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朱永新:新时代呼唤新德育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0-10-28 | 责编: 徐虹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让世界为之改变;在线教育一度取代了线下教育,见证了信息传播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的“蝴蝶效应”……这一切改变,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德育。上周,在由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基金会主办,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新教育实验第二十届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主旨报告中表示:“践行新德育,是新时代全球视野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与立德树人的要求。希望更多的教育同仁携手同行,培养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创造中国教育更美好的未来!”


适应时代要求,补齐德育“短板”

朱永新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指出,践行新德育,是新时代全球视野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与立德树人的要求。但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人学空场”、“重智轻德”、“言行分离”三个突出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所谓“人学空场”,是指在德育过程主要以灌输与说教为主。作为主体的人的角色被淡化甚至遮蔽了,所灌输的内容也是抽去了“人”之内涵的空洞规范,在实施中忽视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所谓“重智轻德”,就是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甚至无视德育的价值。“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分数一俊遮百丑,考试第一大于天”,是对“重智轻德”弊端非常形象的描述。“重智”往往停留在“重知”甚至“重分”上,许多学校把最重要的培养人格的事情放在一边,而把知识学习放在核心,这和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所谓“知行分离”,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人”。

“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践行新德育。”朱永新教授强调,所谓“新德育”,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基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以新教育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以‘十大行动’为路径,引领师生明德至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十大行动”践行新德育

朱永新教授介绍,新教育团队在践行新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自我创新与自我超越。原来的新教育“六大行动”后来扩展到“十大行动”,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每一个行动都积极渗透德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从内涵来看,新德育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学生品德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之中,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同时,新德育以培养“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所谓“中国精神”,就是有着强烈的中国文化认同、全面的中国文化素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所谓“世界胸怀”,就是有宽阔的国际理解和国际视野,有国际交流与对话的意识与能力。所谓“公民”,就是政治正确、思想端正,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方面,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公民。

从路径来看,新德育以“十大行动”为抓手,从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到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每一个行动都有着德育的意蕴和功能,都是新德育实施的重要路径。

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例。很多实验学校,都把校园建设成为人人都阅读、处处有书香的知识花园。在教室,在长廊,在每一个可能阅读的角落,书籍都随手可取。通过宣讲读书的意义,创造读书的氛围,整合读书的资源,开展读书的活动,让阅读成为教师、学生、家长最妥帖的粘合剂,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形成了新教育独有的书香文化。

朱永新教授表示,之所以如此重视阅读,正因为它是最好的德育方法之一。人类最重要的道德准则,都蕴含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中。那些伟大的经典作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物及其命运的故事,把道德原理和道德准则生动地体现出来。站在新德育视角,同样可以负责任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道德发展史,一个民族的道德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德育。”而当更多的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时候,其实就是不断塑造民族优良性格、凝聚人民共识力量、巩固国家安定团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所以,永远不要低估阅读对于道德品格的形塑力量。

“底线+榜样”保障新德育落地

新德育如何落地?朱永新教授认为,在研发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管理“铁律”,而“底线+榜样”是两个重要维度:

所谓底线,体现为国家、学校、班级为师生行为制定的规则、制度;而不断地培育榜样、发现榜样、言说榜样,则是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家向前走。

朱永新教授特别强调,评价是管理的杠杆。新教育认为,德育评价不是给学生贴上一个“好”或“坏”的标签,而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德育评价要从认知评价向行为评价转变,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从对标评价向激励评价转变,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完善德育评价的精神完全契合。

培养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

朱永新教授表示,新教育20年,也是不断探索新德育的20年。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世界格局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新时代全球视野下人才培养的挑战,公民道德建设与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新教育人提出了自己的新德育理念,这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基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以新教育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以“十大行动”为路径,引领师生明德至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活动。

新的时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回望20年,新教育实验规模与影响与日俱增,在全国已拥有162个实验区、5571所学校、615万名师生。希望未来的新教育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个性彰显的人才,通过明德至善的修为,绽放出人性的芬芳。同时,也希望携手更多的教育同仁,创造中国教育更美好的未来,以道德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网记者 徐虹/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