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2020两会手记(七):“两大战役”彰显无与伦比的社会动员力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朱永新 | 时间: 2020-05-25 | 责编: 曾瑞鑫

5月24日, 晴,星期日

早晨4点半醒来。这是两会常有的起床时间。

但是,连续几天晚上休息比较晚,想到今天白天的时间比较宽裕,就想再睡半个小时。结果6点才醒。赶紧完成每日功课,发《童书过眼录》《新教育晨诵》《老照片》等每天的微博和头条文章。继续完成昨天的手记。

上午7:59分出发去人民大会堂。

上午9点大会。今天上午是政协大会发言。这也是两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只有政协安排了大会发言这个环节。

往年的大会发言,一般安排三场,委员分别就经济建设、社会与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等领域发表意见和建议。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只安排了两场,其中一场是视频会议,每场的发言人数和总时间也进行了压缩。加之今年大会又是在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举行,大会发言会释放怎样的信号,格外引人注目。

12位委员围绕脱贫攻坚、武汉保卫战、“六稳”“六保”、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问题先后发言,感人至深,引人深思,激人奋进。

首先发言的委员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尼玛扎西院长,他一上台就给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2019年底,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民主改革以来,短短六十载,跨越上千年,西藏不仅终结了千百年的封建农奴制,而且现如今,与全国一道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藏族儿女千年梦圆。”西藏的脱贫之路来之不易,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将西藏整体纳入深度贫困地区予以支持,中央部委、对口省市和央企投入近千亿元,易地扶贫搬迁26.6万人、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13.3万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第二位发言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100多天战“疫”经历中三点最深切的感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战“疫”胜利的根本保障,“白衣战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团结就是力量。战“疫”经历已经成为他一生永恒的记忆。

两位委员的发言,一个讲脱贫攻坚战,一个讲武汉保卫战,一场是人类几千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消灭贫困的攻坚战,一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抗击病毒战,两场说的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其严峻性和危险性不亚于任何一场真正的战争。我们取得了两场战争的决定性的胜利,无疑彰显了我们制度的优势,展现了我们无与伦比的社会动员力。

接着,九三学社上海市副主委、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强调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则从庞大的市场空间、强大的改革动力、充足的政策工具、显著的制度优势证明“中国经济的巨轮不会因疫情冲击而搁浅”,为我们的自信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接着,黄立委员从民营企业的角度谈如何促进“六稳”“六保”,李雪梅委员为基础教育减负鼓与呼,曲凤宏委员建议“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陈冯富珍委员建议携手合作战胜疫情,穆铁礼甫.哈姆斯委员强调珍惜新疆的大好局面,何报翔委员和屠海鸣委员呼吁反对“台独”“港独”,戚建国委员从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敢于战斗阐释人民军队的“军魂”。

政协大会发言中,每一位委员的发言都情理交融,既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更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从全力以赴的脱贫攻坚、众志成城的战胜疫情,到更多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从两大战役展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到更多的问题、思考与方法,无一不在传播着希望,点燃起梦想。

10点半会议准时结束。按照两会防控疫情的要求,所有会议一般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

上午的会议结束以后,我和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民建主委周汉民约好看望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委员。海迪是我们多年的好朋友。疫情以来,她带领残联的同事没日没夜工作,为疫情影响下的残障人士服务,令人感动。我帮她留下了一张戴口罩的纪念照。 

中午2点去驻地新闻媒体直播间,连线中国教育电视台,就中国教育资源平台的提案进行“云采访”。围绕着对农村偏远网络不畅地区的学生而言,未来如何促进在线教育的公平,如何看待电视媒体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都在搭建教育云平台的为了未来取得更好效果应该在顶层设计上注重什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下午3点在驻地举行界别协商会议,各小组围绕本界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讨论交流。以前的界别协商,一般会邀请相关部委参加,这次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改为内部讨论,会议上集中大家反映的问题,会议后转送到相关部门办理。

我是下午讨论的主持人。预备会上,我们已经商定把“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作为民进组界别协商的主题。民进是一个以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传媒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选择这个话题,完全切合民进的界别特色,说起阅读问题,委员们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王伟明委员是“防控疫情读书群”中《病毒来袭》一书的导读者之一,她结合自己读书和导读的体会,讲述了人类与病毒关系,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价值等问题,为大家推荐了相关书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委员分析了大众阅读的现状和网络阅读的特点,强调了阅读对于公众素养提升的意义,认为国民有强盛的精神力量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委员对中小学以考试为中心的功利性“答案阅读”提出了批评,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与书建立起感情的“悦读”,才能建设真正的书香校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涛委员对目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表示了担忧,提出了国家云图书馆建设的建议。同时对于外文期刊和图书采购如何顶层设计,分工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三位省政协领导也积极参与讨论。贵州的左定超委员希望从民进会员的读书做起,养成阅读习惯,创造阅读环境,提高阅读质量。江苏的朱晓进委员从“有人读书”“有书可读”和“书有人读”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满足读书的多元化需求,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等问题。内蒙的郑福田委员则从阅读的“天性”“天趣”和“天赋”三个方面,讲述了推进全民阅读要注重量身定做,养成人格。

在下午的发言中,民进江西省委会主委汤建人委员介绍了他们今年5月16日启动的“读好书就是做公益”的““1%工程·志愿阅读”活动。他提出,公益并不遥远,公益就在每一个人身边。读好书,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不断收获持久的精神愉悦,进而使得整个社会散发出书香味、弥漫着书卷气,不断厚植风清气正、崇礼尚文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使得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所以,“读好书就是做公益,倡导全民阅读就是倡导全民做公益”。

最后发言的是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张雨东委员。他是一位爱读书的科学家,每次见面,我们都会分享彼此正在读的书,他就互联网时代的电子书阅读和传统文化的优势与不足等谈了自己的认识。

不知不觉,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作为今天会议的主持人,本来我也想深入谈谈自己的阅读主张,讲讲防控疫情读书群的故事,也只能给了一块小小的“压缩话题饼干”,最后用一句“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来收场。

是啊,“读好书就是做公益”,读好书就会让自己美好一点,世界就因此美好一分,利人利己利国利民,何乐不为?

下午5点多才散会。在张雨东副主席的建议下,我们一起“放风”了一下,到宾馆外面的“友谊宫广场”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果然,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

下午5点半晚餐。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委员交流我国基督教、天主教的有关情况。

晚餐后赶紧整理人民政协报和新京报的专栏文章。

8点40分,两篇稿子的初稿和审定,全部完成。抓紧时间去运动。

9点半回房间。写手记。浏览今天的新闻和报纸。

今天的《人民日报》“两会感悟”专栏发表了我的文章《用共读凝聚共识》。这篇短短的文章两会前就写了三稿。编辑原定用作开栏之文。

《人民政协报》两会专栏“永新日记”发表了我的手记《支招是以心声喝彩》。讲述了会内会外建言资政出谋划策的情况。

《新京报》官微两会专栏“政协笔记”发表了我的文章《“精打细算”也是委员“基本功”》。

今天的央广网发表了记者王启慧的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建议为贫困生提供流量补贴 公益性学习资源应定向免流》。其它还有不少网络媒体发表了关于我的两会观点。

今天还意外读到了林英5月12日在《晶报》发表的《朱永新的“阅读三问”与国民教育》一文,从三个方面全面评价了我的新书《造就中国人》。

5月11日的《海南日报》发表了刘放先生撰写的人物专访《IBBY爱阅人物奖得主朱永新:一个真诚而勤奋的读书人》。

《中国作家网》发表了记者邓洁舲的文章《朱永新:推广阅读是推动社会公平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路径》。其中最后一段文字表达了我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基本立场。——“我对这样的写作感兴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只有活的精彩,才可能写得精彩,为了写作你必须把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更有意义,必须阅读,必须思考,必须更多地参与。”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朱永新的声音里洋溢着热情与活力,也许这正是阅读带给他的力量。

晚上读完湛庐文化出品的新书《深井效应》。这本书还有一个较长的副标题:《医学领域突破性发现,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未来身体健康》,基本概括了这本书的内容:讲述早期创伤对人的伤害以及如何及时修复。

作者娜丁·伯克·哈里斯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博士,知名TED演讲人,国际知名儿科医生,童年不良经历研究领域新锐科学家,也是美国青少年健康中心创始人,2019年被任命为加州首任卫生局局长。

在本书中,提出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和指导。比如——

10种童年不良经历,分别是:

1.周期性情感虐待;

2.周期性肢体虐待;

3.身体接触式性虐待;

4.疏于照看;

5.情感忽视;

6.家中有人滥用药物,如与酗酒者或药物滥用者同住;

7.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如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或有自杀倾向的人同住;

8.母亲被家暴;

9.父母离异或分居;

10.家庭成员有犯罪行为,如有家人入狱。

每符合一种童年不良经历计 1分,最高得分为10分。

首先,有童年不良经历的患者身上存在惊人的共性。60%~70%的患者有过至少一种不良经历,12.6% 的患者勾选了4种以上不良经历。

其次,童年不良经历和不良的健康结果之间存在“剂量—反应” 关系。一个人的童年不良经历问卷得分越高,他的健康风险就越大。一个得分在4分及以上的人患心脏病及癌症的概率是零分者的2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率则是零分者的3.5倍。

童年逆境会激活大脑中与警觉、冲动、恐惧等负面因素相关的神经通路。如果我们能够及早识别有高毒性应激反应风险的孩子,就可以利用大脑细胞和神经突触的高可塑性及时干预。

关键在父母:父母健康是保证孩子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像乘坐飞机遇到飞行危机时,空姐会提醒父母,在给孩子戴上氧气面罩之前,先戴上自己的氧气面罩。

总有些人认为“那些足够聪明且坚强孩子一定能够战胜过去,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取得胜利"。然而,事实是,绝大多数孩子都不可能“足够聪明且坚强”,即便如海明威这样的“美国硬汉”,最终也选择了自杀。

我一直在说,童年仍然是个黑匣子,还没有向人们敞开。只有更多的科学研究,专业行动,才能更好地帮助每一个人成长。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阅读的力量。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如果能够得到专业的阅读指导,则更会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在二十年的新教育中,我们成立的新阅读研究所,推动各项专业阅读研究,研发各类专业课程,就为此做出了重要探索。以深耕阅读推动儿童的自我教育,这是一个重要的疗愈方法。

晚上11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