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田间:非常时期的教与学

来源: 校长派 | 作者: | 时间: 2020-05-09 | 责编: 李颖

精彩导读

学校要办最有力量的教育,而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围绕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往”,从而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担当作为。


作者简介

田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专家培养对象,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精准扶贫指导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领航工程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第十届会长,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青年联合会教育顾问,成都市人民政府第二届督学。

作为名校,理所应当担当起开拓者的角色,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积极思考并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努力将线上教学的优势转化为线下教学的重要辅助,从而实现教学媒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优质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石室中学从课程观、影响力、行动力三个维度进行了非常时期教与学的实践和思考。

课程观:以生活为素材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疫情是最好的教材

非常时期,要通过大课堂、大社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力以及未来的责任与担当。2月18日,开设网课第一天,石室中学提出,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更重要的是“停课不停育”。因此,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了《开学第一课》,这一课的主题主要讲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我带领刘婧竹、杨钧文、黄飞非三位青年教师,在四川电视台演播厅里,从不同层面分享了全民战“疫”中一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鼓励学生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成更澎湃的力量,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不懈进取。课程播出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什么叫最好的课堂?什么叫最现实的课程?最重要的在于用好身边的人和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尊敬,最后让学生学会责任与担当。

紧接着,我们在四川教育电视台参与了“名师名校长课堂”录制,旨在“学知识·守良知·树榜样”,我和省特级教师、副校长赵清芳老师,在四川教育电视台、四川云教课堂,围绕疫情防控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面向全省中小学生上了两堂课——《知识与良知》《人生榜样》。

在《知识与良知》一课中,我就“学好知识,护航生活”、“学好知识,奉献社会”、“坚守良知,健全人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我认为,要在社会上提供更强大的力量、自信的声音、更大的担当,首先要有本事,而后是奉献社会,让他人因为我们而感到美好。光有技能是不够的,要做一个有良知的践行者,温暖他人的同时温暖自己。

在《人生榜样》中,赵清芳副校长结合快递小哥汪勇、歌星韩红、医者钟南山,从普通人、明星、学界泰斗三个维度解读了榜样的内涵和力量。她说:凡是心中有大爱、手中有行动、脚下有坚持的人,无一不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校同样关注学科教学。一方面,重视线上课程,坚持“五育并举”,在有限的课时内仍然兼顾艺术、体育、心理、音乐等课程。另一方面,融合课题研究,提升教育功能。如赵清芳名师工作室立足学科教学,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学语文任务型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讲究科研教学融合,提升学科育人功能。课题对初一、初二、高一三个年级的课程以及国际项目课程进行深度整合,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开发课程资源,融合课程一体性、打通课程间的衔接,实现课程育人。

疫情期间是主题教育最佳时期。网课期间,各班坚持每周一节线上班会课,分别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仰、生命教育、防疫知识等教育,并针对学生在网课期间出现的学习倦怠、作息不合理、拖沓懒散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引领学生心智健康。

针对家长和学生在网课期间跟学校沟通交流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个心理教师共同录制4节心理课,分别针对高三、初三、高一、高二不同学段。

学校要办最有力量的教育,而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围绕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往”,从而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担当作为。石室中学在疫情期间开设的网课,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影响力:以资源为助力

“围墙”之外的名校行动

在我看来,学校治理分为制度治校、学术治校、文化治校三个层面。基于此,学校管理需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民主性的原则。其中,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整合资源来为学校、学生、教师、家长乃至整个教育服务。

在以资源为助力推动学校行动方面,石室中学有以下举措:

一是外部资源的整合方面。

在1月底、2月初,我们便主动与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联系、沟通、交流,免费开通了109路高速网上通道,保障了学校高初中、国际部108个班的网上教学开展。

此外,我们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合作,精心录制《石室中学开学第一课》、校长访谈等节目,传播石室抗疫声音和教育力量。

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友会功能,积极发动海内外校友捐赠物资。企业界校友宋睿、石明阳、姚俊峰等以企业家的责任、道义和坚守,汇聚成了支援武汉的强大力量。海外校友也在采购、捐赠防疫物资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外,石明阳、姜沁邑、郑彦龙、荣非、邓向科等广大校友积极为母校捐赠防疫物资,保障了学校开学复课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

二是以祥云网校为代表的资源辐射。

自2013年建立伊始,六七年来,石室祥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开设了自初一至高三全部网校课程。石室中学用“责”战疫,祥云资源面向全国公益开放。1月31日,石室祥云网络教育面向全国中学师生免费开放,阅读量、注册量等均超10万。其中四川省在线注册共计125949人,单日最高访问量达23万余人次,日均在线学习2万余人次。学校平台投入保障资金超40万元。

在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方面,石室中学从“心”出发,用网络教育撑起了一片石室蓝,惠及包括喜德县瓦尔学校、中江中学、金堂县高板中学、罗江县深雪堂初级中学、巴中第五中学、通江县第二中学、通江县铁佛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自2月18日起,石室祥云持续提供点播课程更新,让大家与石室师生同上一节课。

石室中学注重以“智”扶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坚持深度融合,引领教育变革,着力协同推荐,服务共同成长,扩大名校优质资源辐射,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共建、共繁荣,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截止目前,已累积石室中学5届初高中全套优质资源,含课堂教学视频资源5万节次、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7万余份。

以“志”扶贫,石室祥云不仅输出资源,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贫困之根,立足教育之本,以“志”激励、引领和示范,使学生增强学习进步的信心,重燃美好生活的渴望,树立建设家园的志向,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念。

名校要始终拥有一种敢于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情怀,一种敢于引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情怀。名校责任不仅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以生动的姿态,高声呼吁整个社会共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价值和维护教育公平。

行动力:以衔接为核心

做好线上到线下的有效衔接

目前,四川省除了高三、初三复课,其他年级仍旧是延迟开学。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做好防疫防控是关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

从2月17日起至今,石室中学各年级各班共上网课20000余节,通过问卷调查、征集建议、专题研讨等方式,全面了解、综合研判各年级各班网课情况,从育人目标、育人载体、课程构建、资源整合、技术融合、线上教学几个方面对线上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对此,我有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利用网络优势,打破壁垒,将“静态课程”转变为“动态课程”。现在的网课大多是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好比放电视、看图像,关键在于将单一的讲课变成有灵性的、互动的、全交互式的动态课堂。

二是利用万物互联,跨界重组,将“单一课程”转变为“整合课程”。线上学习的最大特点是资源整合、跨界学习,将教育界、企业界、金融界等某些人、事、物转变成学生课堂素材,为他们的人生规划、兴趣爱好、理想及愿景提供全方位开放思维,促使学生做出合理判断、理想选择,促进他们专业化发展。

三是利用人工智能,精准施策,将“统一课程”转变为“差异课程”。学生的学情、家庭环境、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接受水平等各不相同,开设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值得思考。

四是突破网络重围,学用结合,将“学科知识”转变为“生活工具”。既要讲知识,更要讲能力,更重要的是讲生活的技巧,将学、用、做结合,破解“眼高手低”。

五是拥抱5G时代,跨越时空,将“二维教学”转变为“立体教学”。关键在于把抽象的、微观的转变为宏观的、模型化的,把二维的转变为三维的、立体的,从而形象化,助力学生理解、吸收。

通过学生学习问卷调查反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网课并不能够取代目前的班级授课方式,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沟通、激励、非智力因素的言语肯定等影响;二是群体授课这一载体的意义。人在群体内更具有对规则的遵守、对同学的欣赏和尊重、对自身行为的收敛等,而在群体之外常表现出不一致。更重要的是,通过群体才能实现和谐竞争、良性发展,相互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思维提升。

目前,石室中学高三、初三已经复课,重点做了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是理性认识高考延期。高考的目的首先是“公平公正”,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再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心理团辅、家长交流等,共同统一教师、家长、学生认识,理性认识高考延期的利和弊,接受现实并为之努力,以积极的行动和规划面对。

二是坚守常规,严肃风貌。学生复课,健康第一。要恢复正常的教学生态,需要做到教室清洁、上课常规,自习有纪律,保证课间锻炼,体现班级和年级的素养、规则,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精神风貌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我们认为,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三是了解学情,优化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年级、班级、学科、学生个体在网课期间的表现、不足等进行了解,可以做一些小专题的过关检测、笔记检查、质量检测、问卷调查,并罗列相关问题清单,并因人、因班、因年级而调整计划,对难点、重点进行规划,让人人都有收获等。

四是衔接过渡,个性处理。关键在于安排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当然,各学科是否必须要有过渡期,要因学科而异;过渡期不宜太长,最长不超过一周;过渡期的教学安排,要以学情调研为基础;过渡期切记将网课内容重讲一遍。此外,针对学生网课期间掌握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可多盯多帮多扶学困生,对于优等生,则可以通过自主梳理、思维导图、错题整理、考点分析、难点突破、小组结伴等方式。

五是关注思维,深度学习。居家线上学习难以呈现学习的过程,难以发现思维的问题,在过程探究、思考应用上存在不足,可能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情况,针对此,应依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明细学科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并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是研究高考,精细命题。要纵向研究近五年高考,寻找“变”与“不变”;要关注创新点,包括素材使用,怎么与生活、艺术、道德结合等;要横向关注各省市诊断题,关注不同部分、精华部分、新颖部分,关注当前时事材料;在精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命制,以质取胜。要用老师的经验、智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七是关注心理,加强交流。不管哪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或精神有偏激的学生,应关注个体,适当提高心理咨询的频率;有针对性地举行年级、班级团辅活动;各班科任老师应在学校返校一周内,争取与每位学生做一次短暂的交流,从而让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指导性。

总而言之,开学后的课堂教学和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我们必须重视、不可回避的思考命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学科规律和本校具体情况,科学而又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科学艺术地过渡、自然无缝地衔接。