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职教 >

CIE2020第四届中国IT教育论坛在珠海召开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中教新媒体 侯娜欣 | 时间: 2020-11-11 | 责编: 徐虹

11月7日、8日,CIE2020第四届中国IT教育论坛在珠海召开。本次论坛聚焦“产教融合,智算未来”,来自IT教育领域的专家、高校领导、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院系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知名企业家、产业学者、IT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以及专业媒体等300余位嘉宾和代表相聚珠海,分享IT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优秀经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设和思考,共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指导,《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国软教育研究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主办,中教全媒体、拉勾网承办,新华三集团、广东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分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业出版社协办。论坛的召开受到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及教师、教育企业大咖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二十多位嘉宾到场进行分享。

11月7日上午,论坛隆重开幕。博鳌教育论坛执行秘书长、清友学社秘书长、兰亭卓品书院创始人王琳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博鳌教育论坛执行秘书长、清友学社秘书长、兰亭卓品书院创始人王琳

《计算机教育》杂志主编奚春雁首先致辞。奚春雁表示,中国IT教育论坛今年已经办到第四届,已经形成中国IT教育品牌,成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交流的平台。奚春雁谈到,在座的嘉宾和代表都是计算机教育专家和教师,培养IT人才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论坛将致力为中国IT人才教育发展助力,也是我们的使命和光荣,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好,并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最后,她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参会嘉宾和教师都能有所收获。

《计算机教育》杂志主编奚春雁

国软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秘书长邱钦伦在致辞中首先对参会嘉宾和老师在这样特殊时刻能够参加本次论坛表示了感谢。他表示,今年情况特殊,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产业转型对人才要求比较大。会议地点选在珠海是因为广东地区是改革开放前沿之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他再次感谢了参会嘉宾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国软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秘书长邱钦伦

主题演讲环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王泉以“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了演讲。他表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持续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王泉指出,要融合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构建“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质为要”四位一体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王泉介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开展智能教育、试点“双空间”育人模式上,通过教育教学业务类数据采集系统,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数据采集系统构建数据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通过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校内在线SPOC平台建设——学在西电,实施“学习3” 计划进行智慧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通过推进“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智慧教育平台,打造“自助式”实验环境,构建“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来推进基于AI技术的课堂革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王泉

教育部全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古天龙以“人工智能类专业建设的思考”为题围绕国内高等教育的类型、一流本科教育的解析、人工智能类专业设置、人工智能类专业建设四个方面作了演讲。古天龙从双万计划、不同层次、一流本科、专业人才类型、高校类型与人才培养等不同角度做了一流本科教育的解析。随后,古天龙介绍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开设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人工智能类专业建设中质量标准、专业规范、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的具体内容。古天龙表示,各个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分类发展,培养不同类型人才,意义重大,各个专业点发挥自身优势,分类建设,意义重大。

教育部全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古天龙

国软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秘书长邱钦伦在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双万’计划”。他分享了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的现状,愿景是精准求职、精准招聘,成果是提高了信息对接的精准性,问题是效率和匹配度亟待提高。随后,邱钦伦介绍了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双万计划思路:1万家雇主:对软件相关专业学生有实习和招聘需求;1万名学生:来自传统强校的学生+特色高校的优秀学生;匹配规则:对学生分层分类,企业发意向,学生选企业。

国软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秘书长邱钦伦

随后,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执行主任杨斌介绍了“双万”计划实施的具体举措和计划。

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执行主任杨斌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学名师、CCF会士、原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以“‘缺芯少魂’现象正在发生改变”为题作了演讲。何炎祥指出,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提,国产操作系统的核心目标是自主可控,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linux内核,通过改写内核来搭建我们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他提到,工业软件是改革开放以后,唯一一个与国外同行不断拉大差距的工业技术领域,工业软件和芯片是同时击中中国制造的“软”“硬”两把利剑。何炎祥提出,“缺芯少魂”状况正在发生改变,未来,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于国产芯片的国产化PC /服务器产品。最后,何炎祥表示,高校(含职业高校)的教科书、课堂教学、实验设计、实习实训项目,应围绕国产主流芯片和基础软件来讲授和展开,让学生在校就直接使用国产IT产品或系统。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学名师、CCF会士、原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以“新华三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和探索——从芯到云助力中国数字产业人才培养”为题作了演讲。刘小兵表示,新华三是紫光集团核心企业,市场份额持续领先,紫光产业完具备从芯到云完整技术路线。刘小兵详细介绍了新华三深度产教融合模式——“芯云产业学院”的实训方案、教学产业资源与教学工具平台、新华三技术认证体系、X证书与新华三行业认证证书融通、认证考试服务中心、教师赋能与研修、科研课题合作、构筑就业联盟生态的内容,以及与清华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案例。下一步,新华三将在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科研合作、示范校打造、人才输送方面做更多探索。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

在“产教融合,智算未来”圆桌对话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王泉,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副主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古天龙,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孙湧,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原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智领云科技CEO彭锋进行了发言和交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秘书长邱钦伦主持了圆桌论坛。

“产教融合,智算未来”圆桌对话

会议期间,“CIE2020中国教育论坛优秀论文及产教融合案例贡献单位”颁奖仪式举行。11篇论文荣获一等优秀论文、15篇论文荣获二等优秀论文、8篇论文荣获三等优秀论代表和4项优秀案例、4项贡献案例代表上台领奖。



颁奖现场

论坛还举办了中国软件行业校园招聘与实习公共服务平台百所试点院校授牌仪式,并进行了智算之道—2020中国软件行业智能应用程序设计大赛和智算之道—2020人工智能应用挑战赛颁奖典礼。





颁奖现场

7日下午,本科专题论坛和高职专题论坛两个论坛同时举行。

本科专题论坛

本科专题论坛上,演讲围绕智能时代下的IT人才培养与质量发展和产业学院模式探索与收获两个主题展开。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学名师、CCF会士、原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担任论坛主席和主持人。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学名师、CCF会士、原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

教育部全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傅育熙以“全球最大的专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为题作了演讲。他表示,面对当前计算机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要打造计算机专业的开放教育体系,并介绍了计算机专业开放教育体系的内涵和优势。傅育熙介绍,在开放体系的教材建设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委员会启动了“计算机专业教育丛书”计划,打造面向部属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材系列;面向地方院校的、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材系列;面向应用型本科的、与企业合作完成的实践教材系列。随后,傅育熙对三大系列的教材内容和计划作了详细介绍,表示“计算机专业教育丛书”不止是一套丛书,它是一项事业。

教育部全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傅育熙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学院院长李灯熬在会上作了“产教产学产研深度融合,建设一流新工科专业”的主题演讲。李灯熬介绍,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的专业特色是交叉性+应用性,并详细介绍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三个专业的特色。他表示,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在产教学研深度融合上,有特色明显的新工科学院。他阐述了特色新工科学院的六个实践学分内容:科技竞赛(2分)、科技实践(2分)、科技创新(2分),介绍了5个校级联合培养基地和6个实体产业研究院。李灯熬最后表示,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产学研贯通式办学新体系的积极实践者和伟大发明人。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学院院长李灯熬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静以“携手产业界,培养智能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演讲。许静首先介绍了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情况,表示学院的长期战略是成为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随后,许静分享了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培养智能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举措:完整的学科和课程体系结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推动学术交流,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准;实践能力是智能科技人才的生命线。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静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李坚强以“深圳大学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为题作了演讲。李坚强在演讲中分享了深圳大学计算机新工科的背景:人才迫切需求、国家战略、校企强强联合、新工科教育理念。李坚强介绍了深圳大学腾讯云新工科人才培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新工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校企双方)、人工智能退潮后何去何从。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李坚强

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执行院长、启迪双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振挺以“产业学院建设的双向融合模式”为题从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及模式比较、产业学院双向融合模式(以启迪数字学院为例)两个方面作了分享。洪振挺表示,启迪数字学院打破高校封闭教学壁垒,从翻转课堂到翻转学校,把教育和产业融合起来,实施“学历提升+职业训练”模式,学校与企业“双向融合”培养人才。他介绍,启迪数字学院打造了产教综合体,实现了学院平台化、校区园区化、园区社区化,搭建了启迪桥(教育创新生态系统、产教融合操作系统、区块链组织自治系统)。

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执行院长、启迪双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振挺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副院长杜煜以“面向无人驾驶的人工科教融合平台”为题作了演讲。杜煜分享了面向人工智能的高等教育在产业发展与就业、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资源建设三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杜煜表示,面向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科教融合平台有讨论和交流的环境、支持团队的合作与协作、有开展项目式的课程资源、有支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支持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环境、有激发创新的氛围,并介绍了人工智能科教融合平台车联网应用平台、智能驾驶平台、无人车平台、智能网联平台、虚拟仿真平台、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副院长杜煜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毕忠勤以“基于学分置换的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机制探讨”为题作了演讲。他分析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的共赢点难以统一。毕忠勤介绍了学分置换的学生实习模式的优点: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解决学业完成与实习的冲突;实现了高校学生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共赢点统一;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方向;部分解决了高校师资紧张问题;相对固定的合作单位,为后期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毕忠勤表示,学分置换模式在企业课程进培养方案(线上线下混合),企业技术主导暑期夏令营,校企研发项目合作,建设企业校内实习基地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毕忠勤

圆桌论坛上,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傅育熙,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院长李灯熬,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许静,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坚强,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执行院长洪振挺,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副院长杜煜围绕未来科技学院进行了探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何炎祥主持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

高职专题论坛

高职专题论坛上,6位来自院校和企业的嘉宾进行了分享。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余明辉担任主持人。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余明辉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原校长,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委员张连绪以“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师的责任担当”为题围绕为什么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问题、专业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担当三个方面作了主题演讲。他表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职责和专业教育回归的内在要求,所以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张连绪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专业教师的责任所在。随后,张连绪分享了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建议: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提升专业教师对育人规律的把握能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原校长,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委员张连绪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忠明以“中国特色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改革实践”为题作了分享。杨忠明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划,专业群大类招生分类精准培养模式改革,德技并修、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标准研究与开发,基层教学组织改革,建设“云中课堂”打造教学共同体,构建项目化教学“数字工场”,教育大数据平台——质量评价与改进。随后,杨忠明以鲲鹏数字学院建设为例介绍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案例。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忠明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副会长陈玉祺以“区块链职业提升与专业建设的协同”为题作了演讲。陈玉祺介绍,2020年5月,人社部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作为拟发布的新职业。“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分项。随后,陈玉祺介绍了区块链世界竞赛,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陈玉祺表示,产教融合新命题是边界成本接近零的信用经济体时代,“教”已远不止人才供应。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副会长陈玉祺

中国高技术服务业联盟秘书长王建峰以“产业学院,我们可以这样做”为题围绕产业学院的生存逻辑、产业学院运营参考模式、产业学院的运营逻辑、高服产业学院的背后支撑资源四个方面作了演讲。王建峰介绍了产业学院的模式设计:利益共同体——合伙人模式;产教融合共生生态系统;资源聚合型;专业服务型。王建峰介绍,产业学院的运营逻辑为基于人才联合培育的产业孵化模式,本地化教育投入撬动本地化产业发展。随后,王建峰介绍了高服产业学院高校产教服务内容,表示高服产业学院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中国高技术服务业联盟秘书长王建峰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教授马维旻在会上作了“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与探索实践”的精彩分享。马维旻介绍,格力明珠产业学院紧密对接格力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进行了新专业建设和专业调整。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转变了教师对企业的认识,开拓了教师的专业视野。马维旻表示,格力明珠产业学院集中资源支持格力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建设,进行了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机电工程学院)、生产物流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基地(经济管理学院)。格力明珠产业学院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提炼和创新;企业教师的授课安排和鼓励措施;针对格力岗位需求开展新课程建设、旧课程改造;教师下企业实践时间安排。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教授马维旻

链人国际联合创始人、前众安保险技术架构师、全国首批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认证区块链讲师陈晔以“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题作了演讲。陈晔介绍,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与产业接轨程度、培养体系颗粒度、人才引导来创新人才培养;通过专业化、体系化、国际化、产业化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课程有着一线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结合实际项目和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在打造实训基地上,有完善的生态闭环、结合实际项目、专业的实训系统、自我造血能力。陈晔表示,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师资多元化,持续学习、持续考核,师资知识体系标准化,完善等级激励机制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链人国际联合创始人、前众安保险技术架构师、全国首批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认证区块链讲师陈晔

圆桌论坛环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余明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杨忠明,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副会长陈玉琪,中国高技术服务业联盟秘书长王建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马维旻,链人国际联合创始人、前众安保险技术架构师陈晔聚焦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进行了研讨和发言,武汉商学院副校长王路群主持了圆桌论坛。

参观考察

11月8日上午,论坛组织参加嘉宾和代表参观考察横琴新区规划建设展示厅。

参观考察横琴新区规划建设展示厅

一天半的论坛日程中,演讲嘉宾围绕IT前沿技术交流、IT人才培养、人工智能类专业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双高建设、软件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推荐及展示了本年度中国IT教育优秀实践和成果。同时,通过参观考察能进一步学习和了解IT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模式和方法。

4年风雨,砥砺前行。CIE2020中国IT教育论坛在深化产学研结合,建立良性循环的人才生长生态,促进中国IT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未来,将为中国IT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