久留下的念头。从一开始在三尺讲台上授课时的青涩紧张到现在授课时的轻松熟练,从一开始小心翼翼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到现在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态度去培育他们,这一步步走来,都倾注了我的心血,洒下了我的汗水和泪水。这座城市里连绵起伏的大厦,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仿佛本身就生长在我的世界里,烙印在我的脑海里,熟悉的程度甚至远超过我自己的家乡。2013年结婚之后我把爱人白若萱接来中国,2016年我们的儿子小小白出生在这里。冥冥之中,我知道我与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永远也分不开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国家、第二个家乡。我的整个青春,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一切的一切都扎根在了这里,无关身份,无关国界,这是这片土地所赠予我的,一种故土难离的观念。

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十四年,我还会继续在热爱的讲台上耕耘。时间只会使我的根扎得更深,情怀变得更浓。这些年来我去过中国大大小小许多地方,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改变,十几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西安这个城市,汲取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仿佛变成了一个地道的西安人。大到西安的各类景点、风俗小吃,小到西安的公交线路、方言习俗,我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而这种了解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想将它发扬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见,体会到这里的风土人情。

这次新冠疫情的暴发,让我更加见识到中华民族、中国情的力量,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我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中国人,每天关注新闻,了解发生的事情,和中国人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担心一起自豪。我也体会到了身边许许多多朋友和学生的关心,这让我倍感温暖。不管今后如何,不管我是否离开,这里的所有就是我的所有,我珍重的一切都将融进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这个我深深热爱着的中国,我想向全世界去称赞的中国,我把一切都留在这里了的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真的无须证明。

我把自己栽种在这片土地上,沐浴着深情,幸福成长。

白宇新 BAYRAM KUCUKAGTAS2020年6月29日,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