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五育并举”正考验着学校的教育定力与教育智慧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0-06-09 | 责编: 李颖

image.png

图为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

作者简介

封安保 现任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合肥市第六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高中物理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合肥市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合肥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教育观,对国家来说是立德树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促进教育均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勾勒教育蓝图,让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更公平更完善……对于学校来说,却有着既相通又不同的含义。

合肥一中把这一教育观作为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根本遵循,明确了以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追求,构建起“培育多种可能、奠基出彩人生”的教育哲学,在坚持“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同时,十分重视“五育并举”。

在实践中发现,“五育并举”是基于可能性的理想追求,它考验的是我们的教育定力,而基于“五育并举”的“五育互育”,则是可行性的策略推进,它考验的是我们的教育智慧。我们应当坚持“严而不厉、宽而不松、封而不闭、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努力让每一个教育行动都成为学生发展的精神引擎和动力源泉,充分激发学生“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成才豪情。

一、以立德树人为先导,优化“五育并举”实施空间

以主题式教育压实师德师风红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比其他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以系列的主题式活动为载体(平台),能够更好的落实让教师成为“三个传播者”“三个塑造者”“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等具体要求。如每学期开展“我身边(心中)的好老师”主题征文、演讲活动,树典型,立榜样,强示范,再如出台《教师师德承诺书》,明确底线雷区,使教师心有所戒,行有所界。

以制度化建设提升立德树人技能。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化建设所形成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执行信念,可以有效规范并引领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为了改革德育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构建与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培训制度与模式,我们制定了《合肥一中德育培训行动计划实施办法》,将德育观摩活动、主题论坛、研讨沙龙、主题班会课展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德育微讲坛等活动系列化、制度化,不仅实现了德育培训的全覆盖,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工作水平。

二、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提升“五育并举”品质内涵

课程建设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须提升“五育并举”品质内涵。我们对原有的“七彩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课程进行横向分类和纵向分层,促进必备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培养。横向层面分为生活课程、学术课程、科技课程、艺术课程、运动课程、心理课程、国际课程七个类型;纵向层面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个层次。在课程实施方面,还制定了“七彩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课程的育人本位,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提升“五育并举”品质内涵。

以德扬善,涵养学生精神风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德为修身之首。通过系列德育主题活动循序渐进,是立德树人实践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群体特点,基于成长趋势研判,有效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推进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团队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三生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应急教育及节日教育“十二大德育主题”课程建设,以多角度、连续性的活动作为载体,有效增加了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在广度和深度。

以智启真,奠定学生扎实基础。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自主学习的方法,谓之智育。为奠定学生扎实的“五育”基础,有效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依托地缘、归序资源、优化整合,力图实现课程同步配套,增强课程学术品位,提升课程品牌内涵。先后邀请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开坛讲学,开设了人文社科等学术课程及俄语、法语、日语、德语、韩语五门外语课程;以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和提升点,成立STEAM课程中心,将研学旅行与研究性学习、主题式展演相结合,凝练了“红、绿、蓝”三色主题研学课程;配合“七彩课程”开发了《初高中衔接》、《分层作业》、《精准导学》等及各类校本读物,实现了同步教学资源的系列化、体系化配置。

以体强身,增强学生健康体魄。身体作为精神和知识的载体,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至关重要,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运动场地,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开展形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例如,在校园运动会中,将趣味项目和竞技项目有机结合,既弘扬体育竞技精神,又引领健康生活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锻炼的乐趣,在强身健体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以美塑心,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在理论方面,开展泛美育研究,总结提炼学科之美以及美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在实践层面,突出“小学科有大作为”,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养心悦目的活动与课程为载体,推进美育生活化、实践化。插花课程的生活美,高雅音乐、管弦音乐、钢琴音乐的旋律美,黄梅戏、庐剧进校园的声韵美,非遗文化、美术空间的形象美,微情书的情感美,国学社的文化美,数学传奇社的科学美等,在合肥一中的“五育”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以劳立行,锤炼学生坚毅品格。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开设研究性学习、校内外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加大劳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坚毅品格。

三、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优化“五育并举”教学生态

打造“成长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学校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如促进教师与学生成长共同体的“结对”,与学生开放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个性化档案”,关注成长过程。“个性化成长档案”既采集学生阶段性学业成绩,更关注记录平时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业评价的多元化、过程性,建立与学生学业发展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预警机制。

实施“留白化”教学,推进深度学习。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课堂策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实施有价值的教学“留白”,给学生极大的自主研修空间;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各类项目式学习,学会创新创造,提升思维品质。

四、以队伍建设为支撑,厚积“五育并举”主体力量

以“三个一”推进学科教研建设。集体论课方面,以“上一节课、论一节课、备一节课”作为规范动作,使集体论课“论之有序、言之有物、学之有获”,切实避免走过场、耗时间现象;在专家引领方面,每个学科每学期至少请一位大学教授、一位省市教研员、一位学科名师,构建立体化的校本研修引领格局;在提升学科品质方面,每个学科必须有一个课题,每个教研组必须每学年至少发表一篇论文,每个教研组必须有一个特色活动。

以“三大工程”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青蓝工程建设,注重为青年教师“搭台子、扶梯子、指路子、压担子、结果子”,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把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推进骨干教师工程建设,注重以科研能力提升为突破点,积极与高校合作,完善相关培养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学科名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以市级名师工作室,校级名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主持人为主体,给予每个工作室经费支持,完善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助推其在课题研究、教学教研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把学科名师培养成学科名家。

以“三支力量”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构建以“专家、教师、家长”为主要力量的身心健康保障队伍,加强交流互动,有效实施家校共育。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沙龙、社区共建、家长成长动力小组、高三家长考前减压辅导、家长期刊、热剧谈教育、家长读书分享会、家长瑜伽、生涯测评系统、信息互动平台等多种形式,畅通家校交流渠道,凝聚育人共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以智慧平台为助力,探索“五育并举”云上路径

搭建云平台,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为进一步探索建立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双师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方式。我们与科大讯飞合作,以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为支撑,构建“云—网—端”为一体的“智慧学院”资源平台、教学平台、管理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生涯规划在线平台。

汇聚云资源,开辟自主学习新天地。以“合肥一中智慧学院”为平台,开发全学段、全学科、全类型的系列化云课程资源,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环节。通过与南门小学、四十六中、深圳大学等学校的合作,我校整合基础教育优秀教师资源,开发了覆盖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等全学科、全学段的课程资源,引入精品大学慕课30多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六、以学生发展为落点,搭建“五育并举”成长立交

立足创新,推进特色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学校以“科创中心”为载体,整合教学管理要素,统筹校内外师资力量,发挥学长资源优势,开发各类创新课程资源。同时,依托自身优质的创新平台和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前沿的科研实力,举办科技创新夏令营,为更多天赋异禀的孩子提供孵化平台和成长绿色通道,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考察我校时指出:“合肥一中科技创新抓得早、抓得实、抓出了成果,下一步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创新示范校。”

聚焦潜能,满足个性发展。充分关注个体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潜能和特质,积极构建满足个体稳定的特殊性发展课程。通过开设竞赛课程、艺体课程、国际课程等,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张扬学生的个人内在潜力,使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打通多元升学通道。

以生为本,健全评价机制。以生为本,既要以学生的“学”为本,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应提倡精准教学,精准定位教与学、知识与技能、思维与习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结果的匹配对位情况。我校融合全员育人力量,抓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我,全面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健全评价机制,在传统的以智育为主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拓展升级为以“五育”为标准的“五星学生”评价体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五育并举”的内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与之相关的办学理念与实践必将有创新也有坚守。教育的拓疆之路,也需要大家携手,共思共进,共享共襄。希望我们能够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不断探索“五育并举”的教学实施新路径,全面施教,广育英才,努力在高中教育阶段“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孩子们的未来才有更多出彩的机会。

(校长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