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文:到2035年要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来源: 央广网 | 作者: 李欣 | 时间: 2020-09-22 | 责编: 曾瑞鑫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教育部等部门22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要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今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要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如何发力才能从研究生大国走向强国?

“十三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

但研究生大国并不等于研究生强国,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对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保障还不到位;一些单位内部质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

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管理上更要高标准、严要求,把提升质量作为核心,把工作重心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上来。洪大用介绍,《意见》提出要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他说。

在学科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意见》提出,要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洪大用介绍,为了确保《意见》取得实效,将重点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其中,将着眼于夯实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行动。“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深化科研组织和评价体系改革,健全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洪大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