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阎利娟:“校长首先要做好学校顶层设计”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0-09-07 | 责编: 李颖

image.png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阎利娟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这是曲江第二小学的校长阎利娟对小学教育的解读,也是她内心所遵从的。

曲江第二小学建校于2015年,算得上是一座比较新的学校了。但校长阎利娟可不是一个“新校长”,在担任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校长前,她已躬耕杏坛30载,是学生们爱戴的“好老师”、是老师们崇敬的“领路人”,也是家长们敬重的“好校长”,先后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好校长”“西安市支持少队工作好校长”等荣誉称号。

阎利娟说:“曲江新区管委会教育卫生发展中心在公办学校落实了校长负责制,给予校长办学自主权,这种管理模式是学校蓬勃发展的基础。”

深耕教育多年,带着对教育的理解,阎利娟因校制宜规划了一套属于曲江第二小学的顶层设计,她将“创新和求真”作为立校之本,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促进人的智慧成长”为目标,提出了“崇真尚本智慧育人”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中,她希望教师“教有智慧,教有特色”;学生“学有智慧,学有所长”;家长“育有智慧,家庭幸福”。为实现她的教育理念,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阎利娟主要从学校文化、特色课程、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并遵循三个原则来实践,一是学校文化要具有统领性、凝聚性和整体性;二是特色课程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系统性、可适性与实效性;三是管理要体现科学性、高效性与人文性。”

阎利娟说:“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的最高思想与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包括办学理念、校训、育人目标、课程理念、德育理念、科研理念、管理理念以及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等,涵盖学校工作的所有领域,辐射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及每一位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渗透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之中,是学校的精神内核与旗帜,是师生精神成长的引领。”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以博物馆课程提升德育

西安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博物馆遍地开花,有“博物馆之城”的美誉,仅曲江便拥有36家博物馆。

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基于校长的顶层建构思路,曲江第二小学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设立了特色校本课程——博物馆课。作为特色校本课程,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该课程管理共划分为四大板块进行呈现:校内项目主题研究课程、体验课程、主题活动课程、校外研学课程。

“校内项目主题研究课程立足于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以在西安建都的朝代为经,以事物的发展变化为纬,织就了一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创造的体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研究内容从史前到周秦汉唐明清。”据阎利娟介绍,校内项目主体研究课程分为课前收集资料自主研究;课中讨论分享,交流提升;课后研学展示、拓展延伸三个阶段。

“校内博物馆体验课程依托校内儿童博物馆八大博物馆,由博物馆任课教师与各博物馆负责人以及社会人士、专家共同完成,参与的学生为学校‘校内职业体验馆红领巾现场招聘会’的竞聘成功者。”这部分课程分别由“我的博物馆”“藏品我来管”“展览大家看”“文创真好玩”四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又设计了《理论学习课》《案例分析课》《实践体验课》《业务交流课》等四节丰富有趣的课程。阎利娟说:“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构架为校内博物馆课程深入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内主题活动课程方面,则主要结合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开展。2016年,曲江二小结合校内博物馆建成日,举行了博物馆课程开课活动;2017年,结合世界地球日,举行了地球科学博物馆开放日活动;同年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中邀请了陕西十余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校外研学课程主要依托18个博物馆校外研学基地进行。学生完成博物馆校内课程的学习之后,在周末由博物馆任课教师分批次组织前往校外博物馆研学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在专业博物馆讲解员的引领下,通过参观学习,认识、了解文物,增长文史知识;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有趣的实践、拓展体验活动,进一步感悟到历史和人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设置博物馆课程,是深入落实‘一个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校’的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实践。”事实证明,博物馆课程不仅拓宽了学校的德育途径,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家国情怀,同时也能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使学生学习更自主、更有趣。

博物馆课程仅仅是曲江二小课程中突出的一例,除博物馆课程外,曲江二小还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教育戏剧课程、思维训练课程、儿童哲学课程、stem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社团课程等校本课程和《爱与责任》《领导力》《家政小能手》《职业生涯规划》德育课程,关注学生思维、聚焦学生素养、注重品德培养,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力”并举培养教师队伍

好的课程需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支撑,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阎利娟也不遗余力。

阎利娟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学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她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关注教师精神成长,打造智慧的幸福教师。

在阎利娟看来,学校需要激励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引导教师将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智慧成长作为目标,在成长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幸福感的提升来源于身心的发展。曲江二小采取各项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多读有益身心健康、能够提升人文修养、专业技能的书籍和影片,并组织教师交流分享读书、观影感悟,使教师不断丰富内心、充盈精神世界。

不仅如此,阎利娟还鼓励教师写教育叙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散文、随笔等。此后,通过整理、汇编,印制成册,之后大力推广宣传,达到“以写促思、以写促学、以写促教”的目的,以此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是坚持常态化培训和特色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型教师队伍的着力点。”

通过坚持常态化教师培训,定期举行学科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示范教学、新教师展示教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等业务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提升教师情绪管理、师德师风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的主题讲座;组织教师定期外出参观学习、观摩培训,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在教育科研方面,坚持开展常规教研、主题教研和特色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轮流担任教研活动的发起人、项目主持人,交流活动的参与者,积极分享外出培训内容、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的观察与思考,使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三是通过身边的骨干教师指导、名师带动,实现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不足以带动整个队伍的建设。曲江二小在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基础上,组织中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开展“青蓝工程”,选聘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担任“师傅”,带领“徒弟”开展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指导其进行校内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

以此同时,还组织各级教学骨干、教学能手牵头挂牌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坊),自主确定学科研究主题与方向,自主招募成员,积极开展学科研讨活动,带动教师人人参与,实现共同成长。

四是为教师职业发展做好规划,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特色发展。

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是促进教师工作的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基于顶层设计,曲江二小根据教师的个人专长,结合学科特点,为教师精心设计成长路线,指导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并积极搭建成长平台,使每位教师都能实现自我成长,成为教有特色、教有智慧的老师,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五是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引领教师智慧成长。

学校创新教师评价机制,打破唯“学生分数”“升学率”等单一的教师考评机制,采取更具有综合性、激励性的正向考核机制,阶段性、全面、多维度对教师进行德、勤、绩、能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考核,注重教师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方面,以增强教师的向心力、归属感和创新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与战斗力。

以劳动教育育时代新人

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其实,自建校以来“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就是曲江二小的德育理念之一,阎利娟认为要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需要综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

“就学校而言,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开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劳动实践课程,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配备专业教师、专用场地设备、做到有课时保障、有专用教材,有‘真实’的学生劳动和有效的亲身实践。”

曲江二小不仅通过开设实施《家政小能手》德育课程,成立了小农夫、小医生、小邮递员、小交警、小税务员、国旗护卫队等实践体验队伍,还为学生精心打造了处处体验馆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建立菜园、医院、邮局、税务局等劳动实践场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着“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的育人思想,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功能。

阎利娟提到,在小学阶段,应主要以游戏、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注重基本生活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生产”“生活”类劳动体验活动和校园“服务”性实践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素养。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诚实劳动教育和创造性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国民创造力,夯实社会基础。

“在家庭方面,重点是劳动教育的日常化,通过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阎利娟认为: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开出家务劳动清单,规定家务劳动必要时间;设立“家庭劳动日”的方式,以此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社会在学生的劳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阎利娟认为,社会职能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儿童劳动精神的生成、劳动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劳动资源统筹,积极为学生拓宽劳动教育途径,为学校开发包括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内的多种劳动教育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并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激励、督导和评价机制,充分体现社会劳动教育的多样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我们期待学生们通过真实性、多样化的情景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我们也期待劳动教育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阎利娟如是说。

与“教育合作者”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顶层设计在实践中还需要家长的支持。”阎利娟强调,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才可以形成同向的“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共育的格局,使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名好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个好公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早在2015年成立时,曲江二小就将“打造懂教育的家长”做为办学目标之一,秉承“学习成长和谐共进”的活动宗旨,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引领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科学养育孩子,形成合力。

曲江二小的家长们被称为“教育合作者”,是与学校同频共振、磁场相似、步调一致的合伙人。为使教育合力达到在最大化效果,2015年10月,曲江二小成立“家长学校”,开设“校长讲堂”“专家讲堂”,以此指导家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和能力。

此外,还从几个方面促进家校合作,包括开设校长热线、教育、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QQ群等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为行为不当、心理发展慢的孩子建立档案,实行“小苗苗助力成长计划”;在周三“校长开放日”实行校长与家长面谈,共同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等。

以每学期最后一个月举行的“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为例,不仅为孩子们带来崭新的学习体验和宽广的学习视野,更激发了广大家长的教育热情,带动并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曲江二小还大力倡议亲子阅读,积极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阎利娟说:“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还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每年“世界图书日”前后,学校都会开展大型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家长参与班级、学校的亲子诵读展示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书香家庭”评选和表彰活动,将亲子阅读推向高潮,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家长、学生精神成长。

“校长一定要高屋建瓴,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好具体实施顶层设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基于这种认知,她带领着曲江二小对照“时间表”,设计着具体的、周密的、行之有效的路径;分步实施,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更重要的是,基于顶层设计,促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接受和认同学校文化与理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同心同向而行,保障顶层设计能够有效落地,成为引领师生、家长成长的精神力量,引领学校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