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北工大69门课程“升级上线”不仅思政还很Fun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佳 | 时间: 2020-07-06 | 责编: 刘佳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习近平

从去年8月,到今年4月,再到不久之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画像”逐渐清晰、鲜活。就在本月初,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给出了“从入门到大师级”的操作指南。课程思政这把“盐”,成了高校课堂中最“提味”的点睛之作。

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课堂之上 不“燃”怎样

引:在教育部关于落实《纲要》的详解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能否取得实效。

世界上最大单体隔震建筑、世界上最快高铁速度、全球建筑界十大“高富帅”之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每每讲到这些,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师陈盈都热血沸腾。课堂之上,悉数“大国工程”,不“燃”怎样?

“我所教的是工程专业,而中国基建始终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政素材。”作为工程专业教师,每次课上,陈盈都心怀骄傲。这种情感的传导,并不需要过多言语,只是几个案例的展示,就让原本冰冷的工程基础“热流涌动”。

去年,北京大兴新机场正式通航,与之而来的,是中国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单体隔震建筑。而这一工程从设计到完成,恰恰出自北工大师生团队之手。“大国工程”、“身边榜样”两大“沸点热词”再次引燃陈盈的课堂,一时间,民族自豪、以校为荣、鸿鹄之志……让这节平凡的震动基础课,在学生之间产生了剧烈的“震动”。

思政像盐 课堂“佳肴”鲜了

引:《纲要》提出,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8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一位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使立德树人成效在三个80%中真真正正地体现。

“以前是为了把课上得更好,所以引入了一些身边的案例。现在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得更好,所以有意识地让每节课都思政起来。”在不久前,北工大刚刚公布的《2019-2020学年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名单》中,69个教学案例入围首批典型案例,陈盈的结构力学课程——《我国超高层建筑展现的民族自豪》榜上有名。也是这次难得的机会,让陈盈真正有机会认真、系统地开始思考和梳理思政为课程带来的无限可能。

如果建筑界也有“高富帅”,那么中国一定占据半壁江山——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拥有8项世界之最和15项中国之最的中国尊,高528米……“我国已成为全球超高层结构发展的中心,在该领域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全球十大最高建筑排行榜上,中国上榜6座。”这门开在大二下学期的工程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来讲虽然只是工程的“皮毛”,但却在成为“大国工匠”的未来职业生涯中,为他们系好了“第一粒扣子”。对陈盈而言,教学与育人不可偏颇,但在某些时刻,她更相信,知识让学生走得更好,但价值观则能让人走得更远。

不仅陈盈。在北工大,思政像一股微风就这样无声地吹入了每节课堂中——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团队哲学”、川藏铁路里的中国力量、水环境保护中的“金山银山”……从文法学部到艺术设计学院,从材料与制造学部到城市建设学部,再到理学部……思政像盐,为课堂佳肴提鲜。

2019-2020学年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名单

制度保障 打破“两张皮”

引:《纲要》提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今年3月,北工大《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一份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校本化纲领性文件正式出台。随即,首批69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结果公布。“学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制度保障中,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党委常委会议。给校领导班子“排课表”,制定每学期授课数量的“及格线”。在考核机制中,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考评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杠杆作用。在激励机制中,把思政课教师获得的教学成果类奖项、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特殊贡献、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调研报告,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

真正做到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势头”,让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有劲头”,让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尝甜头”。

中国网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