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密云小学生组建“护鹅小分队”三年终盼鹅归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佳 | 时间: 2020-11-06 | 责编: 刘佳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

——习近平

适逢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今年9月,密云水库“护水人”收到了一封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于生在密云、长在密云的人们来说,守护绿水青山是他们世代的责任与使命。这种“生活惯性”已经被下一代“接棒”。

“这是早上看到的5只天鹅,一只黑天鹅领飞,后面跟着4只白天鹅。”指着手机上刚拍的照片,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太师屯小学”)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兴奋地告诉中国网记者。在他身着的红色马甲上,分明写着“护河志愿者”的字样。为了盼来天鹅的“回归”,这支“护鹅小分队”在河边“驻守”了3年。

“护河志愿者”进行水样监测(摄影/丁柏明)

多学科组成“最强大脑” 合力“护鹅”

临近秋末,太师屯小学的学生逐渐忙碌了起来——每逢午休、周末,清水河畔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或捡拾垃圾,或监测水质,或引导游人。因为清水河畔的“贵客”,天鹅开始在此停驻了。11月5日,“护鹅小分队”再次出发,守护天鹅的“家”。

“从我们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清水河的溶解氧量适中,很适合水中藻类、鱼类的生长,同样,也很适合天鹅栖息。”河边,学生随机采集河水,借助“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对水质进行监测,水质如何一目了然。水质监测只是护河志愿者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对周围山地、社区村落及湿地内生态环境的调查,植被及动物种类的记录,湿地及河岸周边的垃圾捡拾、分类,游客文明旅游、不惊扰天鹅……这些都是护河小分队的职责。从2017年开始,太师屯小学的小学生们就以年级为单位,自发结成小队,各司其职为清水河“站岗”。这是他们守护家乡密云的实际行动,也是他们对绿水青山的“深情”。护河之外,“天鹅”也成了太师屯小学的另一大天然课程资源。自然课上研究溶解氧量和化学元素,语文课上练习语言沟通和表达,数学课上做数据分析和统计……多学科“最强大脑”,为“护鹅”共献力。

经过3年的精心守护,久违了的天鹅终于重回清水河。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他们以家乡为傲、为自己自豪。

“护河志愿者”垃圾分类小组(摄影/丁柏明)

绿水青山 是教育资源的“金山银山”

“密云区作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域内的密云水库是首都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是密云区建设发展的战略任务。”2019年,密云教育大会上提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典范之区”规划目标。自此,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密云区构建了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体、课堂教学实践为主渠道、课题研究推进为辅助、志愿服务为拓展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每学年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密云区教工委书记张文亮生动地形容:对于密云师生来说,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护河志愿者”进行植被种类调查(摄影/丁柏明)

区内多所学校也以水库为背景,开设了特色课程及活动。除太师屯小学外,密云水库中学也将生态文明教育自然注入“水库精神”的元素与基因。学校保护水源、守卫青山,围绕“水”字做文章,开设的《密云水库与可持续性发展》校本课程,系统的介绍了密云水库的历史和地理、生态环境,用真实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现了密云水库的建设者、密云水库移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库发展、宣传环保理念,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

文/中国网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